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大全正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大全正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共几种体及字例?
谢邀
楷书字体有很多种,很多书法家在书法有很大的造诣,书写的字体也可以成为一体。如果这样来判定的话,那么楷书的字体种类就有很多很多种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析一下楷书的字体种类。
目前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他们四位算是唐楷的代表人物(赵孟頫唐末宋初),大多数笔画中还能看到隶书的笔意。
关于楷书字体,比较公认的是楷书四大家,当然还有很多书法家:智永,褚遂良,赵佶(瘦金体)欧阳通等等,还有很多现代的书法家,启功,于右任等等。
但是从字体的大小上分辨的话,有榜书字体,大楷,中楷,小楷,簪花小楷。比如文征明写的小楷就特别好。
要是从楷书的定义上来说:魏碑也算是楷书,魏碑的书家也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了。下面用配图给大家看一下:
楷书都包含什么?你怎么看?
楷书的结构规律适合行书吗?当然可以!行书就是楷书的流畅写法,行书的基本框架结构,还是与楷书没有什么区别的。
行书就是楷书的基本框架。例如,著名的《兰亭序》,就是一个标准的行书,《兰亭序》的第一个字“永”的写法,可以说,就是一个楷书。
启功先生临摹柳公权《玄秘塔》贴,已经与严密的唐楷大不一样,行书的味道很浓。
楷书,在唐代是规规矩矩,一笔一划的写法,但是,看看元代赵孟的楷书《胆巴碑》,是不是与唐代的楷书不太一样,甚至有些行书的笔意呢?
所以,楷书与行书之间的距离非常近的。
为什么会有行书?因为楷书虽然好辨认,也工工整整的。但是写起来太慢。
行书?还是楷书?
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情况下是不写楷书的,但是,也不是动辄就草书快点写。
而是用既不是太慢,也不是用太快的草书来写,而是不紧不慢的行书。
这样写字,一方面比楷书快一些,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写出来的字,比较容易认识。
楷书都包含什么?
楷书是汉字主要书体之一。原称今隶、正书(即真书)。产生于汉末,系汉隶省改波磔、增加钩撇捺而成,至魏钟繇、晋王羲之改变体势、创制法则,隶、楷遂完全分流,别为两体。关于楷书的概念有二义:一、指具有法度、可作楷模的法书"楷”,指楷模。孔子曰:“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式。"亡故凡有法度之书皆可称楷书"。但清周星池在《临池管见》中认为真书与楷书不同:"楷书须八面俱到,古人称卫夫人、逸少父子、欧阳询、虞世南、智永、颜真卿此七家谓之楷书,其余不过真书而已。楷书者,字体端正、用笔合法之谓也。"
你怎么看?
现代和古代是一样的看法,写文章和记录先用行草字打草稿,最后在用整齐的楷书写。三国钟繇的《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晋书圣王羲之之作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至唐,楷书大盛,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辈出,书法各具风貌,蔚为大观。其中颜真卿又变古法,雄健独出,后世很多人学颜体!
大楷
楷书大字。极大者称榜书,一般数寸以下大字称大楷。大楷常用来作为书法基本练习。清书家讲作书宜从何始?宜从大字始。《笔阵图》曰: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然亦以二寸、一寸为度,不得过大也。宋书法大家苏轼说得好,大字难于结密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大字我最喜欢颜真卿的巜多宝塔》,多宝塔结字平正、秀美、大气和规范。
中楷
指一寸见方之楷书,中楷我最喜欢欧阳询的和草圣张旭的,张旭的楷书吸收了欧阳询和虞世南楷书的精华!欧阳询的楷书点画精到、结构谨严,越看越美,有精金美玉般的书品。
小楷
指楷书小字,普通小楷数分见方,如王羲之巜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十三行洛神赋》等。清宋曹《书法约言》曰:作小楷易于局促,务令开阔,有大字体段。特小的楷书如蝇头,称为"蝇头书”。小楷我非常喜欢书圣的《乐毅论》!智永***说得好,《乐毅论》为楷书第一!
