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名人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草书名人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中的“草书”是一种什么字体?有哪些经典作品?
真佩服长篇大论者,几句能说明问题何必长篇?草书分章草,小草,大草(狂草),其诞生早于楷书和行书,至今能看到的著名墨迹作品有《平复帖》,《初月帖》,《寒食帖》,《书谱》,《智永草书千字文》等等。。。
友问:书法中的“草书"是什么字体的问题?关于书法中的草书问题,大家朋友也讨论的非常热火,本人曾经陆续也发布过一些自我看法和评论。在这里作两点补充:
草书。完全区于书者个人感情的流露,宣泄无阻的情怀,展现才华意境的浪漫等等。如:张之,怀素的狂草,二王的行草等等书法。可以证明这一点。
草书,历来作为书法欣赏,不好认,也不好写。当代人写的草书法,绝大部分的书者来自传统模式写法。狂草书法,字无巨细,也无守亏。通篇格律豪放,张狂,流畅极至。通常认为,草书法无形但有律。字体显得古怪,奇特,古朴。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行书法好认于行草,行草书法好认于狂草及章草。
草书是书法的主要书体之一,草书出现比较早,一般是认为出现在汉代。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隶书的快写形式,今草是楷书的快写形式,今草又分为大草和小草。下面分别说一说几种草书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首先说说章草,章草出于隶书,保留了隶书的笔意,之所以叫章草,是因为汉章帝喜欢这种草书,代表书家有崔瑗、张芝、皇象、索靖等几位,下图是皇象《急就章》。
汉代以后的书法家有不少也喜欢章草,如赵孟頫、文征明等大家都有章草传世。
接着说说小草,小草伴随楷书出现,写小草的名家就太多了,二王、孙过庭、怀素、智永、赵孟頫等等等等,王羲之的《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等等等等,
再说说大草,又称狂草,狂草创始于唐朝,相传张旭是开山鼻祖,被称为“草圣”之称。狂草笔势连绵回绕,奔放活跃,大有驰骋不羁,一泻千里之势。狂草的名家也很多,还有怀素、黄庭坚、徐渭、文征明等等,
近现代草书大家也很多,明清有王铎、傅山,民国有于右任,我朝有毛泽东主席,有林散之。
草书是一种不同于任何书体的字体,在书法众多的字体中也只有草书能书发出人的思想中的喜怒哀乐,所以他是纯艺术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之美妙,所以草书的笔势多取自世间万物和大自然。传说怀素喜欢蛇行和秋天的云的变化从中悟出用笔之法,然而颜鲁公讲何如屋漏痕,怀素虚心接受下来用以草书之中才有了巨大的成绩。
再者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得笔法,舞剑与笔法相通吗?相通。舞剑的每一势剑尖直指敌方咽喉,如写草书毛笔无论怎样行走筆鋒一直在划的中间方能成书啊。所以张长史的狂草无人能敌这才是真正的四面用笔八面出锋耳。
谢谢邀答,一管之见方家教正。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草书是汉字的其中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草书的笔划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主要代表作。。。急就章。。王羲之的《初月》《得示》张旭的《肚痛》怀素的《自叙帖》等等。。。
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及字体、作品有什么?
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有很多,每个朝代都有代表当时最高书法成就的书家。
三国的钟繇,小楷,《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
东晋的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姨母帖》《十七帖》《何如帖》《奉橘帖》等,小楷《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
南朝的智永,真草书《千字文》
唐代欧阳询,楷书《九成宫》,行书《仲尼梦奠帖》,虞世南,行书《汝南公主墓志》,颜真卿,楷书《多宝塔》《勤礼碑》《麻姑仙坛记》行书《祭侄文稿》,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
五代的杨凝式,行书《韭花帖》《庐鸿草堂十志图跋》
宋代宋四家,苏黄米蔡,均以行书为主,黄庭坚草书厉害。苏轼行书《寒食帖》,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米芾行书《蜀素帖》,蔡襄行书《自书诗帖》
元代的赵孟頫,行楷《胆巴碑》,《三门记》
明代的祝允明,王宠,董其昌,等
我认为了解中国书法史,其实只需要了解三个重要的人物就可以了,那么,对应这三个人物的三件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作品。
只要把这三个人物搞清楚了,那么对于中国古代书法的理解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然后基本上就可以掌握一个大致的脉络或者是框架结构了。
第一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人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王羲之,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我就不用给大家多介绍了。
王羲之的意义,就是他开创了一代帖学书法的美学范式,然后将中国书法的书写状态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其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最高峰。
后来,就没有能超过王羲之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超越王羲之的人存在。王羲之像一座书法高峰一样,树立在书法史上。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仅是在帖学方面,他还为中国士大夫的书法美学奠定了一个基本的固定范式,也就是以潇洒飘逸的书风、自然消散的书法风格为主的书法,这成为后世书法作品审美要求和审美典范的代表。
即便是后来和帖学书法相抗衡的碑学书法,在某些方面,也不得继承帖学的精华,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由于事情比较多,好久没有回答问题,导致我的收益也成零了,又回到出发点了!😂😂😂!所以,详细内容就不说了,题主去看看我主页下面的文章一栏,我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从篆书隶书楷书,行草书还没有写!后面有时间再写!😂😂😂😂
录入字库的书法家有哪些?
