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石刻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楷书石刻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代表性的圆笔楷书作品或者墓志铭都有哪些?
代表性的圆笔楷书作品有南北朝时期的《石门铭》和《瘗鹤铭》摩崖石刻。
《石门铭》在陕西汉中,王远书,是魏碑圆笔书体之王,逸笔自如,气韵高古。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为“飞逸奇浑”,“翩翩欲仙”。在清末民初,很多人喜欢学这种奔放的圆笔魏碑,如康有为以《石门铭》笔法写行书,于右任则以《石门铭》笔法写草书。
《瘗鹤铭》在江苏镇江,是南朝著名摩崖石刻。相传是王羲之书,又说是陶宏景书,书者失传,宋黄庭坚书体即学此碑。
《瘗鹤铭》原存镇江焦山绝壁,后遭雷击落入长江边,清康熙年间打捞上来,现存五石。此碑字体也与《石门铭》类似,落落大方,挥洒随意似有仙气。但石刻传拓日久,字形略有失真,又多翻本,学习时须注意对比购买真本临摹。
所谓楷书一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具有法度,可作楷模的书法作品,以为楷模之书。一种是指与篆,隶,草,行并立的书体。又名正书 ,真书。
而题主所说的方笔,圆笔楷书,大多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楷书初步形成期间。一种新的楷书体。叫"魏碑体"。又名"北碑"。
这一时期魏碑书体,可谓百花齐放,群龙无首, 争奇斗妍,是楷书最璀璨夺目的光辉岁月。它们大体可以分四大种类,为"摩崖石刻,墓志书法,造像记。还有碑碣"四种。当时北朝提倡石刻,南朝禁止立石刻。固有"南朝重尺牍。北朝重石刻"的风尚。
举例来说,与王羲之《兰亭序》同一时代。身处北齐,被称为"书仙"的书法***安道一,所书写的"铁山摩崖刻经《石颂》被康有为赞👍誉为“精跨羲诞,妙越英繇”。就是典型的一例。如下图
所谓方笔楷书魏碑。多出现在北魏时期的造像类。比如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云岗石。河南的嵩山等地打造的佛像造像文字。多为方形笔画。例如龙门二十品中的《始平公造像》。
《孙秋生造像》。《杨大眼造像》。还有《张猛龙碑》。《李壁墓志》如下图
《马悦墓志》等。
而圆笔楷书,多出现在崖石刻类。如《华岳庙碑》。《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文殊般若经》(据考证颜真卿创立颜体,曾汲取了此碑的笔法结构特征)。
《嵩高灵庙碑》。《鲜于璜碑》。《石门铭》。
《石门颂》
古代用篆书笔法写的楷书字帖有哪些?你怎么评价?
严格意义上说没有!篆书形成、发展到推广成熟,竹简、帛、绢流传下来的可能性?
之后的古人能依据的出土(挖坟掘墓)铭文、摩崖石刻、碑文(拓片)书写,只能说千百年来,书写过程中后人制定各种法,楷书形成及实用价值随时代发展的产物!远古象形符号、甲骨文、金文、汉隶、魏碑皆入楷法!
感谢您的邀请!我是杨志勇。
以篆书入楷书的书法名品是《瘗鹤铭》。传为山中宰相书陶宏景所书。(亦传为王羲之书)其字融篆入楷,高古浑穆,又简淡空灵。如那雄宏的悬崖峭壁上,飘来悠悠袅袅的白云。让人耳目清新,没有半点俗尘。
观此书即有此感,结体宽博舒展,字形大小相间。如风舞落花,似云鹤翩跹。似神朗气清之高人,若凌波微步之天仙。
未有烟火气,唯觉品不完。欲看欲妙,黄庭坚诗云:大字无过瘗鹤铭。黄师在此碑用功极勤,终得大成。令一个是郑板桥,亦精研过此碑。
可见《瘗鹤铭》在书法史上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古代篆书名品很多。从大篆到小篆包括甲骨文、金文以及楚简名品。
给您推荐的有《石鼓文》《秦泰山石刻》《秦琅琊台石刻》《秦峄山石刻》《开通褒斜道刻石》《袁安碑》《袁敞碑》《祀三公山碑》《李阳冰三坟记》等等。
对于篆书的笔法,其一:左不见撇,右不见捺,基本上是用点、直、弧三种笔画组合成字。起止必藏锋,力求粗细均匀。
其二:体正势圆,曲笔弧线。务求笔笔中锋,横平竖直。以圆为主,方中有圆,大小均匀。
其三:外散其形,内聚其力。不能写的太紧,也不能写散架。如锥画沙,捏破管,书破纸。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推荐字帖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碑帖名品》此书集百家经典,合璧呈现,印版装订精良。希望回答有所帮助。
魏碑为什么会成为楷书?有没有什么与楷书不同的地方?
