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钢笔草书字体阿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钢笔草书字体阿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日文***字的问题?
说白了就像英语里的大小写 平***名就是小写 片***名就是大写 平***名一般都用在特用名词上 比如一个饭馆的名字 一个电影公司的名字 取自汉字楷书偏旁而来的是 片***名 。
。
从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是 平***名 。
。
一般片***名的单词 都是外来语 。
民国书坛中的于右任,他的书法怎么样?
这几天正整理于右任先生的作品,已经整理了将近200幅作品发表到个人头条号“书法有云”中了。个人觉得看一个书家的水平如何主要还是要多看其作品,从不同的作品中查看其章法以及技法的运用和神***的表现,如此,方可比较客观。现在,列举以下10幅不同格式或字体的作品供大家品鉴。
关于于右任书法如何下面容我娓娓道来:
(一)于右任是民国书坛的一位书法***,陕西三原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因为他尤其擅长书写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他的草书有一大特点,那就是“标准”,所谓之标准即欣赏者能够认得较清楚,并不会像其他的草书一般令人难以捉摸,正。他的草书不全属于今草,而是章草入今草的写法,章草相比今草是较容易辨认的。
(二)从古至今,许多书法家的草书没有一个标准的写法,于右任的书法则不同,他的书法连断分明,体势并不会大开大合,大收大放,转折位置较规整,全以结构呼应彰显趣味,他用笔浑厚、刚劲有力,要么是断开要么是实连,且用笔多以长锋为主。其书法吸收了北碑之精华,以魏碑笔意入草书,神韵超迈,气势磅礴,自成一家。
于右任先生行书有很浓的魏碑味,自由奇拙,雍容大气。结构中宫紧密,变化多端。
于右任先生草书笔酣墨饱,内含骨力。姿态优美。他还创立了"标准草书″,于1932年在上海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集字编了《标准草书千字文》,然后自己手写一遍,再刊印出版发行。
今草是在章草基础上演变过渡而形成的,省略了章草中的"雁尾″,将外肆的笔画如波画、挑画,变化为收笔,以便和下一字的呼应。提高了书写速度。使章草的每字独立变为流畅贯通形式。书写更自由潇洒,更能表情达意。
于右任先生原名伯循,字诱人。陕西三原人,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中国近代书法家、政治家、教育家。
1922年10月,他创办了上海大学并任职校长。1924年,***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驻陕总司令。担任国民***审计院长、监察院长。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书法作品为于右任先生所书。)
于右任先生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更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三座里程碑之一,他继承我国书法家的优秀传统:写字讲书品,做人讲人品,不以书艺媚权贵,保持气节效古贤。所以,他的字如其人,老而弥劲,有长者风骨,朴实古茂,达笔随神驰之境界。不似某些老年人作书,每伤衰飒,抛筋露骨,难得天真。他作书的神态,用苏东坡的“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两句诗来形容,真是刻画入微,恰到好处。
在民国书坛,于右任(1879~1964年)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具有极高艺术造诣,同时又身居高位的书法家。其书法造诣、艺术主张与他的革命经历、政治思想息息相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清代中期以来,碑学渐成主流,碑派理论家、书法家辈出。理论上,以阮元《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包世臣《艺舟双楫》为先声,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光大之。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在实践上多有贡献。
与诸多碑学前辈不尽一致的是,于右任并不是一开始即选择碑学。至少在1919年之前,他还处于帖学时期。1919-1932年是其碑学时期。1932年,于右任在上海发起成立标准草书社,此后,他不遗余力地推广标准草书达三十余年,《标准草书范本千字文池修订九次出版。这一阶段可算是其标准草书时期。
于右任对于碑版的学习分两个阶段,先是墓志,然后是碑碣、摩崖和造像记,如《广武将军碑》《石门铭》《爨宝子碑》《龙门十二品》《姚伯多造像记》等,这些成为于右任书法的根基,《楷书胡励生墓志铭》(1925)可谓其碑派楷书的代表作。
其笔法并不完全取北碑峻利一路,与赵之谦的方笔有别:也不全是康有为浑厚恣肆的圆笔一路,而是方中带圆;更与李瑞清用抖索之笔模拟刻石效果不同,而是重视书写性。其结体大多横向取势,重心较低,外部轮廓趋于圆形,较为接近赵之谦一路,颇显温厚稳健。
于右任书法的碑学背景,固然与清代以来的碑学风尚有关,但最直接的原因,则是拜谒孙中山先生之后,受孙中山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钢笔草书字体阿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钢笔草书字体阿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