楷书,因为易认易读,也是社会和人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书体,也因为其笔划结构相比行、草书体更稳定工整,所以书法学习,都先从楷书入手。可见它的重要性。
那么,楷书做为学习书法的重要一环,除了大家熟知的笔法、结体及章法特征外,它还有那些我们应该认知的内容呢?正如题主所问:它都包含什么?在此,我与书友友们分享一下。
楷书从字形大小上分,可分为大楷、中楷、小楷。我们一般习楷,先从中楷入手,等指腕有了一定的功力后再习大楷。那为什么把小楷放在最后学习呢?因为难,难就难在分毫之间,写出笔法笔势的变化和结构上的阔朗精劲,所以,只有指腕有了很强的控制力,才能写好它。
一是晋楷。主要指魏晋由隶而出新的楷书,如钟繇的“三表”,王羲之的《黄庭》、《乐毅论》,王献之的《十三行》为代表。自晋后,世人都把它们做为学习小楷的范本。
二是唐楷。这个大家较熟悉,因为习书入门,都学的是它们。最著名的法帖有:欧阳询的《九成官》,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圣教序》,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神策碑》。另外,元代赵孟頫也算一家,所谓“颜欧柳赵”。那么,学书为什么要先从唐楷开始呢?因为唐楷法度谨严、典雅端庄,书写规律性强一些。
三是魏碑。魏碑作为楷书风格之一种,在清康有为《广艺舟记》没有倡导前,是不把它做为楷书学习范本的。因为它与汉、唐碑相比,刻字草率粗劣,加之字口漫漶,其野逸之风,是书***统派所卑弃的。在康有为的倡导下,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魏碑艺术的价值所在。(限于篇幅)简单说,一是品种繁多,风格多样;二是有篆隶遗意,古拙朴茂;三是金石气浓,率真放逸。时下,临习魏碑热又在书法界兴起,从近三届国展看,以魏碑风格入展的作品一届比一届多,成为时下书风的重要一派。
总而言之,无论是大中小楷,还是晋、唐、魏碑风格,我们不能把楷书写成“算子书”,要取法钟的朴拙,王的烂熳,欧的险劲,虞的醇雅,褚的潇洒,颜的宽博,柳的遒劲,以及魏碑的开张放逸,然后化而我之,写出生动话泼、神***飞扬的新楷书来。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等知识方面同学习。多交流,共进步!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楷书一般是指魏碑和唐楷,钟繇被称为是“楷书鼻祖”。兴起与魏晋,盛于[_a***_]。楷书到唐代达到鼎盛,代表人物有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虞世南等,它的特点是易认,规范、工整,法度严格,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被称为唐楷,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魏碑是南北朝时期的一种书体,由于当时南北民族大融合,它是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字体,属楷书范畴,好多魏碑有隶书的影子,大多方笔,雄浑刚劲,具有独特的美感。如《张猛龙碑》、《张玄墓志》,《李壁墓志》、龙门二十品等,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我认为学习书法最好先学楷书,当然也可以先学隶书或篆书。楷书的笔法是基础,中锋运笔、藏逆锋、顿挫轻重等,在楷书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是初学书法最需要掌握的技巧,从字的结构上说,楷书工整、对称,具有对称美,所以学习楷书能为我们今后学习其它书体打下扎实的基础。找准一种喜欢帖子,如《醴泉铭》,《勤礼碑》,《雁塔圣教序》,《多宝塔》,《胆巴碑》等,义无反顾的临习下去,认真读帖,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努力做到背临,切记不能随随便便换字帖,掌握了一种楷书以后,可以再写另外一个人的字体,也可以学习魏碑,也可以学习行楷,行书等,关键是要坚持学习,慢慢就会提高自己的水平。沿着正确的路子走,再加强学习,一定会在学书的路上越走越宽的。
您好!感谢题主的问题,以下是我的拙见。
1楷书分为小楷和大楷。
(1)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2)大楷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
2.楷书大家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挺劲峭拔,棱角森然;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正平俊朗,风姿绰约;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精工秀雅,形瘦实腴;薛稷的《信行禅师碑》,纤瘦遒丽,婀娜清健;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雄强浑厚,朴茂端庄;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刚劲峻拔,端庄严谨。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大全正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大全正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