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颜真卿草书笔画示范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颜真卿草书笔画示范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奇古高绝,如何临学此帖笔法?
我们传统上说的楷书四大家。基本都属于工楷。相对来说,赵孟頫的要活一些,基本可以归于行楷,当然还有一些人,像徐浩、虞世南、裴休等都是比较工整的,这个工整基本可以类同于工笔画的那个感觉。在这些书家里面颜真卿是在突破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尤其是后期的一些作品,已经开始走向写意,比如说自书告身。
具体到这个帖呢,在临写的时候不能斤斤计较于笔划和结构的逼真,而应该关注他的势和意,因为他本身在写这个作品的时候。就是因字赋形、因时赋形,甚至是根据上一个字上一个笔画随时做的调整。我们经常说胸有成竹,这个词用在艺术品上是不正确的。只有用在制作产品的时候。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一旦事先做好规划,然后完整准确的把规划表达出来,只能是产品而不能成为艺术品。这个如果你参考国画里面的工笔和写意就可以理解。
说了这么多,那么这个贴具体怎么练呢?我的建议是对笔法有了相当熟练的程度之后,来写他的这种意,下笔时笔法自然正确,不必再关注那些细节,就写你的感觉。至于字像不像是第二位的。初学者入手的时候写这个贴,很容易把注意力关注到那些颜真卿在书写时临时应变的一些感觉上去。而你规则还没弄懂的时候去学这种变化,就很容易掉沟里去。
我建议你先不要临此帖,当时我临多宝塔时,被老师训了一顿毛笔字没有诀窍 就是天天练 大量的练 过不了几天你就会发现有很大的进步
如果你是初学,先从笔画开始练习吧.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练习,最后再临帖,然后甩贴. 呵呵.个人经验,给您一点建议,仅供参与.
此外 ,关于自书告身贴,给你说一下,
与颜真卿的其他碑帖相比,《自书告身帖》更显示出了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
首先《自书告身帖》是墨迹本,是颜真卿书法艺术的[庐山真面目],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讲这叫与颜真卿书法艺术[零]距离。其他的碑刻,无论制作工匠的技艺多么精良,也是对颜真卿书法艺术进行了二次创作。
这样一来就不能不使颜真卿书的真实面貌打了折扣,尤其是下笔,收笔以及转折之处的细微末节。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说:[学书须得古人真迹,观其下笔处]为什么说要得[真迹],观[下笔处]呢?所谓[真迹]也就是本来面目,了解了本来面目,才能搞清楚具体的用笔方法等问题。
写了十年的颜楷,行书不入门怎么办?
行书是把楷书的运笔动作简化,笔画之间用牵细连接,从而增加了运笔的速度,清代书家何绍基写了颜楷几十年,那么他是怎样入门把颜楷过渡到行书的呢?
(何绍基临兰亭序)
何绍基的临的《兰亭序》,是以颜楷为底,转换过渡为行书的。笔法和结构都和颜体行书的书风相近。用笔厚重,以实笔为主。结构方正内敛。也有颜楷的篆隶遗韵。
(何绍基临兰亭序)
整体上看字字独立无字组的牵丝连接,但单字内笔画有少数是有牵丝出现的。行中线摆动弧度小,是平和缓速类型的书法作品,适合作行书入门临帖研究的范本。在此基础上再去学颜真卿的行书,更容易上手。
(何绍基临兰亭序)
临帖自解:在临何绍基版的《兰亭序》时,要想到此作品有一种古拙壮美意味。笔道坚实,杂有魏碑用笔之意。要像写颜体楷书那样往宽博、厚重里写。速度平缓而带涩意。减少藏头护尾,增加单字内笔画的连笔,让笔画动起来,有活泼的流动感。字的宽博程度主要表现在字的中部空白多,还有些字的上部空白多。主笔收敛,使字的外轮廓较圆,有天真可爱之拙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颜真卿草书笔画示范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颜真卿草书笔画示范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