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的划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的划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理解楷书的结构?
用一句比较直白的话来说,楷书的结构就是一个字内部笔画的相对位置关系。
我们总说的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包括其他楷书名家在内,个人揣测各种楷体的区别即在于笔画形态的不同和笔画相对位置安排的差异,从而形成舒朗俊逸、雄浑穆然、轻盈灵动的不同书风。
各体楷书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但毋庸置疑的是不同的结构,展现了不同的“精气神”,其相互间有相同之处,更多的是差异化特点,一个楷书没有好的结构,即使再精美绝伦的笔画,也不可能组合出赏心悦目的字形,这是微观上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从一幅书法作品来讲每个字的写法也要与整体相协调统一。为达到这个目的,会对个别字的间架结构进行微调,比如正捺与反捺变化、点与捺的转换、长短横变化等,个别情况下可以对部首位置易位。一是与周围字的环境相协调,二是在静态中求变化,增动感。
整体来讲,不同楷书结构有其独特性和规律性,但并非一成不变,否则就是美术字和印刷体,这也是当代学楷书最容易被诟病的地方了。
楷书的结构,实际上研究的就是汉字笔画和偏旁部首组合的法则,它包含结构原则和比例关系,而这两者都要符合一定的美学原理。下面具体举例来说明:
以上下结构为例,它的结构一般要去“上下对正”、“左右对称”等基本原则。
1、“上下对正”就是要找准一个字中的上下两部分的中心笔画和中心位置,应该处于竖中线上。如“量”字,上半部分“曰”的中心位置、下半部分“里”的中间竖画,都应安排在田字格的中轴线上。
就是对于左右笔画类似且相互对应的,应该基本上做到左右对称,但不是绝对的对称,如“业”字。
二、“比例关系”,是指汉字各部分构成的长短、高低、大小等比例关系。在上下结构中就具有“上下长度相等”、“上短下长”、“上长下短”、“上宽下窄”、“上窄下宽”等结构类型。举例如下:
楷书的结构就是把基本笔画按一定的美学原理,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进行搭配的平面空间构成关系。
结构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笔画而言它是整体,对于章法而言它是局部,字的形态美靠结构来体现。
楷书的结构原理
一,突出主笔。
刘熙载说:"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主笔耀其字精神,起稳定平衡,支撑结构主体作用。
二,变化叁差。
指的是笔画长短、正斜、粗细等变化。
三,结构勻称。
匀称有一种对称美,装饰美。
四,疏密变化。
大家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颜体与欧体的结体方式完全不同,颜体讲究横平竖直,而欧体笔画多倾斜。
这其实就代表了楷书结构的两大类型:
1、平面宽结
其代表:褚遂良的《伊阙佛龛》《孟法师碑》及颜楷等。
平画宽结来源于隶书,书写时宜在点画的俯仰、向背、开合、伸缩上下功夫,切忌上下一等、前后齐平、如算盘子一样排列,宜平正而不板滞。
2、斜画紧结
其代表:欧楷、李邕行楷等,大多数楷书皆为此结体方式。
斜画紧结来源于北碑,体势向右上斜倾,中心紧收,四周舒展。书写时虽向右上倾斜,但必有一画将重心拉正,于险中求正。
平画宽结也好,斜画紧结也罢,要统过开合、伸缩、疏密、主宾、揖让、高低等变化,使结字在端庄匀称中体现参差错落之美。
1、角度法。常用于斜画紧结中,凡此类楷书,笔画切忌向一个角度斜。
楷书萌芽于汉,发展于魏晋六朝,成熟于唐。楷书的“楷”,就有楷模、规范的意思。它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其中又吸收了章草的一些特点。
唐代“尚法”,这使得唐代又以楷书构成书法的主体,出现了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并出现了“欧体”、“颜体”、“柳体”等唐楷体系。唐楷法度森严,规矩完备,包含了书法中许多基本规律性的东西,这也成为后世学习楷书的典范。
楷书的结构,就是将笔画组合成字,也可以叫做结体或者间架。如果笔画是一个机器的零部件,那么结体就是把零部件组合成形,结体恰当,字的造型就美观。
对于结体,历代都有许多探讨,比如隋释智果的《心成颂》,唐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明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等。
字的结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独体结构”和“合体结构”。
是由一些基本都笔画组成,比如“人”、“大”、“口”之类。这些字笔画简单,不能再分为若干部首。
可以分为两分结构,如“呈”、“朋”;三分结构,如“谢”、“密”;内外结构,如“国”、“道”。
楷书的结构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总体来说,在书写时,主要是要注意笔画之间的进退揖让,气势相连,使重心稳,疏而不散。
以下以《颜勤礼碑》为例
上图“颜”字的几个点,相互顾盼呼应,气势相连,形成和谐的整体。
楷书有多少种笔法,分别是哪些?
书法的笔法,并不以书体的不同而定。同一个笔法,可以适用于楷,行,草当中。只不过组合不同,力度不同,速度不同 。每一个笔画,都是由不同的几种笔法组合而成,没有哪一个笔法可以单独完成一个笔画。
书法的笔法有:折,抢,尖,搭,顿,挫,蹲,提,驻,转,侧,衄。一共十二种。以楷书为笔法练习,是最全面,最有效果的。
楷书的练习,对增进笔力,熟悉笔性,精微细致的练习至关重要。是对各种笔法精工打造的不二法门。而在练习楷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掉行书草书的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互补。
汉字是由八个笔画组成,在书法里一个笔画就有八种写法,总共有64种写法,如点的写法就有:斜点、直点、短点、长点、方点、圆点、挑点,弯头点。变化十分丰富,这也是楷书最难的原因。
本内容摘自网络:
楷书大家任政总结, 楷书15个基本笔法, 可谓书法精髓
任政(1916—1999),字兰斋,浙江黄岩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艺术顾问,是德艺双馨的书法大家,尤其在楷书的书写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他总结的15个正楷书写的基本笔法,更是对楷书的学习者有实质性的作用。
正楷的书写,不但是形相似,更重要的是神似。神似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用笔的方式,笔该怎么提起,该怎么转,哪一段该重,哪一段该轻,都是非常讲究的事情。这15个笔法,便是对这种笔法的解析。
正楷从魏朝发展到清明至现代,有非同寻常的历史底蕴。因为字形正直,叫为平直,也被称为直书。
字如其人,楷书写的好,恰恰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行。品行端正,继而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毛笔握在手中,便更加有分寸,书写出来的字自然也会不同。
楷书有大楷和小楷之分,练习楷书和练习狂草一般,不但是对毛笔字的练习,更是对自身修养的一种磨练。
我们现在所书写的楷书,大多形体都是从汉代的隶书演变而来。也有在日常生活中,常听说的魏碑,更是楷书的先祖,其形状,其韵味都是有根源可以追寻的。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等都是书法大家。其中赵孟頫的楷书成就,可谓是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书法走向,到现代依然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不同的字都是有相同的15个基本笔画构成,期间的组合和流转便是楷书的精华。一方面是日常的联系,另一方面便是自身平日里的修养,这种修养不见得是读过多少书,知道多少古往今来的文化,更多的是内心的一种状态,比如平静、又譬如稳重,善意。
书法的路很长,就是因为他是一门用心修行的艺术。所有用心的路都是不能有数学来测量长度的。
怎么区分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1、来源不同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行书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2、[_a***_]特点不同
楷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总体风格是严整壮阔而又舒展灵动。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的划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的划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