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结构笔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结构笔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学行书,如何训练笔法?
你好,我是子凡的书法日常,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初学行书如何训练笔法?根据我学习书法的经历来看,首先要解决什么是笔法问题,才能进一步展开笔法训练。
1.笔法不在乎分为:起行收,提按,转折。这些基本的笔法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个基本笔画比如,横画,竖画,撇画,捺画,心勾等等。
2.起笔可以分为,顺入,逆入,切入等;收笔又可以分为,回锋收笔,楷书用得比较多,而在行书中,一般出锋收笔,或者稍顿收笔,收笔方式也有很多,需要多看墨迹总结;转折又可以分为翻转,圆转,折中带转等等,把这些笔法的基本要素弄明白了,笔法训练就可以针对性开展了。
王羲之尺牍孔侍中帖
3.具体到行书笔法训练,一般选择墨迹本来训练,可以选择王羲之尺牍手札,米芾的苕溪诗帖,蜀素帖,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洛神赋,归去来兮辞等,选择你喜欢的墨迹本,把每一个笔画单独拿出来分析起行收,提按转。这样虽然慢,但只要这样做,进步很快。分析好笔法要点后,再把每一个笔画拿出来专门练习,练到可以很熟练地写出来并且像原帖,这就过关了!
三种起笔方式
行书常用收笔方式
欢迎关注子凡的书法日常,分享更多书法知识及教学视频。
初学行书。如何训练?
这是培训班和自学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培训班里。老师会先讲笔墨纸砚的基本情况和使用方法,笔划的书写过程和要点,讲解字体结构。等等基本入门的书法知识。有的老师会讲解一些欧阳柳赵的字体的区别。现在所有的书法学校培训班之类的。只会教教材里所学的基本规范的东西。一种字体的法则规则。你写的像了。写的好了。就算培训毕业了。一个培训班出来的学员。写的字基本上相象。很多学员学完了。回来自己练习。想深度学习。却找不到方法。因为现在培训班。不会教你。
自学亦如此,很多想练下毛筆字,上网查下结果80%的“专家”都教你先写楷书入笔,于是你找个帖就来始练了!练着练着就起来越象了。换个帖练着也越写越象了!放下帖,突然就发现自己不会写了,或字会写但放在一起就不好看了!这是为什么呢?
看下孙过庭怎么教人。
孙过庭对他的教学法很自信,他说:“尝有好事,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有爱好书法的人来我这里学习,孙过庭给他们讲授书法纲要,效果很好。他们马上就了然于胸,心手相应。
那这个纲要是什么呢?孙过庭说他不保密:“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袪未悟。”原来就是四个字:执、使、转、用。“袪”即去除,知道这四个字就可以去除你不懂的疑问。
那么什么是执、使、转、用呢
1:“执”,他这样解释:“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执”就是执笔,“深浅长短”.这个简单从字面意思就会,在此不多说
2:“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掣”以前音chì,“牵掣”就是牵连、牵拉。“纵横”就是竖笔和横笔。“纵横牵掣”就是竖笔和横笔牵连。举例来说,如果两次重复,从横笔开始,就是“横竖横竖”,如果竖笔开始,就是“竖横竖横”。重复几次没有关系,都称之为“使”
你这两幅字已经写的不错,不像刚开始学的。
***如想深入钻研行书艺术,给你一点参考意见:
1,研究一下各个时代书家所用纸笔特点。因为只有材料对了才能出那种效果,否则始终出不了神韵。晋代唐代大多数用麻纸,鸡距笔。
2,各个时代写字姿势、握笔都不一样,这导致笔发力的支点不同,具有时代特征。比如:一捺中最粗的一段在开始还是中间段,或是末尾,是往下出锋还是往上出锋,或是水平出锋。这些了解了,就能顺理成章的写出那个时代书法风韵。而不是依葫芦画瓢,那就很生硬,和熟练无关。
3,不要僵硬的学习,多思考,多读帖,重要的是:一边临帖,一边创作。
把一幅字帖中你最欣赏的那些字***的练上一千遍,基本上这个帖子就可以过关了。可以选择其他帖子学习。
4,读一遍书法史,能知道你目前所在的维度、是不是走在正路上。
以上供参考。
说到笔法,历代著名书家用笔都有各自特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上都是逆入平出,提与按,转与折等。这些应从法帖中获取,临帖时,注意某字什么地方是提,什地方是按,什么地方该圆转,什么地该方折……临帖过程中自然学到了笔法,也字到了结字。以城个人认为,字行书了,没有必要还单独练笔法。
前两天看到你的行书作品,用笔的起、行、收都不错。只要注意运笔要涩行,才会有力度。
行书临摹时应该从哪些方面总结字的结构和笔画位置,从而更快的掌握规律,学得更像?
