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高字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高字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滔”字怎么写好看?
朋友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1、滔字历代名家写的,收录进书法字海里的几种写法跟你分亨。
2、我自己写了3个与你分亨.
3、我觉得字体好不好看,根据每个人喜欢的字体而言论,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风格。
写书法是在练字,但是练字不一定是书法。写书法的时候,必须要合法。比方说写欧楷,就要符合写欧楷的法则。每一个笔画都要合法。当然了,练字就随意了,自己认为怎么好看,怎么练就行了。
“滔”字是一个形声字,从水,舀(yǎo)声。本义是水势盛大的样子。
“滔”字出现得较早,《石鼓文》中就已经有了。
在楷书中,有“颜筋柳骨”之说,晩于颜真卿的柳公权,肯定从颜体获益不少,看看他二人的“滔”,是否有“兄弟像”?
风流才子唐伯虎,放浪形骸的他自有其理由。你看他的“滔”,点的多样,颇有黄庭坚之妙。
王铎,被称为“书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人”,可是,咱也没见到王羲之的“滔”,不知王铎的“滔”写得像不像书圣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主席的诗词,任何时候读起来总是大气磅礴,而他的“滔”,写出来也是荡气回肠。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滔”,字型比较独特,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上下结构,又出现了三点水。一个竖三点,又一个平三点,笔画的安排上不好摆布,不容易写好!
首先,把楷书写好。楷书中三点水如下图:第一个和第二个点距离较近,第二个和第三个距离较远,且三个点的起笔位置差不多是一个圆弧状。上三点均衡平正。如此摆布,字的重心稳定,字形布白疏朗有致。
滔的隶书,布白疏朗宽松。
篆书则运笔平稳,布局均匀,大方美观!
总之,汉字结体有其规律,经过书法家的研究实践,日趋美观。但有些字比较难写,写起来不顺手,也不容易写好,宜多加练习,方可顺手。
很高兴能够回到您的问题,希望能够给你提供参考作用。我们先看“滔”字,它是左右结构的,三点水旁,左窄右宽,这里呢,我摘取了一下历代名家书写的“滔”字,您可以参考一下。
出自魏碑《元诠墓志》,南北朝,楷书。
出自魏碑《北魏安乐王墓志铭》,南北朝,楷书。
出自魏碑《北魏元钦墓志》,南北朝,楷书。
出自《颜氏家庙碑》,唐朝,楷书,作者:颜真卿。
出自《玄秘塔碑》,唐朝,楷书,作者:柳公权。
出自《玄秘塔碑》,唐朝,楷书,作者:柳公权。
出自《自书词》,明朝,行书,作者:唐寅。
把草书说成是线条艺术,合理吗?
有人问我,把草书说成是线条艺术,合理吗?
这个说法既有它合理的一方面,也有不合理的一方面。
一、合理的一方面
之所以说这个说法是合理的,是因为草书书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书法中最简便、最简省的书法类型之一。
虽然在书法史上,草书并不是最晚出现的,但是在其书体完全发展并且达到其水平的巅峰时间上而言,确实是比较晚的。
我们知道,中国的盛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灿烂、国家力量最为强盛的时期。而且从史学意义上来讲,盛唐是中国历史***集权制度国家发展的极限和巅峰,自此以后中国历代集权制国家就走下坡路了。
在这样一个强盛的时期内,自然孕育了繁盛的文化艺术,这其中楷书和草书是书法中发展的最繁盛的书体。
书法不是“线条”艺术,也不是“视觉”、“造型”艺术。在我们古代的书论中从来没有“线条”一说,这个概念和“视觉”、“造型”一样,都是外来的。
在传统书法中,点画是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孙过庭《书谱》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书写者必须对此十分精熟,才能通过点画体现“形质”,用使转来表达“性情”。
尽管正、草、诸体有动静之别,技巧表现也各有侧重,但“形质”和“性情”总是传统书法的基本要求。
今天,在传统书画上讲“线条”,讲“视觉”,讲“造型”,讲“冲击力”,其实是对传统书画精神的表面化解读。
对书法而言是的,因为,线条美和规则是书法的重要表现形式,而草书又是特定的线条表现形式,或粗或细,或线枯或浓,或急或缓,或方或圆,用线条来表现一幅真正有生命力,有灵魂的草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高字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高字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