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十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十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十字底的字有哪些?
卐
拼音:wàn 注音:ㄨㄢˋ
繁体部首:十,部外笔画:4,总笔画:6
五笔86&98:NGHG 仓颉:VX 郑码:ZAIA
笔顺编号:5121 四角号码:21127 UniCode:CJK统一汉字U+5350
基本字义
隼
汉语汉字
隼,sǔn,从隹(zhui)从十,凶猛的鸟。
(1)指事。据小篆,从隹(zhuī)一。“隹”是汉字部首之一,短尾鸟的总称。“一”表示这种鸟的标识。本义:一种凶猛的鸟。
(2)同本义 [falcon] 隼科(Falconidae)的各种鹰,特征是有长的翼,嘴短而宽,上嘴弯曲并有齿状凸起。飞得很快,它们通常突然从空中冲向猎物处猎取食物。
一、干:
[ gàn ]
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躯~。~线。
2.做:~事。说~就~。
3.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才。~员。~练。
4.方言,坏、糟:事情要~。
[ gān ]
1.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
2.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
3.关连,涉及:~系。互不相~。
辵,从彳从止(彳為十字路口(行)旳一半之象形,止為腳旳象形),意為在道路一側行走,作部首時一般為辵字底,隸變作辶,俗稱走之底; 走,从夭从止(夭為人快速奔跑之象形,止為腳旳象形),意為快速奔跑,作部首時稱走字底。
春,舂,泰,奉,奏,秦,在字典上的偏旁部首归类都不同,为什么不统一春字头?
查编辑和记者人手一份的巜现代汉语词典》可知,在所有的偏傍部首中,根本没有所谓的″春”字头!古代的异体春字不是现在这个写法。(手机上打不出这个字,是上面三个十字,中间人字,下面是日字)。OO因此将春字归日部,舂字归臼部。泰字归水部。奏字归天部。秦字归禾部。奉字归入难字检字表中!所以,以上这六个字,不能纳入所谓的春字头!此外,你认为是春字头,还有人认为是奉字头,泰字头!以后再说吧!
春、舂、泰、奉、奏、秦,为什么不统一为“春”字头?因为,字典和辞典体系里没有“春”字的部首;设立一个行吗?不行,设立“春”的部首无所依据。最根本的,是这几个字毫无联系,不能归入到一个部首里去。
四,《说文》的五百四十部里,没有“春”部。当时小篆的“春”字写作“萅”,归入“艸”部,就是俗称的“艹”字头。“舂”归入“臼”部;“泰”归入“水”部;“奉”归入“廾(gǒng)部;“奏”归入“夲(tāo)”部,小篆的写法下面是夲;“秦”归入“禾”部。从这几个字所归入的部可以看出,它们在形音义上都毫无联系。
五,许慎给汉字分五百四十部,因为是首创,不可能没有不足,这里不详赘述。但他确立的这个原则,成为汉字按形音义分类及检索的滥觞。南朝顾野王编的《玉篇》,是《说文》后一部有影响的字典,收录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七字,分五百四十二部,除沿袭许慎的分部原则,他又做了一些改进,其真正贡献,是每字标注了“反切”。再往后,就是康熙四十九年(1710)由康熙“谕令”,陈廷敬、张玉书等编撰的《康熙字典》,其被认为是《说文》和《玉篇》以后的字典集大成者。其收字四万七千零四十三个,部首为二百十四部——大大减少了。里面仍然没有“春”的部首。不过,“春”已经写作“春”,归入“日”部。“舂”、“泰”、“秦”与《说文》同。很奇怪的是“奉”、“奏”归入了“大”部——大概实在不好归部,但也说明,即便瞎归,也决不设立“春”部,没理由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十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十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