据我了解,录入字库的书法家有如下几位。
舒同书法
一,舒同。江西抚州人,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第一任***。自幼学习颜真卿、柳公权、何绍基等名家的书法,并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过自己大胆尝试,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创立了著名的"舒体"。也有人称舒同的字体为“七分半”体,意思是他的字体,是在结体上从楷、行、草、篆、隶五体中各取一分,然后在字体的风格上,从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体上各取一分,最后在何绍基字体上取半分,合称"七分半"。
二,李华文。现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楷字体非常有名,被称作“华文行楷”,收录到词库中。
启功书法
三,启功。现代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在书法方面造诣很深,他的书法,先摹写赵孟頫和董其昌,后来又学习欧阳询。习惯上是“二王的用笔手法,欧柳的结体[_a***_]”,自创“启体”。书法界评价启功的字体是,“外柔内刚、自然洒脱、清隽儒雅而妩媚华美”。
四,刘海林。词库中的“汉仪珍珠隶”,是他创作的。
康有为书法
六,康有为,晚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提倡碑学,他的书法字体被称作“康体”。
欧阳询有哪些草书作品?如何评价?
唐朝不仅仅是楷书的成熟时期,而草书也有不俗的表现,出现了一大批草书大家,诸如怀素和尚、张旭、孙过庭等等,其实除了他们之外,我们熟知的楷书大家欧阳询也是一位出色的草书大家,他笔下的草书也是精绝无比,让人拍案叫绝,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他的传世之作《草书千字文》,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草书世界,一同来感受这缠绵的艺术。
据史料记载,欧阳询学习书法最初以王羲之为宗,为了学习王字,曾经重金购买王羲之教子习字所用的《指归图》,得此宝典后,是不舍昼夜,认真刻苦专研,日夜揣摩,一度到达忘我的境界,而他的传世作品《草书千字文》就充满了“大王”味,飘若浮云,矫如惊龙,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在草书方面也有着惊为常人的表现,身姿矫健,灵活多变。
从欧阳询的《草书千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其用笔无比精妙,行笔飘逸潇洒,自然大方,在笔势上还略带一丝含蓄委婉,点画犹如行云流水一般,欧阳询的草书在结体上“大王”味尤浓,骨骼清秀,遒美,点画安排十分巧妙,既又相互穿插,又有揖让,点画之间牵丝引带,顾盼生姿,虽然为草书作品,但是笔断意不断,字与字之间是断开,没有黏连,字字独立,线条优美,粗细对比也非常之明显,缠缠绕绕,连绵不断,章法布局精巧无比,密处不透风,疏处亦可跑马。
虽然欧阳询以楷书名世,但是其草书也是如此地精绝,在有些点画中还可以看到其楷书的用笔之处,尤其是转折之笔,偶见方笔,这是在其他大家的草书中是很难见到的,这也是欧阳询最大的特点,能够将楷书用笔之法灵活巧妙地应用到草书,纵观整个书法史,能有几位大家能及,恐怕我们一提到欧阳询,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他的楷书,岂不知,他的草书却如此精绝,让人惊艳,欣赏了欧阳询的草书,是否也惊艳到你?
欧阳询不仅楷书厉害,其草书代表作《千字文》更是让人惊艳,初唐四大家之一名不虚传。
欧阳询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初唐四大书家”。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 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书法造诣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 内画家 一丁(聂磊)楷书作品
《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他的草书《千字文》很让人惊艳。
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
以下是他的草书作品代表《千字文》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欧阳询书法多以楷书传世,为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史书记载欧阳询书法初学王羲之。他传世的《草书千字文》“晋味”十足,超出世俗,书写矫健而灵活多变,飘若浮云,矫如惊龙,可见其在草书方面亦是实力不俗。
欧阳询草书《千字文》
欧阳询草书《千字文》,难得一见,欧阳询是唐代的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初唐四家之一,也是王羲之书法最忠实的粉丝之一,我们平时见到他的最多的作品就是楷书,尤其是他的楷书《九成宫》最为常见,他的行书作品偶然也能见到,比如他的行书《千字文》、《梦奠帖》,但是他的草书《千字文》还真是难得一见!
欧阳询的草书《千字文》(残卷),拓本从“比儿”起至全文结束,每行10字,计65行,650字,前文缺失。沈鹏先生在自书《草书千字文》后跋曰:“千文内容芜杂,有不入眼处,历代名家所书,余最服膺者欧阳询、怀素、赵佶数家,曾揣摩笔意,约取所长。”可见欧阳询的草书成就也是影响深远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名人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名人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