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征字草书字体书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征字草书字体书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问书友:这一幅书法作品是我自己写的“天道酬勤”是否可以挂?
我觉得,你写的这“天道酬勤”四个字,不能挂起来。
- ①从整体来看,视觉上就没做到基本的美观。书写感觉很随性,整体用笔类似于江湖体。当然所谓江湖体,是一个不标准也很宽泛的概念,姑且就叫自我体吧。实在看不出您这是临过谁的帖。用笔随意,基本上是用硬笔的技法,加上个人的发挥而写出来。如果要自己挂,自己喜欢就好。但不建议送人。
- ②不说章法,只说基本的布局,您写的“天道酬勤”四个字越写越挤,一般在书法上有点功底的人,也基本离不开折纸或者打格子,你写的这四个字,很明显是没有折纸。下笔前,必须做的就是先要整体把布局考虑好,字的实际间距必须从每个字的中线处均等。字可以有大有小,笔画也可以有粗有细,但这种四个字的横幅,主体四个字一定要找好间距。由于你的布局没做好,导致落款没地方书写了。先不说字写得怎么样,单从布局这一点来说,不需要用书法的常识去判断,看得懂汉字的人都会觉得因为布局的错误,所以失去了基本美观的要素。
- ③从整体看,结构上您是至少练过这四个字。但是笔法和结构一样重要。比如我们可能会用硬笔写出非常好看的行草,但是用硬笔的技法,拿起毛笔就很难写出毛笔的效果了。大概说一下具体的问题:你看“道”字上下黏接太重,“酬”字的行书不太标准,“勤”字的最后一笔飘了,且左右主次笔关系颠倒了,应该是左边用笔重,右边用笔轻。说了这么多,都是个人看法,书友可以随意评论,我就当虚心学习哩!
看得出来,您还是有书写的天赋的,好好练习,认真临帖,不久的未来,相信您的字一定能够挂起来的!
学书法,先学审美!但是现在大众审美缺失,看看底下回答就知道了。
我的意见是,如果不想被行家嘲笑,就不要挂。如果自娱自乐,忽悠的就是外行,那就随意喽!
给你发两张古贴,锻炼锻炼审美。
有书***夫,而且功夫还很深!
书法的路数不对!这种字在民间是很有市场的,可是在真正懂得书法的人看来就是熟滑了,近通俗了。
其实,说这种字浮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书者的墨色很重,但是,这种字为什么不对呢?问题出在哪里呢?其问题就是出在墨色上,这种字始终需要墨色去填补,需要不断地蘸墨,这样字就看起来不浮了,可是,有笔力吗?有,但是绝不强!
强的笔力不应该经常蘸墨,一次蘸墨一直使到墨色干枯为止,你可以看颜真卿的行书,或者是怀素的草书,也只有这样的字才有力透纸背的效果。
书写“天道酬勤”四字的书友:当然能挂呀!我笔写我书,我书挂我壁;一日一欢赏,数载数累积;冬去春又至,夏播秋获收;别离吾舍外,把笔再作书;乡亲惊书美,悬挂厅堂上!涂鸦几句,赠于书友,以此共勉!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进入题主的主页观看了一下,题主已连续发了多个书写大字(榜书)的视频,除了写“静“、“峰“、“虎”等字外,就是这个问答中展示的“天道酬勤”。做为一名花甲老人,如此热爱书法,我为老人的苦练精神所感动!
老人肯定没有拜师学艺,也没有参展入展的渴望,否则不会一直写几个大字。而可能的是把自娱自乐沉浸在这种高雅的书写当中。老人吗,书写总比没事无聊,或者打***等有益于身心健康。
所以,我们也不要对老人书写的“天道酬勤“苛责的太多,因为他是用心写出来的,既使在笔法、结字,布局等技术上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不是他热爱书法的错!他的自娱自乐,总比那些江湖骗子“书法家”、总比那些乱写天书画押符的“书法家”要強,起码看他的字不怕***感染。
今天,老人又在问答上征求大家对他的“天道酬勤”作品的看法,这说明老人不仅自娱自乐,还有想把字写的更好的追求精神,我们应该双手欢迎才是。
最后,我特给题主老人说几句:“天道酬勤”这幅字完全可以挂,因为这是你耗费心血的劳动成果,闲暇之余瞅一瞅也是一种心灵的慰籍,家人看了也会对你的付出心生肯定和赞许!但愿今后临一临经典字帖,待到一年后,你再写一幅“天道酬勤”,效果肯定要比现在好的多!
不信,你明年的今天再写一幅试一试!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等知识方面同学习,多交流,共进步!
「無」字被简化成「无」,但是「舞」字为什么没有改变?
舞字确有过上“无”下“舛”的写法,不过这种二简字很快就废止了,原因倒不是这个字出了问题,而是其他一些二简字是在是胡搞。“無”简化为“无”自古就有,日语***名“ん”就是由简体“无”的草书得来,***名都是古代的发明了,可见古代不仅有简体字而且还很有国际影响力。顺带一提,很多简体字都是由草书字形提炼而来,由于打不出草书,我就用同样来自汉字草书的***名举例方便理解:禮→れ→礼,與→よ→与,為→ゐ→为,这些***名和简体字都是古代产生的东西由此可见一斑
不能只从繁简上来分析舞字,要从这个字的形体上来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可查看先秦时期舞字,这个字的上半部形似林立众多的意思,下半部是两爿兵器相背,像征众多兵士在操演或舞蹈。***如把这个字简化了,就无法解释字义了。
汉字简化并非近代才有的***。在汉字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就有着不断简化的经历。隶书本身就是对小篆有着大量的简化。之后的楷书、行书,更有大量简化的过程;所以,在第一批简化字方案里,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简化原则,就是从大家比较熟悉的草书字里的笔形里选取后改用楷书的写法,这样既可以达到减少笔画的要求,又能确保大家认识,同时也不失汉字的美感。而“無”字被简化成“无”就是这种典型简化字之一;
而关于“舞”字,据考证,在过去的草书中,的确是存在着将上半部草化成“无”再加上下面的舛字的字形。但是在第一批简化字方案里并没有对它进行简化。
至于原因,我想让大家明白的是:并于新中国1956年正式颁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 里的515个简化字 54个简化偏旁,这是一项人为的政策规定,而且在那个年代背景下,并没有计算机以及大数据的支持,依靠的是汉字专家们的人力排查与审议。其合理性、全面性以及科学性一直存在着争议。如果一定要较真,为何甲字简化了,同脉的乙字为何没简化,那只能回答你:专家漏掉了!专家没考虑到!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古人造字是有来历:舞是一个 形声字,从无,从舛(Chuǎn),两足相背,乐也。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蔡邕《月令章句》:乐容曰舞。
然而,1***7年正式公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简称”二简字“)中就包括“舞”字——被毫无理由、活生生简化成了“午”字!
其实这两个字风马牛不相及,只是读音相似,硬改成一个字。好比说,你的名字叫“二妞”,你妈说这名字太难写了,改成“二牛”吧!于是你一个大姑娘家的名字就生生改成了“二牛”,并强行别人这么叫、这么写!
这些我们今天看起来很奇葩的事,可是当年确是一大帮专家们的成果。一时间,“舞蹈”成了“午蹈”,“舞厅”成了”午厅“,”跳舞“成了”跳午“。比如说,当年看见下面的句子,就一点不要奇怪——“中午,我和午蹈演员小午一起午餐,饭后我们一起去午厅跳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征字草书字体书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征字草书字体书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