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字体就是草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日本字体就是草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日语中会有简体字?
感谢悟空***相邀作答:
汉字是日本人从中国学过去的,但简化汉字的确是日本人首先开始的。
中国简化汉字工作起步晚,时间又仓促,引进部分日本简化汉字也未尝不过,再说日本汉字不还是从咱老祖宗那里偷学过去的吗?对于这个问题就用不着去喷了。
日本的文字来源于中国的汉字。中国汉字91251个。3600多个常用字,一般使用以覆盖百分之九十九。而日本1946年规定了1850个“当用汉字”。如果在日文中没有汉字,就无法表达清楚,换句话说。不用中文的汉字,日本还没有更好的方式替代中文汉字的准确性,实用性,形象性。
日语中至今保留1800个汉字。日本学者说,废掉一个汉字,就是摒弃了这个字所负载的文化,丢掉了这个字后面一连串的珠宝。
2015年11月30日,中日韩名人有关人士经过六年努力,发布《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新书。
包括中国的很多书,如果翻译成日文,韩文(朝鲜文),几乎大半是汉字。因为日韩(朝鲜文)根本没有更好,更深意义,更准确的形象字来代替中国的汉字文化。
因为日本也一度对汉字进行了简化。
在二战结束后,麦克阿瑟成为了日本的太上皇。1946年3月31日,美国教育使节团在麦克阿瑟的邀请下来到日本发了一个报告,主要讲的就是日本的汉字使用之难度,应该予以废除,普及罗马字这种不难写的文字。随后的4月,一个叫志賀直哉的日本人,发表了一篇论说,直言要废除汉字,说要在日本普及法语。这在如今看来,简直晴天霹雳,但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这也成为了一项选择。
1946年,日本***出台了一个汉字改革文件,规定了1850个常用汉字,这1850个常用汉字以外的汉字则不再使用,要么通过***名标记,要么用其它同音汉字代替。从这个汉字改革文件开始,一些常用汉字,在笔画上也进行了简化。
繁体字 日本简化后的汉字
遺蹟 遺跡
煽動 扇動
谢悟空邀请!日语中怎么会有简体字?这个问题其实不太准确,因为日语中是没有简体字这个词的,但确实有一些看上去像简体字的文字,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们来八一八这段渊源。
日本从公元6世纪开始向中国学习文字,揭开了日本本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因为汉字是针对汉语创造的文字体系,而日语跟汉语根本连一个语系都不是,无论从语法还是词汇方面都完全不一样,所以汉字和日语其实并不十分合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人在九世纪又发明了***名体系,就是用汉字的部首作为字母,用来拼写日语。
汉字和***名结合是日文最主要的特点
所以日语里的汉字严格地说只是***名体系的***,用来区分各种同音词。因此,日语里的汉字其实很多没有固定的读音,或者说多音字数量超大,很多字在不同词里都有完全不同的读音,其读音完全视词汇的读音而定。一个日本人如果看到一个之前没见过的汉字词,很多情况下没法只凭单个汉字的读音确定整个词的读音的,必须查字词或者有人告诉他怎么读他才会读。所以汉字在日语里其实只是一个确定字义的符号体系,跟日语其实还是没有真正结合为一体。
如果不用***名注音,日本人没法单凭汉字单字知道整个词怎么读
正是因为上面这些日语的语言特点,同音词数量超大,所以完全用字母拼写会造成大量的同音词无法区分,所以日本在发明了***名之后,还是在一直使用汉字,直到现代。在1946年之前,日本的汉字标准是参照《康熙字典》里的字形,所有日本汉字的标准写法都是以《康熙字典》的写法为准。
部分日本新旧字体对照,括号内为旧字体
日本字起源于汉字以及汉字的草书写法。所以日本字出现简化汉字是一点都不奇怪。例如“の”这个字就是根据汉字“的”的草书演变而来的,其实也属于简化汉字。
