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字体行书毛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书法字体行书毛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初次学习行书,是学习文征明的行书,还是王羲之的行书好呢?
初学行书,我认为还是先学王羲之的行书,当然,如果题主喜欢文征明的行书,也是可以的。只要自己喜欢,学哪位书法家的行书都可以,因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上图为文征明行书作品(局部)
文征明的行书主要是参悟王羲之的行书,并形成了自己风格。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上,得乎其下。
我认为,学习王羲之的行书就是取法乎上。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学习文征明的行书就是取法乎中。取法乎中,只能得乎其下。不知道题主是想得其中呢?还是想得其下呢?
上图为王羲之行书作品(局部)
王羲之的行书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东晋之后的书家写的行书,没有一个超过王羲之的。这就是我建议题主学习王羲之行书的主要原因之一。
初学行书,建议先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入手。《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虽是碑刻作品,但绝大多数都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且字数多,选择的余地大,适合初学行书者学习。
行书究竟产生于何时?近代众多学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行书产生于楷书的同时或略早于楷书,但无论哪种说法,真正的行书至东晋时才成熟起来,问题来了: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初次学习行书,是学习文征明的行书,还是王羲之的行书好呢?
初次学习行书,宜应学习王羲之的行书
之前有人认为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意境太高深了,初学者学习起来有难度,容易知难而退,这说法看似有几分道理,但是,我们应该换种方式去思考,每个人学习书法都想拜书法造诣最高的人为师,谁都不愿意找那些书法水平一般的人学习书法,
默默问一下,王羲之的行书水平高,还是文征明的行书水平高呢?毋庸置疑,王羲之的行书水平要比文征明的行书水平高深,就那“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都要叫千古书家膜拜,虽然王羲之和文征明都不在世了,但可以把他们的行书当作是“书法老师”,想必所有人都会选择王羲之的行书吧,名师出高徒,
有关“学习书法,取法乎上”这观点是老生常谈了,就不多做解释了,更何况,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欧阳询等人在初学行书时,也是从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入手的,足以说明王羲之《兰亭序》的奥妙所在,行书重意境,气韵生动,风格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性情,
当然了,凡事都要选定一种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书体入手,才能专心致志坚持到底,王羲之的行书也不只是《兰亭序》这一种,对吧,但是学习时一定要先精通一种书体,从精于一开始是为了打下坚实的基础,尽可能写得越像越好,别听某些人所说,要自成风格,任何一个一开始就想自成风格的人,其书法都“夭折”了。只有专一练习一种书体,方能将心中菱角磨平,书法依靠的是静心。
学习行书,应以王羲之为主,同时参考文徵明小行草。
书法艺术的学习,讲究“取法乎上”。王羲之是行书的主源,后代书家均源于二王。学习行书,当然应直取源头,取法二王。
学习王羲之行书,《圣教序》应是首选。
一是因为它是王字精华,是怀仁花了24年时间集字而成;
二是因为它字数多,近两千字的《圣教序》,可说是一部“王字字典”,这更方便学习。
但是只练《圣教序》是学不好王羲之行书的,其原因:
一是因为它是一部刻帖,其笔迹已无迹可寻,给笔法的学习带来困难;
二是因为它是集字作品,行气不如书法作品贯通,连贯性稍差。
“学习结构要学碑刻,学习笔法要学墨迹”,要弥补《圣教序》的不足,文徵明晩年的小行草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文徵明的行书初学赵孟頫,后专注于宋代诸家,尤其是苏黄,晚年则取法王羲之。
参考文徵明的小行书,可以清晰地了解二王一路的笔法,同时其贯气之法也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二王书风。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初次学习行书,当然还是学习王羲之的行书最好。如果你很喜欢文征明的行书,可以先以王羲之的行书为基础,学好之后再去学文征明的行书。
这里不是贬低文征明的书法不好,我本人也是非常喜欢文征明书法的,特别是文征明的小行书,特别有味道,甚是喜爱,文征明的行书也主要师法王羲之和赵孟頫。
为什么说要先学王羲之的书法呢?因为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是变古体为今体,他的新体书法形成了一个博大的风格体系,有严肃、有飘逸;有对比、有和谐;有情感,有理智;有法则,也有自由。后世各种倾向的书法家,古典的,浪漫的,唯美的,***的等等,都把王羲之的书法作为典范,每个书法家都能在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中汲取他自己想要的东西。
唐代书法家通过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发展出了尚法精神的唐代书法,涌现出来了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等众多书家;宋人学王羲之发展出了尚意精神的宋代书法,涌现出了“宋四家”等众多书家;元人更是重新回归王羲之的书法精神,孕育出来了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康里巎巎等伟大的书家;明代则涌现出了文徵明、董其昌等大家。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王羲之的书法就像是一个平台,例如今天的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创业平台,孵化出了很多的创业者。同理,王羲之的书法体系可以看作是一个书法家的孵化平台,通过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又孵化出更多的书家,而文征明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再换一个比喻,王羲之的书法就像是黄河、长江,文征明的书法只是黄河或者长江的一个支流。所以,我们既然要学习书法,为何不从体系的根源下手,而要去学习枝干呢?
当然,在对王羲之的书法学有所处之后,可以再去学习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名家,最后,融汇百家而成一家。
学习行书,我建议还是要学习王羲之行书,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二人在书法艺术成就上来看,虽然二人都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都擅长篆、隶、楷、行、草诸体,也都在楷、行、草书体的成就更卓著,但是,王羲之却要比文征明的书法艺术成就更高。
王義之书法一变自汉魏以来的古朴书风,创造出了一种妍美流便之体,从而达到了中国书法艺术史的一座后人几乎无可企及的高峰,而为世人仰慕,并无可争议的赢得了“书圣”的至高荣誉。
文征明是明代的著名书法家,也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虽为明代书法第一大家,但其书法艺术成就与王義之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二是从二人行书作品的质量来看,虽然二人都在行书上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是王義之行书用笔千变万化,遒媚劲健,人们形容他的行书飘如浮云,矫如惊龙,并大有挟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以令各路“诸侯”之势,自始至终他都占据着书坛行书盟主的位置,可以说,王義之的行书,总是在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而文征明行书作品虽然流传至今的作品很多,水平也极其出色,且行中代草,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与王義之行书的被人趋之若鹜,文征明的行书还是略显逊色了。
三是,古今之人,但凡学习行书,多半也都是从学习王義之的行书开始,作为自己学习行书的必经之路,加上后人更是以王義之的集字《圣教序》为学习行书的摹本,来作为自己学习行书的最基本的标配。
四是王義之书法传世已无真迹,现存作品皆为后人摹写,这也无形间,使王義之的书法艺术增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从而使人更加想去学习和了解王義之行书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综上所述,建议书法艺术爱好者,初次学习行书,还是以王義之的行书为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字体行书毛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字体行书毛笔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