行书的临摹与练习夲人认为有以下几条讲
的不对请各位方家指正。
第一,研习行书必须有坚实的正书基本功,
因为具备一定的基夲功后,对字的间架,结
构等有了充分的认知,这样会对于研习行书
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第二,研习行书各人有各人的研习方法,无
论怎么研习,都要找一夲自己喜欢的字贴,去
不同,临习也不尽相同。
行书的临摹要总结的地方好多,最重点是分类拆开字的各部分来练习,寻找笔画的行走路径,把笔画的行走路径和笔画的角度搭配合理,就能快速临摹的样子。当然,学好行书还有很多的技巧要学习,包括掌握行书的连带,减免笔画等规律,书写的节奏变化等等。勤于动脑动手,就能提高书写水平。
快速掌握行书临帖的学习技巧
一,行书临帖的技巧
高效率的学习,从共性的规律开始。汉字的共性是什么?偏旁部首。
中国汉字的组成,基本的原素是点画。每个字的点画太零碎,在零碎的点画中一点一画的学习,效率低,收效慢。整个字的临摹,又缺乏相应的笔力,达不到临帖的效果。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从偏旁部首入手。
一个偏旁,可以用在很多的字当中。我们就把要临写的字分解开,比如要写个“持”,我们先不写完,只练习“扌”。再写一个“诗”,同样只管“讠”字旁的练习。再写侍,还是只把“亻”旁做练习。右边是“寺“的字很多,不一一举例。围绕着一个字展开,练一个“寺”,再加上相应的傍边,得到无数字。偏旁和部首分解组合,其效率可以组合出所有的常用字。不常用的生僻字也能组合出大部分。
二,行书的变化。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偏楷称为行楷。编草称为行草。在学习初期,不要求变,应以规律性强的写法做为学习的目标。规律性越强,适应的范围越广。为什么不学变化呢?变化是随机产生的。当你掌握的规律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升华,变化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事。而这种变化,是自己的专属。
三,行书的节奏
行书的书写,最忌平缓均匀的运笔。节奏,非快非慢。是在快慢交替的节点中进行。通过节点的控制,产生出起伏跌宕,轻重缓急,错落有致,婉转婀娜的体态。使运笔如跳动的旋律一样,令笔下生花。
循序渐进的学习步骤,是高效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不要频繁更换字帖。笔法的掌握是漫长的过程,不是说知道了方法很快就能写熟写精。而笔法往往是在你感觉停滞的时候,就是快要产生悟解的时候。却因为感觉停滞而放弃,就如吃到嘴里的鸭子还飞了一样。再有就是持之以恒。一曝十寒,再科学的学习方法都等于零。
行书,是书法艺术中最常见的书体。行书风格多样,就其结构而言,各种风格的行书有其个性,又有共性。其中和谐、变化是统领行书结字规律的最内在规则。
一、大小长短:古人说写字最忌“字如算子”,在结字方面避免字字大小划一,如是则毫无艺术可言。
二、平正欹侧:为了章法的需要,行书可以是平正的,也可以是欹侧的,但字的重心还是要保持安稳。不同风格的行书欹侧程度也会不同。比如:米芾的行书较赵子昂的行书的欹侧程度要大。
三、减省连带:行书与楷书的区别就在于行书下笔收笔时的连丝呼应,使点画方向性加强,气的表现更强烈,表现在结字上,便是省简了笔画,这些连结一起的笔画组成不同趣味的组合,形成对比。
四、收放伸缩: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左右(或上下)收缩,突出另一笔画(部分)。
五、疏密匀豁:楷书一般匀称布白,行书的布白较楷书的布白丰富的多,行书布白有匀有豁,有疏有密,这一点也是初学者易犯毛病,容易把字写的平均分布,失去书法的趣味性。
六、开合向背:开者,指字的笔画向外拓展的趋势;合者,指字的笔画呈向内聚拢的趋势,开合又称”向背“,背者为开,向者为合。象米芾的行书中宫紧收,结字以开(背)为主。每位书法家的字都有开有合,或开中有合,合中见开,方显生动。
七、有让有就:字的内部有让有就,笔画才能穿插呼应,团结一体,较之楷书,行书让就程度更大,楷书的就还保持字内笔画不重叠,行书的就有时会几笔相连,有重叠的部分。如”鹤、终”等字。
八、参差错落:行书结字,为了追求字的险峻,字的各部分适度错位,反而重心安稳,活泼有趣,从中也能体验到书法创作的妙趣。
九、凡同则变:一字内有相同的点画要处理的不雷同,如”形”,一字内有相同的部分也要有要变化如”羽“字,一件作品中同一字多次出现,更要有变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结构笔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结构笔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