汉字实际上从古至今是一直呈现出简化的发展趋势的。例如在古代中国其实就有一部分简体汉字了,只不过这些字是民间的商贾小贩们为了便于快速记账而发明的。也有说法是民间的百姓为了便于书写,便于更快认识汉字而创造出来的。简体字在古代不被官方所认可。只会出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例如用来记账之类的。官方的文字典籍,学者,士子们还是喜欢用繁体字的,反而不屑于去使用简体字,认为那代表了乡野村夫。
日本字中的简体字,也是在不断演化发展的。日本简体字大量出现还是在明治维新后。明治维新后,大量的西方的东西涌入日本,日本发明创造了一些用来表现西方事物的简体字。而且随着明治维新后商业的发展,便于书写的简化汉字开始广泛流传。
日本的简化汉字和中国的有不同,也有相同。具体是在写法上的细微差别。但是整体差别不大。毕竟都是汉字,再怎么简化其基本结构还是在的,只不过在某些笔画上有出入。
总而言之,简化汉字不是日本创造的。简化汉字古已有之,只不过没推广开来而已。汉字从甲骨文象形文字发展到今天,实际上一直在不断演化,简化。今天的简化汉字的数量基本上已经很完善,日本简化汉字同中国的简化汉字有不同,也有相同。但整体而言差别不大。
有人觉得日本简化汉字的写法和原来的写法一样复杂,那日本为什么要简化汉字呢?
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1、简体字很多取自草书的形体,而草书一笔就可以山河尽了,而日本人如果写草书就变成片***名了,所以日本人写草书应该很少。2、近代日本人虽然看不起中国人,但对汉字以及中国一些文化还是尊崇的,日本人也就不可能在汉字上有大规模的变动。
第一,题主所举证的,并不是“和製漢字”。这些被日本官方所承认的简化字,几乎全部来自我国唐宋以后的俗字。换句话说,日本人只是只是追认了中国民间简化汉字历史事实,而并没有太多发明创造。
真正发明创造的“和製漢字”,其实日本人更喜欢叫“国字”,主要是以下一些字:
这些字几乎完全是日本自造的(注意我说的是“几乎”,因为有个别字,其实字形上看,我国历史上也是有的,但是这个只能理解为“同形字”。所谓同形字,就是字形长得差不多,但其实表达的完全是两个意思,具有2个以上读音),其中有个别字,后来也被我国的字典吸收,赋予了普通话读音。比如“辻”。
第二,我国现行的简化字,也几乎(注意是几乎)全部来自唐宋以后的俗字。但是,我国当年简化汉字的指导思想是能少一笔就少一笔。所以,你选了一个特殊的参照系相比较之下,日本人选了一些“不那么彻底”的,或者按题主所说的“没有简化到精髓”的我国简俗字。依我的理解,“简化到精髓”就未必要笔画越少越好。固然在当年手写时代(当年没想到今天电脑、手机打字会几乎取代手写)会省事不少,但是笔画太少,不少字就缺乏了区别度,导致识读不方便,比如手写情况下的于和干,言字旁和三点水等等。如果你选了我国当年废除的“二简字”来比对现在的简化字,那恐怕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当然,日本人“没有简化到精髓”的真正原因,是用于记录日语的,不止有汉字还有***名。好些词汇不必非得用汉字来记录,用字量自然就比我们少多了。他们《当用汉字表》,一共才收录了1945个汉字,而我们常用汉字就超过了2500个。
日本文字的起源?
汉字
日本文字的起源是汉字。
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名两套符号组成,两套符号混合使用。日本在汉字未传入之前本无文字,汉字的输人和传播是日本化史上划时代的重要***。自汉字传入日本后,直到八世纪中叶,日人才开始用汉字楷书的偏字造成片***名,又用汉字草书的偏旁造为平***名。
汉字不仅成为公家用以记录史实,且为一般学者用以著作写书,而成为当时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字体就是草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字体就是草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