谢谢邀请。也谢谢提问。魏碑确实是楷书。因为魏碑也是隶书的继续改革发展。
隶书在汉代是事实上的楷书。为什么?因为汉代以来,中国的书法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发展之一,就是隶书成为社会的公共书体,而汉代的标准字是小篆。
不过,自从小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没有真正在使用领域大量使用,而是在幕后,做着“皇太后”的地位,基本上就是字典的范字,而不是实际普遍使用的字体。
道理非常清楚,因为小篆比隶书的书写要复杂而且慢。
所以,西汉隶书就很普遍,东汉隶书已经达到非常完美的程度,民间、官方的碑刻都是隶书,这说明,隶书已经是当时的“楷书”了。
最有说服力的,是东汉末年蔡邕在太学院用隶书书写《六经》,引起轰动的事实。
那么,魏晋继承汉代书法传统,当然也是以隶书为基础的。楷书,就是规范书写的意思。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书法史上有一次著名的“兰亭辩伪”学术论战,这次论战的原因,是因为发现王羲之时代的两个墓碑居然是隶书书写的,这就引起了郭沫若的极大怀疑:凭什么说?王羲之会写出《兰亭序》那样的字?
这就不能不提到魏碑书法了。
因为,以前我们总是认为魏碑是一种独立的字体。其实。隶书继续发展,就是楷书了。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其体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在唐代集为大成。楷书形体方整,横平竖直,字体构成规范,比其他字体好识。楷是楷模,法式的意思,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所谓楷书就是标准字体。
在5-6世纪的南北朝时代,楷书大大向前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这个时期的楷书被称为南北碑。北朝书法浑朴雄劲,南朝书法疏放妍秀。该时期的楷书风格多变,琳琅满目。北朝的楷书又称为北碑或魏碑,魏楷。
北魏时期的书法作品很多,风格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它们同汉碑和其后的唐碑一样,是中国书法艺术上的碑刻高峰。
魏碑总的特点是体势欹侧,布白参差,其书法艺术可以分成四类,即方笔类,方圆兼备类,摩崖类和圆笔类。
方笔类是北碑的典型,为当时的流行体,不仅数量多,而且佳作也多,主要集中在碑志和造像纪中。
方圆兼备类主要代表碑刻有《张玄墓志》和《刁遵墓志》,它们都出于北魏较晚的时代,均在公元530年左右,这时的北碑已日臻成熟。由于笔画的基本规范化已成为事实,使初期北碑的粗犷雄健书风为之大变,而走向端庄秀雅。
摩崖类书作多是摩崖所刻佛经和佛号,字体有相当成分的隶味,有的人称它们为隶楷或楷隶。这类北碑运笔圆拙厚实,表现了气韵穆肃,低眉合掌的佛相庄严。
圆笔类北碑主要有《郑文公碑》和云峰山摩崖题记,以及,石门铭等。
以上仅为个人一点浅见,如有不当,欢迎指正!谢谢🙏
魏碑,就是楷书,孩童时期的楷书。为什么说魏碑就是楷书?她以初具楷书规模,其用笔已出现侧切方笔的楷书意味,转折也多以方笔处理,字形上,变隶书的方扁为楷书的长方等等。如此种种,即已说明魏碑即楷书。为什么是孩童时期的楷书?她虽具楷书特点,但和楷书成熟时期的唐楷相比,无论用笔还是结字,都尚显稚嫩。
那么,具体什么是魏碑?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刻石文字。其中典型代表是北魏。在性质上,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和摩崖四种。魏碑是从隶书发展而来,其特点是[_a***_]严谨、朴厚灵动,多以方笔为主,丰腴不失于板刻,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魏碑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她上承汉代隶书,下启唐代楷书,是中间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后来的隋唐楷书乃至明清书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个时期,北方和南方由于政治上的隔绝,造成南北书风的差异,南方以二王为首的上层文人书法为代表,北方则以魏碑为主。
