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吴昌硕书法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吴昌硕书法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吴昌硕全部书法特点?
吴昌硕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犹如长江黄河一泻千里,势如破竹而不可挡,劲如强弩而穿钢甲之!
吴昌硕的行书及草书的用笔非常仿陆机《平复帖》的笔法,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如锥画沙,笔力顽强,笔气厚重,笔势强壮,特具强劲和沧桑感。
吴昌硕是第一个把大篆《石鼓文》临出个性特点的人。他临摹《石鼓文》几十年,把《石鼓文》临摹得生动有神,生机无限,活力四射,堪称书法史上临 摩《石鼓文》第一人,也是一个篆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人物。
吴昌硕的隶书用笔老辣,结字独特,有力度,有厚度,有灵活度,字字有入木三分之感,字字彰显着拙朴,厚重,大气磅礴之势!
简言之,吴昌硕的书法是尚动尚美,天娇放纵,无拘谨,无局限,幅幅都是浑然天成。吴氏书法的独到之处就是强悍朴野,率放不拘,粗烈秾酣,从吴昌硕的书法中可以品到血性,咂到刚强,赏到风风风火火,体玩到有关生命的大放旷与文化的大朴质。由此,我不由得感到赞叹:吴氏之书,拙哉!壮哉!美哉!吴昌硕啊,您真是一个有民族气节,有民族骨力的中国文人啊!
吴昌硕书法艺术特色:
一、古朴苍茫之美。
吴昌硕书法根抵在于秦汉,追求古朴美——金石篆籀之气。先秦石鼓文与汉碑正是吴书的人处与基础。得益于石鼓文的笔力骨线,又胎息于汉碑的魄力气度,成为吴昌硕书法的两大支柱。在美感追求上,吴昌硕自谦:“纵入今人眼”,仍“输却万万古”——还远不够高古。显然,吴昌硕书法,行草中求篆隶意,篆隶中兼草书气,在他的书法中“篆”与“草”正是一个对倒。吴的书画印皆以气势磅礴、真气弥漫为胜,他自谓:“苦铁画气不画形”,同样的,他的书法也是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势如破竹,劲如强驽。因此,他推重祝技山的草书“今来古往法谁晓?颠素而后祝京兆”
二、雄强奔放之美。吴昌硕行书以及草书的笔法是“如锥划沙”式的,笔力强,笔气厚,笔势壮,所以我们在欣赏时,可以被其“力”与“气”的美所吸引所感染。隶书亦如此。吴氏书雄强奔放,诸体杂读,率然芜然,其佳者,如龙蟋铁屈,其差者,有横斜习气,粗率少余韵。
三、率放不拘之美。中国的书法,古来有尚静美亦有尚动美者,亦有兼之者。吴昌硕书法尚动美之书法,夭矫放纵,不可局限。相比而言,其书法不如沈寐叟凝炼,不如于右任冲和,但这也正是它的价值所在。它的独到正在于这种强悍朴野,这种率放不拘,这种粗烈秾酣,我们从中可以品到血性,咂到刚强,赏到风风火火,体玩到有关生命的大放旷与文化的大朴质。然而这只是吴昌这个生命文化的个体的专利,步武者则皆不免于陷入种种尴尬——因为吴氏的“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的人本与精金石通诗文的文化修养不是追随者都具备的。或许,吴昌硕的行草更像“一笔书”,它的行气几乎没有间歇和停顿,所以它在最后一笔上尽情宣泄,作往往最后的一笔。秾酣郁勃之美,汇于笔下,密丽苍茫。
齐白石与吴昌硕,哪个更厉害?
齐白石比吴昌硕小二十岁,二人既是同时代人,又是两辈人,且都是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两座高峰,素有“南吴北齐”之称,“诗书画印”四绝之誉。
但就艺术综合素质和作品质量来说,吴昌硕绝对是高于齐白石的。这个齐白石自己也承认:“一生没有画过吴昌硕”。
吴昌硕作为文人画的最后一座高峰,他的画用典较多,当中文人气质和内涵并不为大众所理解和欣赏,自然倍受冷落。
而齐白石,画鱼、画石榴、画桃子,都是
来自农民的审美情趣的再现,特别接地气,符合大众审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吴昌硕书法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吴昌硕书法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