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章草书法字体下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章草书法字体下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区分章草、今草和狂草字体?
章草是传统书体之一,始于秦末汉代初,为早期的草书,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它是连绵圆转的“今草”的前身,其特点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但每个字的笔画之间有连绵萦带笔法。起笔收笔章草隶味浓厚,特别是捺画的收笔,纯用隶法,保留着隶书雁尾的痕迹。横画依然波挑,左右波磔方面,古朴如隶。传世名帖有索靖的《月仪帖》、宋克《急就章》、王羲之的《豹奴帖》等。
今草的名称起源于晋代,亦称“小草”,针对章草而言,是对章草的革新。其特点是笔画连绵回绕,文字之间有联缀,书写简约方便。我国最早的今草***是东汉张芝,被后人尊为草圣。唐张怀瓘《书斷》中说:然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今草至东晋王羲之得以发扬完善。今草中还包含宜于辨认线条萦带较少,法度分明的小草。如《十七帖》等。
狂草是草书最姿肆放纵的一种,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减省连绵书写,常一笔数字甚至一行,行与行之间亦气势属连,形成“一笔书”。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章法与今草一脉相承。狂草线条变化多端,故而能运用各种轻重缓急浓淡干湿枯闰等的笔墨变化来表达书法家不同的丰富的情感与意象。唐代的张旭、怀素,宋代的黄庭坚等均是狂草***。
这个应该好区别:章草在汉时期最为兴盛,是由隶书快写而来,如横、捺还保留有很强的隶书燕尾的形态,代表人物如皇象。
章草:
今草到东晋王羲之的时候已发展成熟,二王即是今草的代表人物,这时候草书已没有隶书的燕尾了,我们目前通常所见所写的基本都是今草。
今草:
狂草其实也是今草,只是书写更加狂放不羁,穿插腾摞更加张狂,代表人物如张旭、怀素。
狂草:
章草、今草、狂草三者是一个先后演变的关系,是从最初的汉隶一步步演变而来,最早的草书我们称为汉草,后发展为章草,再到今草,后来又出现狂草。
谢悟空,题主此提问觉得欠准确!确切的说章草、今草和狂草应该是草书的三个阶段。草书分为章草与今草。今草又分小草与大草(狂草),我们现在学习草书一般大多属今草。资料显示:章草是篆书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来,可以说是隶书的草化,大致形成于西汉,兴盛于东晋;今草是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书写笔势流畅更加自由的书体。犹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更是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到了今天,草书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也可以说草书是最能表现书法艺术的载体。
‘章草’之名究竟如何得来,我没做过详细探讨,在此也不能误导。它是“今草”的前身,据说是“今草”出现后,为示区别,改称得“章”名。章草发展初始阶用笔多篆隶笔势,虽然在字法上已渐趋规范,但笔画意趣上仍欠成熟,基本是篆隶书的平铺直叙。如“汉简”,《平复帖》也属于此类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章草写法也逐步规范化了,字势有了明显的波折特征,更象是隶书的草化,笔法更成熟、严谨。以如“皇象急就章”,后人习章草者也多以此法为宗。章草主要特征:书体具隶书体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
今草,据记载为东汉张芝所创,世称张芝为"草圣",但张芝传世作品很少,据说还都不能确定为他所书,所以到底是谁所创,还难说。东晋王羲之说他的草书不如张芝,但他所书的《十七帖》,博***众长,最为著名,也是我们后人临习小草的最佳范本之一。还有王献之的一笔书也是开今草笔法之先河。所以我想说,草书这种书体的形成,并不是一人所成就,而是一种时代趋势所促成。后人也都把张旭、二王的草书称为今草。今草主要特征为,上下字连写,笔势呼应,笔划简省、每个字虽然书写迅疾,但都有特定规律,只是没有经过练习一般不易辨认。
小草i笔画连带,上下字呼应,单字之间不太相连,字与字之间大小悬殊不大,而笔意活泼、秀媚,篇章闲适、优雅。典型作品《十七帖》、唐孙过庭《书谱》。这也都是不错的书帖,本人还非常喜欢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大草(狂草)出脱于小草,顾名思义,书写笔意奔放,极尽变化、恣肆纵逸,写起来一气呵成,保持一种气势,满眼是“意”。如唐朝张旭《古诗四首》,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张旭的字形变化更是繁多,常一笔数字,连绵起伏,行气不断......
章草、今草和狂草是草书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书家王世镗曾说:“初学宜章,即成宜今”“今处于章,习今而不知章,是无规矩而求方圆,为见其可也。”章草别具一格,古朴厚重,一直来深受大家的青睐。我也青睐,可什么时候大呀.....哈哈,努力吧!!