先别说魏碑与楷书的关系。
我这十年来感觉书法的高境与精华,应视重爨体,即在云南省境内的大小爨碑。
书法的领域,或者说书法的历史,很渊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在下所言,无非一家之谈。
同时也是,人各不同,喜恶各不同。
感谢文化领域大V的邀请,倍感荣幸,我就借此机会献丑了……
既然提到魏碑,那么我们就先聊一聊什么是魏碑。网络上能查到的信息我就不多说了,***粘贴也没什么意思,说一说我的理解。
魏碑肯定不是楷书,南北朝之前,先秦以及汉代主要以大篆、小篆、隶书为主,而魏碑的诞生,历史上对其的评价有好有坏,有说鲜卑外族学我正统汉族文字犹如东施效颦;也有说魏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古人曾说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在我看来,魏碑承接了秦汉隶书的优势,同时加以创作改变,为后续的楷书提供了好的借鉴,由此,楷书应运而生,故而,魏碑不是成为了楷书,而是通过魏碑过度才有了楷书。
至于魏碑跟楷书的不同之处,我想,后世的唐楷中,欧楷跟魏碑的区别相对较大,而颜体则有一定魏碑风貌,这就好比秀气的字体跟大气的字体,虽然各有千秋,但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故而魏碑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一点个人浅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欢迎评论区讨论,打字不易,且看且点赞;分享不易,且行且关注。简繁y社区不仅仅是注册分析师,也是文化爱好者,一起讨论“钱”的问题,一起讨论书法、太极、茶道等传统文化。
为什么书画***都是篆体的?
印章从殷商时就有了。印章又叫印信、印鑑,不论官印、私印从产生到现在一直起取信作用。自明朝以后形成文人刻印,装饰成分多了,形成了一门专门艺术,用于书画相得益彰。使用篆体更显古雅。
谢谢你提出这个问题。我是千千千里马,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书法作品真正用印章,是元代以后。 赵孟頫是使用书画印章的大书画家。他自己篆刻的“松雪道人”的闲章和“赵子昂”的姓名印是非常著名的。元末明初画家王冕也是喜欢在书画作品上使用书画印章的画家。据说,王冕用青田石做材料,自己篆刻印章,非常方便,也比较便宜。
所以,书画家纷纷兴起了书画作品使用印章法风趣。
明清以后,书画家使用印章,已经成为书法创作的需要和书画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了。
那么,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那样早,为什么宋代以前的书画作品没有印章? 说句经济话,实在因为太贵了!
你想想啊,大多数书画家都是穷人一个,做一个印,做的起吗?所以,光是材料这一项,就得让所有画家想都不敢想,给自己的书画作品加一个印。
但是比玉要便宜很多,而且也容易在青田石上刻字啊。所以,青田石是书法家使用印章的物质基础。
那么,为什么书画作品印章的文字是篆书? 这是有几个原因的。千千千里马与你说说这事儿。 我国最早的印玺,出现在战国时代,汉时代达到顶峰。 佩戴印章,那是有地位的象征。一般人是没有资格拥有印信的。
从战国到秦汉,中国有了标准字,这就是小篆。
这是一个传统,就这样承传下来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篆书不易认识,具有一定的防伪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石刻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石刻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