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多宝塔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多宝塔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当下的环境写颜体《多宝塔》的永远被称为入门写诸如《颜勤礼颜家庙麻姑仙坛》的被奉为正宗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下”用词准确,因为颜勤礼埋入地下800年,民国22年才出土,元明清的古人是没见过的,他们见过多宝塔,自然写多宝塔的也多;颜家庙最早的也是明拓(故宫有一本宋拓没怎么出版过),古人见的也少。麻姑现在只存世8个版本,古人所见也多不了哪去。在古代,古人推崇多宝塔是因为没有印刷术,勤礼,家庙,麻姑见的少。现在则不同,平常人就能收集到很多版本。
从艺术水准说,多宝塔还没有脱离唐人写经的风格,颜体尚未成熟,而勤礼,家庙,麻姑,自书告身,竹山堂连句是颜真卿晚年的顶峰制作,面貌古拙,雄浑,雍容各具特色。自然临写这些帖被奉为正宗。
从临写次序上,写多宝塔后可以进一步临写晚年代表作,而入手晚年作品后,极少能写回到多宝塔。
当学习《孝女曹娥碑》时,个人觉得《多宝塔》的用笔是从此碑来。一个是小楷,一个是三厘米多的中楷。
《多宝塔碑》
唐拓《孝女曹娥碑》
因为唐太宗对王羲之的追捧,唐代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学习大王,颜真卿也当如此。
《多宝塔碑》是鲁公四十四岁所作,也是成熟字体,只是和后来的雄强书风风格迥异。此碑变化丰富,比如一个字有很多横画而起笔皆不同,对“书法忌讳重复”理解更深,一开始就可以树立正确的书法审美。因是颜真卿壮年作品,露锋多,藏锋少,拓片清晰,更适合年轻人初学。从此碑入手,打牢基础再上溯魏晋毫无违和感,笔法相通,期间学习《兰亭序》让楷书有行意可以加深对笔画之间关系了解,因为一脉相承,从行理解楷再反哺楷可以和行书无缝对接,从此帖出兼具力量和雅致。
从《颜勤礼颜家庙麻姑仙坛记》入手,多走雄强书风,注重整体气势和线条力量。个人认为不太适合初学者,一是拓碑细节含糊;二是藏锋多,和年轻人锋芒毕露的年龄特征不相符;三是笔画变化不是很明显,初学者没有颜真卿的心路历程,容易进入程式化,***笔画堆积成字;四是特点太鲜明,入帖易,一写就像,但出帖难,并不利于向行书过度。如果成功出帖,庙堂气象将融入笔端。
《勤礼碑》
《多宝塔》是颜真卿四十一岁左右的作品,结体比较方正,匀称。用笔多中锋,也比较明快。有一种整齐稳定匀称的美感。这与作者比较年轻,社会比较安定有关。
《勤礼碑》的写作年代有争议,但是,至少是六十岁以后的作品。这时候唐朝开始没落,”安史之乱”加速了社会的动荡。作者也到了老年,人生经历复杂丰富,书法水平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所以,勤礼碑的结体偏长,大小不一。体势虽偏长,但向左右开张。笔画横细竖粗。字的中心多取斜势,正侧相间。字距行距也多有变化。有一种变化多端老辣之美。
因此,从书法艺术水平来说,大都认为《勤礼碑》要高于《多宝塔》。
所以,初学者开始先学习《多宝塔》,比较容易入手。学习一段时间,有了基础,再学习《勤礼碑》为好。
先学《勤礼碑》难度较大。《勤礼碑》个性突出,学习临写容易出效果。但要真正学好临好,不容易。
《麻姑仙坛记》和《颜家庙碑》也是颜真卿晚年的作品,人书俱老,个性更加突出,变化性更大,因此也不宜作为初学者的临本。
如果认为临写《勤礼碑》等颜真卿晚年的作品为颜体正宗,是比较片面的。
贴一幅本人的作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多宝塔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多宝塔楷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