草书按照通俗的分类包含着章草、大草(或称狂草)、小草(或称今草)三种。但严格来讲,草书只有章草和今草两种。具体情况在这里就不多赘述。
这三种草书字体中章草是比较容易辨识的,因为其是隶书草化的一种字体,跟简书一样都是以隶书为本体,只不过章草重在求变化,而简书则重在求便捷。
章草带有明显的隶书”磔“笔画特征,且在一幅作品中每一个字基本上都是以单独的方式存在,不像今草上下可以通过牵丝等方式进行连接。
图片:索靖章草史孝山出师颂
小草(或称今草)是楷书的草化书写,今草的出现跟章草有莫大的关系,因此学习今草的书学者应该追溯到章草的学习,以便进一步了解草书规范的规律。
近代于右任先生曾有《标准草书》一书出版,初学草书者可以从此入门进行草书的辨识学习。
图片: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
狂草(或称大草),这种字体已经不是以实用性为主要目的了,在书法创作中,此种字体最能抒发书者的情感与性情,但其对书法的要求也是最高,曾有人说过”草字离了格,神仙也不识“。就说明了狂草的辨识困难程度了。
其实悟空问答提出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草书按照产生的时间来分,可以分为章草和今草,今草按照表现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小草和大草(大草又称为狂草)。章草产生于汉代的民间!我们知道汉代的官方正书是隶书,民间为了速记的需要,将隶书快写连贯,慢慢产生了草书的萌芽,后人把汉代流行于民间的这种草书取名为章草!其特点为章草笔画带隶属笔意,尤其体现在横画和捺画,还有点画的蚕头雁尾,且字字独立不连贯!章草给人以古朴典雅,率真的感觉!其代表作品如三国时期黄象急就章等,章草作品如下图所示
!今草由汉代著名书法家张芝整理创立,其特点为笔画带楷书笔意(但是要提醒的是楷书笔画来源于今草,楷书起源晚于今草),字与字之间有连贯,今草代表作品很多,如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等如下图所示!
大草和小草都属于今草,相比之下,大草(即狂草)比小草更体现作者内心的心声和性格,他由张芝创立,王献之发扬,被唐朝的张旭怀素推到顶峰!其特点是连贯流畅,一泻千里,字与字之间大小和排列夸张化,后人也把狂草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品如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自叙帖!狂草如下图所示
鉴于本人才疏学浅,不足之处,希望广大网友批评指正!
如何欣赏中国书法中的章草?
章草在书法中属于小众书体,影响力不大,谈草书大多是论狂草与今草,章草比较有名的是陆机的《平复帖》,写狂草最有名的是张旭与怀素,二者有癫张醉素之称,《古诗四首》与《自叙帖》是二者的代表作。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回溯一下章草的起源和发展,这对于我们了解草章艺术特点的形成很有帮助。
章草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它的前身是隶书的草写,也就是草隶。草隶的产生是出于实用的需求,因为隶书的书写虽然已经比篆书简便快捷了很多,但仍不能满足实用的需求,于是就产生了隶书的草写。草隶诞生的年代说法不同,一说是秦朝末期。东汉赵壹的《非草书》认为:
“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
另有说法认为草隶产生于汉代,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序里有“汉兴有草书”之说。
在西汉末期,在草隶的基础上发展出章草,章草是通过对草隶结构、笔画的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后而成。章草因其结构明晰规整、书写时遵循一定章程故被称作“章草”。
还有说法认为,史游作《急就章》受到了汉章帝的欣赏和推崇,故称其为章草。
章草在两汉魏晋时期发展成熟,在东晋时期,随着今草的出现,章草逐渐受到冷落,发展式微。宋代书家黄伯思曾在《书评》中说:
“章草惟汉魏西晋人最妙,至逸少变索靖法,稍以华胜…萧景乔《出师颂》虽不逮魏晋人,然高古尚有遗风…隋智永又变此法,至唐人绝罕为之,几至泯绝邪。”
黄伯思这段话概括了章草从东晋到宋代渐渐没落的实情。
章草是一种过渡性质的书体,可以把章草看成是草隶的升级版,而今草又是章草的升级版。在隶书向草书和楷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章草承载了汉字实用书写方面的功能。所以说章草起到了承载与过渡的作用。章草所具有的过渡性书体的特点,使章草在审美方面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又具有其审美方面的局限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章草书法字体下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章草书法字体下载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