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浓钢笔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浓钢笔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顾仲安先生的硬笔楷书如何?能否在中国硬笔书法界进入前三?
我上学的时候用过顾老师的字帖。顾老师的硬笔书法结构严谨,笔意舒展,俊逸潇洒,自成一家。至于说排名能否进前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个人喜好,审美标准不同,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排名。
顾仲安老师也是我小的时候的学习榜样,他的硬笔楷书非常的好,规范端庄,是非常好的硬笔楷书字帖,小时候练字的时候经常拿来看的。
但若说能否在硬笔书法界进入前三,说实话,这种排名没什么意义,因为硬笔到了他们这个阶段,水平感觉都差不了多少的,很难分出高下。例如:田英章、荆霄鹏、李放鸣、吴玉生等人,都是各有特点,要说谁比谁就高出多少,也很难说。因为本身硬笔的表现力就是很有限的,不像毛笔那样可变化的元素比较多。
所以,顾仲安老师的硬笔楷书绝对是顶尖高手的水平,对于我们一般练字的人来说,绝对够用了。
顾仲安老师本身也是软硬笔兼修的,上图是他21岁的时候写的一幅楷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候的楷书已经非常的好了。因此,他在写硬笔书法的时候,软笔楷书的功底自然也就体现出来,顾仲安老师的硬笔楷书,没有那么多花哨的地方,非常的平实,感觉结体也没有那么大的畸变,不像田英章老师的硬笔楷书扛肩非常厉害。
顾仲安老师的楷书应该是学过柳楷的,唐楷的法度非常严谨,反映在硬笔楷书上也是这样,一笔一画都非常严谨,结体隐约有柳楷的味道。他后来的一些硬笔楷书,则是在唐楷的风格里有融入了一些魏碑的痕迹,变化更加丰富了。
顾仲安老师的硬笔楷书,我不知道能不能进入全国前三,但绝对是顶尖高手。
顾仲安在90年代前后屡屡获得高奖,是当年硬坛风云人物,字帖出了不少,名气也大。
但是,就水准来说,相比同时期的王正良、谢非墨、赵彦良、任平、沈鸿根、骆恒光、刘惠浦、张秀等,还是差了一个层次。
顾仲安、钱沛云类似,都是上海人,也是受到沈尹默门下如胡问遂、任政影响较大的。
顾仲安的行书,小毛病很多,飘浮、媚软、油滑。
其楷书,写得很规矩,但绝对与网友说的学柳体无关,基本还是任政一路子,美观,实用,艺术性不高。
相比刘惠浦学钟王、谢非墨学褚、赵彦良学欧,顾仲安就逊色多了。
贴几张赵彦良的,和顾仲安相比,一目了然。赵彦良学欧更近于小欧(欧阳通),结字奇崛,用笔方整,格调在卢中南、田英章之上。
赵彦良与顾仲安几乎同时以硬笔出名,但是赵彦良兼能毛笔及篆刻,是西泠印社社员、新疆书协主席。
当代年轻人,写得好的太多了,但是因硬笔风气不热,难出名而已。关注近年硬笔大赛的朋友,应知我言之不谬。
我觉得,顾仲安老师的楷书绝对能进前三,甚至能夺冠。本人从事硬笔书法近三十年,从庞中华到田英章再到顾仲安,每一个都花了好几年,本人总结出一个规律,初学者练习庞中华,练一两年后改练田英章,再三年后改练顾仲安,五年后才能做到形似,但是你要练到神似,你还要再练十年毛笔字,从柳体到赵体到颜体,等你有了十年以上的毛笔字功底,再用毛笔字功底来写顾仲安的字你就能达到神似了。因为顾仲安的硬笔书法,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每一笔都有深厚的毛笔字功底!!!
顾仲安老师的硬笔唐楷书***夫厚实,为他鼓掌!
顾仲安硬笔书法俊逸,特别是他的硬笔楷书(唐楷)书***夫厚实。与顾仲安齐名的还有庞中华老师、田英章老师、司马彦老师等,他们的硬笔书法绝对是国内一流。
顾仲安之硬笔书法字体秀丽,其硬笔楷楷书是以他的毛笔书法为底牌,而他的毛笔书是以颜真卿、柳公权等古代大书法家之法帖为蓝本,所以以他自幼就打下了练习书法的基本功。
顾仲安的硬笔书法(特别是硬笔楷书),其实就是毛笔书法的翻版,硬笔与毛笔其书体笔风和气质是一个样的,他用笔精细端庄,笔法变化丰富多样,所以他的硬笔与毛笔“文武双全”,不愧是国内当代顶级的书法家。
笔者为顾仲安老师的书法鼓掌喝彩!
