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推荐教程高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推荐教程高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练好小篆?
小篆只有一种笔法——中锋行笔,没有提按使折的变化。相当于武术中的桩功,是基础中之基础,核心中的核心!
字形修长,很多字是轴对称,开始觉得识记困难,一两个月以后,连猜带蒙,基本上都能认出来。
现在网上的视频很多,因为技法单一,初学者可选粉丝多的😊,观看练习
小篆结体匀称,字形统一,中锋用笔,藏头护尾,圆劲宛通,委婉而刚劲,端庄又肃穆。
临习秦代小篆,要体味其敦古、简易、浑朴的气息,运笔要纯中锋。书写时,要曲直合度,笔笔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尤其是笔画之间的搭笔处,要轻松而不松散。
临习小篆时结体很重要,要抓准字形,取纵势,重心平稳而偏上一点,或左右对称,或四面匀称。
特别要注意结体中部分笔画纵长的字,要取上紧下疏的态势,长处拉长,短处缩紧。
学习小篆,还有一种观念,认为可从清代篆书入手,因为邓石如等人以隶书笔法融入篆书,降低了篆书的难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相对于其他各种书体而言,小篆是比较容易写的字体。篆书看起来很神秘,其实我告诉你写就会觉得很简单,而且不是一般的简单!以吴让之篆书为例:
第一,先学会用中锋写出均匀、圆顺与整齐一致的线条,这一点应该难度不大,多练的功夫!
第二,如图所示:小篆的字形结体较长,大约是楷书的一个半字的高度,其中一个字的高度是篆书的正体,另外半个字的高度是篆书的垂脚。掌握这一点最重要!!
第三,弄明白上面两步,基本上就能写好篆书。但要写出艺术效果,写得很精彩,那还需在笔墨、意趣、意境等方面下功夫,那是后话了。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想要练好篆书,首先要临帖,了解各个偏旁部首的形状以及形成的原理,练习笔墨运用的把控能力,了解字形的结构,多学习篆书方面的理论,细心揣摩,只要坚持定有收获!
一、篆书体美奇古,要写好篆书,首先要了解字体形成的特点
1、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2、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3、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二、书写小篆同样也讲究笔法、墨法、章法。
1、笔法:线条圆润均匀,中锋用笔,出入锋平齐,平衡对称,上紧下松, 不同字的大小一致。
2、墨法:用墨相对均匀,浓淡枯焦变化不是很大,創作书写过程中,相对于楷书还是允许一些变化,作品会显得更加灵动,前提是要有娴熟的把控能力,变化切不可过于明显。
3、章法:小篆字体多为长方形,行列排列整齐,可以用中堂、斗方、镜心、挑山、横幅、扇面、条屏、对联、条幅形式,不管用什么形式创作,其落款(上下款)基本用行书或行草书,切忌用楷书、隶书及篆书落款,长短款只能根据作品空间及形式确定,落款长度小于正文,尽量不超两列。落款章不可过多,加上引首章尽量不超过三枚,保证作品整洁。
篆书的技法是如何的?应该如何入门?选择什么字帖?
