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查询网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查询网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识篆小程序?
识篆这个小程序是一个专门识别篆字等各种字体的手机软件,在帮助用户识别的过程中,也可以智能转换字符。这个独特的功能可以节省人们对内容的编辑时间,同时可以一键生成各种格式的内容文档。
小篆是什么地方发现的?
篆书大篆小篆的统称,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大篆即金文,又称镏书;小篆为秦统一后规定的书体写法。篆书广义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等;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
大篆广义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和书体,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籀文和六国文字等;狭义专指周宣王太史籀厘定的文字,即'籀文'。'大篆'的代表作品,有《石鼓文》和《秦公簋》铭文等。
《石鼓文》的载体石鼓于唐初在陕西陈仓地区发现,故有“陈仓十碣”之称。
《秦公簋》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位于礼县城东12公里处的大堡子山发掘出土四座规模宏大的秦墓中发现。
小篆又称秦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其传世代表作有《秦山刻石》,丞相李斯所书。
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据清道光八年(1828年)《 泰安县志》载,宋政和四年(1114年)刻石在岱顶玉女池上,明嘉 靖年间,北京许某将此石移置碧霞元君宫东庑;嘉庆二十年(1815年),泰安旧尹蒋因培带领同邑柴兰皋在山顶玉女池中搜得残石2块,尚存10个字,遂将残碑嵌于岱顶东岳庙壁上。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东岳庙墙坍塌,泰安知县徐宗干“亟索残石于瓦砾中”,嘱道人刘传业将残石移到山下,嵌置在岱庙碑墙内,并写跋记其经过。光绪十六年(1890年),石被盗,县令毛大索十日,得石于城北门桥下,后重置于岱庙院内。宣统二年(1910年)知县俞庆澜为防刻石遭风雨剥蚀,在岱庙环咏亭造石屋一所,将秦泰山刻石及徐宗干的跋和自己写的序共3石嵌于石屋内,周围加铁栅栏保护。1928年迁于岱庙东御座内,修筑一座门式碑龛,将以上3石垒砌其中。建国后,于碑龛正面镶装玻璃保护。
小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约始于公元前9世纪。小篆的起源地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商、周时期,但是它的发现地点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由李斯主持制作的秦篆。秦篆是以小篆为基础,加以整理和规范后形成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的统一和规范。秦篆在秦朝时期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个领域,直到明清时期仍然被广泛使用。小篆的发现和发展对中国文字的演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小篆什么时候出现的?
春秋战国时期,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存在着差异。这种状况导致各地 经济、文化交流困难,中央***的政策法令也难以有效推行。秦朝一统之后,秦始皇下令命李斯等人着手文字统一的工作,“罢其不与秦文 合者”,这次改革史称“书同文”改革。
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 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的优点,创造出一种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 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查询网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查询网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