谢谢(问答)邀请!
零基础学行书,有些笔法结构不清楚怎么办?
零基础学行书可以,没问题!
第一是学谁?选对贴最重要,取法乎上!
第二是怎么学?要有“明师”带进门,不然可能十年八年白费功!
我师从张旭光先生,开始对他的“到位与味道”并不太理解,后来逐渐明白,学习行书重在结字,“结字合于标准即是到位”。但笔法也重要,初学者要懂一些笔法,后期更多的是看字的结构。沿着这个思路,我制作了《零基础学王羲之行书圣教序》的系列视频,疫情期间倾情奉献给各位书友,公益课堂,欢迎收看!关注公众号“韩全义国学书法”(hqy88100)可以收看全部***!
谢灯见好友之邀。零基础学行书,笔法不清楚的不可学。笔法不清楚的原因无外乎两条,一是把握不准线条的规律,就比如像王铎那样的大家手笔,笔力太苍劲雄浑,富于变幻,不是轻易可以学摩到位的。二是像抱庸诗书这样的草根写手,“法”度意识淡泊,个性过于浓重,几乎无章可循,也不好学。所以,初学者最好别去学王铎,更毋提抱庸。
谁的最可学?晋人行书是首选,像二王的行书,其次是赵孟頫文征明,再次是董其昌唐伯虎。晋人行书“真书”的意趣最浓,行书点画线条悉由楷出,不急不缓,风格流美,有章有循,格高,也便于识学。当然,任何一种繁杂的笔法,只要读得深研得细,规律都是可以被总结出来的,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深度的分析。
书法之学,条条大道通罗马,但亦有方法论,讲究实效性。虽然行书尤其是行楷可以作为主攻方向直接学起,但如果能有扎实的楷书基础,会更加速效,磨刀不误砍柴工,正是此理。抱庸就见过不少爱好书法的朋友,直接从行书甚至是行草、草书走起,最终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瓶颈问题,又回过头来补楷书的课。
抱庸浅谈。
零基础就要打基础。
楷书就是基础,如果你楷书都没练好,行书就是能进步也进步不了多少,如题所说,好多结构弄不明白。
行书就是楷书的加快版,每个字的笔划结构都不一样如果你连如何起笔都弄不明白,自然也无法达到字帖中的效果。
藏锋露锋你可能都没了解,茂茂然的去书写,肯定就一头雾水。先练习楷书吧,练过之后,再练习行书,你会发现豁然开朗,许多原本无法明白的技法变得一目了然。
写行书的时候,怎样处理好字和字之间的关系?
行书是比较常用的日常书体,介于楷书之间的工整行书叫行楷,草一些的称行草,特点是书写速度快、自然,便于辨认。
一件优秀的行书作品,要处理好字和字之间的俯仰,倚侧、[_a***_]、浓淡、方圆等关系,就像跳集体舞的队员,互相有呼应、交流、互动,变化中有统一,整体中有区别。
看流传至今的“天下三大行书”作品,都是作者的文稿手札,随着感情的起伏变化而出现字的不同面貌。
右军的《兰亭序》,风流倜傥,畅快得意;颜鲁公的《祭侄文稿》凝重、悲怆;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惆怅、沉郁。我们在面对虽隔千年的印刷品时,仍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
没有博学的文化艺术修养,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字写的再好,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再好,也没有生命,没有让人产生共鸣的感情。
行书,近楷近草,笔画连绵,字字独立。它不像楷书那样,笔画和笔画是不连绵的,行书笔画之间有连绵;它也不像草书那样,字和字之间有相连的地方,行书字和字之间保持着相对独立。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处理起来,比楷书难。
1.注意字与字的呼应。字和字之间形不连但精神上想通。互相照应。
2.要有变化。看行书作品,就像看山一样,不喜欢平,要看它在变化中展现出来的律动美。变化是丰富的,用笔,用墨,结体,等等。
3.书贵自然。不要刻意安排。
4.让内心的情感自然抒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浓钢笔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浓钢笔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