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大小规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大小规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线条粗细变化的基本规律?
于草书简洁,快捷的需要,点画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孙过庭对此有很精辟的见解:"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草书没有笔直的竖画和横画,撇和捺都可以处理成点。因而,草书基本上由点和曲折连环的线条构成,所以,草书笔画粗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线条粗细的变化。线条形态千变万化,可以说,草书线条粗细变化没有规律可循,也不应该有规律。
行草书作品字的大小轻重有规律可循吗?
古人写字小,一笔墨可以写好多字,轻重是有明显规律的,刚蘸墨时重越写越轻,再次蘸墨又会变重,大概是如此往复。字大小无明显规律,这个跟这个字本身的大小长短胖瘦有关。
书法作品里字体大小如何变化才好?
书法中的大小变化处理。
一是随行就势。依据一行字在中上下字的关系來处理。也就是字字象生的变化来处理。上一字写的大了下一个字可以说适度写小一些注意不能悬殊过大,要既有对比有有相称的地方,但并不是绝对的。也可以***取忽大忽小的处理方式,如行草书中一般楷书中变化不大。
二是依字形而定。笔画多的字形相对大一些,笔画少的字形小一些。也不是绝对的。仍然不能过于比列悬殊。要照顾好左右上下,不能有一字在通篇作品中跳出来。
三是依据疏密轻重变化来调整。这种做法比较高级。就是在字点画少或点画多的情况下,要依照笔画多寡而定。然后***取更丰富的变化方式。如笔画多的字,我们也可以写小,就是将笔画写细一些,自然字形就会小一些,而点画少的字可以适度加粗点画,使得的字形大一些。也可以***取伸缩放展的办法,如点画多的字,写紧奏一些,尽量减少主笔的收放度。点画少的字可以把主笔突出一些。
注意无论***取如何技法,都要注意或通篇章法和谐融洽,不能太过突出以至于喧宾夺主。使得通篇作品中有不和谐融洽的部分。也就是说字内要点画大小相称,字外也要和谐融洽,能够和谐相处,不要太过突出。
书法作品里字体大小变化是书法章法的具体内容。
书法形式包括笔法、结体、章法三部分,其中笔法是基础,结体是字形,章法是组字成篇。书法创作中笔法掌握之后,章法最难。而各种字体中则以草书章法更难,因为狂草字体的大小空间变化最大但最难处理。
古人早就总结了书法章法创作规律,即通篇组字形式的宽可走马,密不通风变化。即使是写楷书,也要尽量处理好总体和单字的章法疏密变化关系。
狂草的字体大小疏密变化总体章法最难处理,难在狂草字体大小和疏密变化的尽可能最大化即极端化。具体说就是狂草笔画、字形、行列、谋篇的空间疏密变化综合处理,既要制造组字最大矛盾,笔势挥洒极则,谋篇乱中取胜,但又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分离谱。过则狂草章法失败,成为乱草画符。这个变化分寸,极难掌握,所以历代狂草佳作屈指可数。
书法史上的最佳狂草如张旭《断碑千字文》和怀素《自叙》,已经为后代狂草书法的字体大小变化提供了极好的参考样版,有兴趣者可参阅学习。
行书书法作品整个章法要灵活要耐看。每个字的间架结构都要讲究,不能太随意,但组成整篇章法要有变化,尤其是字体要随字形而自然大小,千万别强求一模一样。例如“泰山”二字,如果把“山”字写得跟“泰”字一样大,那“山”字会很难看,也会失去“山”字的稳重性。所以把“山”写小一点,笔划可以适当加粗一点,这样就看起来很舒服。所以写行书一定要掌握好每个字的自然大小,组合出来的章法才会成功。图片中的字是我写的,愿与书友交流学习。
在书法创作中,可以通过字的形状、笔画的粗细等变化,来使字体表现出大小参差的艺术效果,它并不是简单的字形大小的改变。
“状如算子”的书法作品缺乏生气。
古人形容那些大小一致的作品,往往使用一个词:状如算子。所谓“算子”,就是算盘珠子。算盘珠子大小一致,排列整齐,作为一种工具,这样是没有问题的。但书法是一门艺术,要体现出美感,要表现出大自然的造化。
明清时期的“台阁体”“馆阁体”之所以广受诟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过于整齐划一,缺乏变化。
而流传千古的书法名作,无一不是体现出天然的、大小参差的艺术美感,在这方面,王献之的《洛神赋玉版十三行》和杨凝式的《韭花帖》是典型代表。
下面以《韭花帖》为例,试说几种表现大小变化的常用方法:
1、笔画多的字大,笔画少的字小
字的大小与笔画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不能刻意将笔画多的字写小,也不能刻意将笔画少的字写大。这好比两个人,一个人块头大,一个人个子小,你不能将小号的衣服给块头大的人,也不能把大号的衣服给个子小的人。
书法作品中字的大小变化至关重要,尤其是行书和草书作品,字大小掌握的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会用的话,整个作品显的呆板。一幅好作品都要有一个或几个大字作为书眼。一篇好的书法作品是需要好多条件组成的。其中包括运笔的功力,字的布局章法,粗细方圆的运用以及字的大小变化等等。
下面让我们来赏习一下草圣张旭的古诗四帖。整个作品一气呵成,用笔肥厚,通篇气势磅礴,布局大开大合,字大小变化多端,狂而不怪,意韵万千,落笔有神。正如他自己所言:"始吾见公主担二人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神。
第一首诗释文: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車。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应元上元酒,同来访蔡家。这幅作品,字的大小变化尤为突出。大的字占的位置是小字的三四个。大小结甚是好看,如霞和春泉的组合,再如霤和青鸟向金的组合,正有张旭‘公主和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之感。
整首诗最大的字是齐字,这个齐字是这幅作品最大的书眼,字体大,线条粗壮有力,正如张旭所说:`公孙氏舞剑器而得神。
由此可见,书法中字的大小变化在书法作品中起的作用是不小的。
以上是我对书法的粗浅的理解,不当之处望谅解和一指正。先谢谢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大小规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大小规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