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事字的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事字的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中的事马高亭四个字怎样区别?
谢谢邀请!
关于草书中的“事”,“马”,“高”,“亭”四个字的区别之问题,我专门制作了这四个字不同写法的图片,我认为这样更直观一点,能使大家看得更清更准。现在,我就把图片一个一个的发出来,请各位网友认真辨别并欣赏!图片上的字,都是书法大家们写的,是法度极为严谨的书法。
第一个字:事
(上图为草书“事”的不同写法)
第二个字:马
(上图为草书“马”字的不同写法)
第三个字:高
但草书绝不是潦草之书,更不是草率之书,其每一个字都有相对固定的草法,只不过由于书写者的提按不同,字形有所差异,再加上有时偏行书多一点,于是显得每个人写的有所不同。
以“高”字为例,下面的写法是其中一部分。
学习草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区分草法相似的字。题目中的四个字,我分别以王羲之和赵孟頫的写法为例。
事:
马:
高:
草书虽然潇洒奔放,但实际上是有严格法度的,我经常强调草书必须有辨识度,不能乱写一气。这四个字中事和马没有首点,高和亭有首点,这样就分成两组了,然后事的最后一笔是竖勾而马的最后一笔是横,所以草书中事的下面要出头而马的最后一笔则不出头,另外事的中间部分简化为两个弯,马则简化为三个弯。如下图:
同样高的最后部分是口,草书中绕个小圈即可,而亭的最后一笔是竖勾所以要出头,如下图:
由此可见,草书有严格的法度不能乱写,否则就没有辨识度了,写草书前必须知道字的原型和根据,否则就抓不住草书的结构重心。我至今仍不敢多碰草书,浅尝而已。
草书在由楷书演变为草书从书法作品中基本是可以有痕迹遗留的,如“事”字由楷书之行书的演变,大体如《兰亭序》中这两个字的情形。如“事”在楷书至行书的演变过程中基本没有变化,行楷书在向行书演变过程中竖钩基本没有变化,而其它笔画开始出现减省连带的情况。
“口”以减省为连带“横”画。“彐”两笔连带书写。以有草书意味。
“事”字至草书以将第一笔横画省去,“口”和“彐”化为“3”字形符号,竖钩仍然保留,并且是最后一笔书写。
“事”、“马”、“高”、“亭”的草法的基本框架如下。
区别大,第一可看有无点,有点为高或亭,末尾一笔竖状钩为“亭”,无钩为“高”。“马”和“高”的区别在与点、一、3、点。第一笔为点者是“高”,无点者为“马”。“事”则为“3”带书钩。
以下为“事”,“马”,“高”,“亭”在历代草书大家中的书写款式。
【事】字形特点(“3”带竖钩)
【马】字形特点(横带3点)
草书由于高度简化,所以很多草书字形非常接近;但草书也有草书规则,不同的字还是有办法区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草诀百韵歌》、《草书字典》一类工具书。
1、事字草书
“事”字草书最简单,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草写符号,收笔要向下穿透。
2、马字草书
“马”字草书比“事”字上面多一横。最后收笔可以略微穿透,也可以***透。
3、高字草书
“高”字草书特征是横上必须有一点,收笔也有两点或两点连写代表“口”字。
有哪些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字?
草书是古代文人为快速记录语言而形成的一种书写方法(有点类似于速记),结字讲究连贯,一笔写成,为此一些部首需要特殊符号代替,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又经历代文人总结形成了草书这种艺术形式。所以草书既讲究书写快,又有特定要求,艺术创作还要讲究章法布局。只要经过学习练习,认识肯定不会有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一句:如果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了,那就是什么都不是啦!也可以说那叫胡写乱划,耽误时间,浪费纸墨!
与其提出这样的问题,还不如下功夫临摹字帖呢。这样的问题也叫问题?
不知道题主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出自何意!是搞恶作剧?还是搞笑?还是忽悠人?
修身养性是立德的根本!学习书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修身养性。
我曾经说过,学习书法之人,要先学做人,再学写字。
现在,大家着实都很忙,且工作压力大,得空到《头条》来看看,主要是想从这里收获点什么,真的不想见到这样的、类似这样的提问。
比如题主提出的“有没有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这个问题,就是很没意思的问题,哪有自己写的字连自己都不识的?草书再草也是自己写的啊,难道自己就不认识吗?自己都不认识的草书,那还叫“草书”吗!真是可笑之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事字的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事字的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