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大篆和秦篆、汉篆、唐篆、清篆等小篆,是形成最早的汉字体系,其中秦篆是中国最早的标准汉字系统。以上提到的大篆和小篆在笔法上强调中锋用笔,也是书法的基础用笔方法。每个字帖的书法不尽相同,有藏锋起笔、收笔,也有露锋起笔收笔。学习篆书最好还是从秦篆开始最好。比如《峄山碑》《会稽刻石》。它们既不像甲骨文一样难以识别,又不像晚期清篆那样有一定习气。最容易上手。
篆书总体分为大篆和小篆, 不同时期, 它的特点也有所区别 。秦代自李斯之前统称为大篆, 包括甲骨文 、金文等等。
甲骨文由于是刻在骨头上的 ,材质所致 ,出现了结体简洁 ,笔画瘦硬的特点 。金文, 刻在青铜器的文字 ,结体变长, 笔画粗细相间 ,行距字距相等了, 石鼓文 ,刻在石头上, 结体方整匀称 ,线条圆满。 再有就是刻在山崖上的, 线条流畅, 端庄肃穆 。写在竹简上的 曲线逐渐变直了, 开始朝着隶书过度 。西汉时期, 篆书还作为官方文字, 与隶书并存了, 到了东汉, 隶书逐渐替代了篆书的地位 。有名的 ,也就是 ,铁线篆的代表《袁安碑》、《袁敞碑》。 再以后篆书逐渐退出了书坛, 直到唐朝李阳冰的出现, 才有让它昙花一现 ,然后又消迹 。到了清代 ,吴昌硕 、杨沂孙他们的推崇 ,篆书才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了解了它的历史 ,我们再来谈技法, 一定要中锋运笔, 结构对称 ,至于笔顺没有统一的规范 。选什么样的帖入手 ,要看自己的审美 ,不妨各时期的帖 ,都浏览一遍 ,选自己喜欢的。 大部分写了几年之后, 你会发现它的风格会和自己的性格很相似 。这就证明选对了帖 。别人的建议只能做参考, 不能左右自己。 就像启功先生讲的, 从哪入手, 就好像你去了饭店一样 ,想吃什么菜, 就点什么。, 像吴昌硕、 杨沂孙都源于《石鼓文》, 但不一定适合自。 最后建议 ,千万不能朝三暮四 。愿书法路上永远能看到你的影子。
学习小篆,先从峄山碑入手好还是邓石如的小篆好呢?
邓石如在清代书法史上,绝对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他对清代篆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邓石如之前的书家,都是以纯中锋写篆书的,清早期的篆书,更是以“玉箸篆”为主流,但也因此而将篆书引入呆板境地。
但来自安徽一个偏僻小乡村的邓石如,却将隶书笔法引入篆书,让篆书首次出现提按和方笔,顿时让篆书鲜活起来。
而他的学生们则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他们更将楷书笔法引入篆书,让清代篆书呈现出与秦篆完全不同的风格,并因此而异彩纷呈。
应该说,邓石如篆书[_a***_]了篆书笔法,让其入门更加容易,故很多书法家主张:
学习篆书,可从邓石如入手,快速入门后,再上溯秦篆,学习其端庄隶穆。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学习小篆,宜从铎山碑开始。铎山碑,与会嵇刻石,久已失传,五代时,徐铉摹刻了这两个碑。此二碑,笔画圆劲,结构匀整,便于初学。
清邓石如,笔法得力于汉篆,以隶笔作篆书,化圆为方,运笔灵活。例如,石涧记,雄伟浑厚,酒德颂,茂密诙奇,春夜宴桃李园序,匀整飘荡。学邓石如,可以领悟篆书运笔之法,以免呆滞枯硬之病。
学小篆,先规范后灵活,不会失去篆书法体,先灵活后规范,就怕到时画虎不成反类犬。
所以,初学宜从铎山碑开始。
小篆属于篆书一类,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富有神性的文字。作为一名小篆爱好者,我是从《峄山碑》开始临写的。后续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开始写邓石如的小篆。我认为,从《峄山碑》开始练习,具有以下好处:
1.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峄山碑》的历史,其实《峄山碑》可以称得上是“小篆第一碑”。
为什么呢?因为它年代早,历史悠久。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园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最早的一块秦代石刻。资历可以说是很可以了。但原石被北魏太武帝摧毁,现存的西安碑林中的《峄山碑》是由南唐大家徐弦所临,就是由徐弦所临的《峄山碑》至今也有900多年的历史了。而邓石如是清代时期的人,相对于徐弦来说较晚。
而邓石如的小篆(如上图)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点,如果直接按照他成熟的作品来临习,很可能会模仿他自己的个人风格。齐白石讲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我者生,就是从源头学习精华与长处,学习、超越之后,就得到发展。如果只学形似,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讲,一上手就学带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来讲是不适合的。
3.《峄山碑》又称为“玉箸篆”,它的特点是结构严谨,气势恢宏,文字笔力雄劲,线条圆润挺拔,既具有图案灵动之美,又蕴含着敦厚深邃的内力,古代许多书法家,在初学的时候,也会都《峄山碑》,作为学习书法入门的首选范本。所以我认为学习小篆应该从《峄山碑》开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推荐教程高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推荐教程高级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