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主笔字体规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主笔字体规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主笔顺口溜?
主笔就是一个字里面最宽、最夸张的笔画。主笔是一个字的骨架,也是一个字最有辨识度的符号,所以一定要把主笔写好,写夸张。
楷书主笔歌诀
撇捺排第一,务必写大气。
横划略上扬,长度要夸张。
外松内部紧,主笔须牢记。
楷书如何占格?
楷书占格是由楷书的规范性、正规性特征所决定的。占格写楷书有利于强化楷书的整齐划一,庄重典雅,是楷书书写的重要方法。古代书家写楷书,尤其是小楷,通常是占格写的,比如文徵明写小楷多数是占格写。而王羲之、王宠等写小楷却一般不占格。
一、占格写楷书有两表现形式
1、先打格,后写字。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一般在下笔写字之前,先根据纸张的尺寸和要写的字数,确定书写格子的大小,然后打好格子再写字。古人打格子一般用毛笔,但不好操作,弄不好就会打得粗细不匀。现在有专门的针管笔打格子很好用,我有时也用铅笔打。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打好格子的印刷纸,不仅格子打得均匀,而且一般会用金线、朱线打格,清晰美观,虽然贵一些,但真的好用。
2、先写字,再打格。这种形式多见于魏碑书法,往往是按行列整齐地写好字,然后再用毛笔醮淡墨——也有用淡朱墨的——在字的四周画上格子,这主要是装饰了,打出的格子有时也参差不齐,但却能够制作出碑刻的效果和金石意味。我不写魏碑,也不喜欢这种方式,感觉很乱。
二、占格写字占多大比例合适
占格写字,字在格子中占多大比例是个技法问题。如果字在格子中太满则显得拥挤、局促,通篇下来就感觉不透气。如果字在格子中太小,则显得弱不禁风,小气漂浮,也是不好看的。
我感觉,多数字在格子中占75-80%的比例就是合适的,一般上部稍留出天,下部稍空点地,左右适度留出余地就可以。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要根据字形来确定大小。一般字形大、笔画多的字,可以写相对大、占格满一些,但不要写出格外;字形小、笔画少的字写小一些。
2、楷书一般没法讲究章法。但楷书的章法是可以通过字的大小来调节的,一般一个字的前后左右要避免重复大、或重复小,尽量写得有大有小,参差变换。
3、如果一行或一列中连续出现笔画多、或笔画少的字,无法避免重复出现大或小的矛盾,则可以空格调节。但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有时也要提前规划一下才好。
楷书的占格来讲,一般笔画多的字要大一些,笔画细一些;笔画少的字要小一些,但笔画必须粗重一些,一幅作品中的分量必须协调。土一般要写小一些,不可过大,凸显最后一横主笔。而古首横即为主笔,全字最长的笔画,其余笔画列次。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主笔横画很关键,如何处理?
褚遂良阴符经没临过,不过看过字帖,碑帖。试着写过,感觉难度很大。所以未坚持写下来。至于褚体大字阴符经的横变化多端,有露锋起笔,也有藏锋起笔。有的波折比较大,有的比较平正。总体字型呈方形稍偏扁,有点象隶书。因此横划在很多字里不但是主笔,而且还起关键作用。相比欧楷,褚体的横画更富有变化,多彩姿,微带行书隶书笔意。
我在临摹时,无不感受到,最能体现《阴符经》特点的是它的主笔横划的用笔技巧。试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供商榷:
对《阴符经》进行临摹要求对毛笔的弹性要十分熟悉,具有较高的控笔能力,这也是对主笔处理的的前提。
一、首先因为这部帖的字的主笔横划分两种,重的字提按都十分明显,要求把笔都铺下去;轻的,需要把笔提起来,写出细劲、凝练的线条。
二、其次,在运笔过程中变化也比较丰富,要注意主笔和总体的协调以及中锋和侧锋的有机结合,特别是侧锋的运用,这是褚在《阴符经》中的主要风格。
下面是我的临摹习作,有些用笔还不能做得十分地道,显得比较勉强,但对主笔有了一些个人的处理追求。
本人专研褚体字多年,尤其对大字阴符经花了很长时间的临创训练。也曾因褚体字入展临摹展。希望以下资料对读者有点帮助。
《大字阴符经》墨迹本,96行,461字,传唐代褚遂良书,历来争议较大,但不管此卷《大字阴符经》是否为褚遂良所书,有一点是大家都肯定的,即该卷具备褚遂良书法的主要特点,并且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对欣赏、研究乃至学习褚遂良书法很有助益。
由于是墨迹本,更容易看出用笔,结构也比碑拓清晰容易掌握,但毕竟是行楷,建议有正楷基础之后来进一步学习,也可以作为正楷向行书转变学习过渡的桥梁
宋杨无咎云:“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于褚中令楷书见之,或评之云,笔力雄瞻,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 赞誉《大字阴符经》,书法劲峭,姿态摇曳,结体大方,楷书中佳构。
如果把这篇作品用音乐来比喻的话,他更接近于李斯特的华丽丽风格,绚丽绽放,技巧精湛,他想说:没错~我就是来炫技的
附:杨无咎题跋
关于具体横的写法
以下引用周鸿图,笔阵图笔法丛书-褚遂良阴符经笔法解读~一书。其中对于此贴各笔画有详细分析,是所见最全面、深入和详尽的。
例如,下面两图是书中对“横”画的分类讨论部分。可见,周老师将“横”(勒法)按入笔方式分为五种,分别为:折锋、S形、回形、α形和直下。入笔后的调锋、行笔和收笔部分则大同小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主笔字体规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主笔字体规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