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的字体寓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楷书的字体寓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唐以前楷书不是书法的基础,而今大多人认为楷书是,为什么?请说明一下?
谢谢邀请!
对于什么书法的基础?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书法的基础问题是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对于书法基础的认识也各执其说。但很多人认为楷书是书法的基础,究其原由,大概是从古人所说:“欲学草书,先通楷书”那里得来的。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要学草书,必须要首先通晓楷书的法理。从实践的意义上看,这句话说的非常对。但这句话指的是学楷与学行草的一种递进关系,是一种由一及二的逻辑关系,并不是说的基础的问题。
第二、“楷书写好了,才算基础好”的说法也非常偏颇。如照此来说,写《毛公鼎》、《散氏盘》者是不是没有书法基础呢?那时候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楷为何物。显然,这样的说法也是不科学的。
第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楷书写好的行草书未必就写好。行草写得好的人,楷书未必也写得很好。还有,有的人欧楷写的好,但颜楷、赵楷都能写好。无论何种字体,都有各自本身的内在规律与方法法则。
第四、不同的字体与书体的基础是不同的,篆书隶书楷书属于静态字体,在笔法与结字的功力上要求比较严格,更讲究笔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对行气,、章法、墨法的要求次之。行草书则讲求笔法字形的变异性和灵活性,讲求行气、章法的节奏性、通畅性和和谐性,讲求墨色的层次韵律。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篆书有篆书的基础,楷书有楷书的基础,隶书有隶书的基础,行草书有行草书的基础。
那什么是书法的基础呢?应该是书家各种技巧能力的综合能力。即是驾驭毛笔的能力、驾驭字形的能力、驾驭墨法的能力、驾驭行气、章法的能力。简而言之,书法的基础是:“书写者驾驭笔法、墨法、章法技巧水准的综合的能力”。
楷书是由隶书渐渐演化而来的,《辞海》解释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楷书之所以被选作入门字体的原因有这么几个,一是书法的实用性决定的,在古代它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是传文达意,并不像今天书法只是作为“艺术”被束之高阁,因此字形方正规矩的楷书顺理成章的代替掉篆、草等不易识别的字体。二最主要的原因是楷书要求严谨,书写法则多,如能练好楷书,则能为其它书体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楷体在中国的书法体系里应该是有一种隐隐的王者姿态的,除了刚才提到的实用性外,跟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规矩方正的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很多人可能存在一个巨大的误解,那就是对于楷书是不是书法基础的判断,脱离实际考虑。之前,有人说,在没有出现楷书的时候,就已经流行篆隶了!难道我想学习篆隶先必须学习楷书,貌似道理不通。其实,时代不同,人们对于理论的认识容易产生偏差。比如说,篆隶在书法史上一直是逐渐被边缘化了,尤其到隋唐以来,没有人会在科举考试中用篆隶答卷,一般是楷书为主。因此根据现实的需要,古代读书人研究书法,必须从楷书入手,这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同时,自古以来书法名家大多是书写楷行草为主,与篆隶可以说人数差距太大,不成比例。因而对于这些书家而言,楷书就是学习书法的基础。
从楷书入手点画分明,方能奠定坚实基础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萃,分篆、隶、草、行、楷五体。这些书体或古拙庄重,或丰伟肃穆,或流畅飘逸,各具风格特色。那么,哪种书体是基础呢?而今大多数人都认为楷书是书法学习的基础,已无疑议。为什么隋唐以前楷书不是书法的基础?这还是因书法五体所产生与发展的结果所致。
中国书法篆、隶、草、行、楷五体所产生的时间也大抵依此顺序。篆体是最早的文字样式之一,源自象形文字的甲骨文、钟鼓文、石鼓文。隶书据传起源于秦,由篆书演变而来。草书形成于汉,在汉之前,无行书,楷书。楷书从汉朝才初具雏形,魏、晋大为盛行,至隋、唐才集大成。楷在这里是 楷模、典范的意思。楷书点画分明,搭配匀称,形体方正,应规入矩,宜于初学。
宋代书法家苏东坡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是楷书如站立,行书如行走,草书如奔跑。 明朝书法理论家丰坊说:“学书须先楷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对于初学者来说,绕过楷书,直接学行书或草书,就会因为忽视了楷书的基本点画、结构的训练、写出的字容易出现点画不规矩,笔力不刚劲,疏密不匀称,结构不安稳,比例不适当等弊病。所以唐孙过庭说:“图真不悟,习草将迷。”明代汪砢玉也说:“近世多尚行草,未始学真而先习草,如人未学立而欲走,盖可笑也。”
也有人以为,唐楷法度森严,学习时容易被规矩所束缚,初学应从魏晋入手,可以把字写得天真烂漫,自由放纵。先学法度森严的还是先学自由放纵的,唐徐浩《论书》云:“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这话也是赞成从唐楷起步,先结构稳健,才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见众书家皆赞同以楷书为基础,入门书法殿堂。楷书又分欧(欧阳询)、颜(颜真卿)、柳(柳公权)、赵(赵孟頫)四体。初唐欧阳询,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紧凑中不失疏朗,对后世影响很大。颜真卿的横轻竖重对比鲜明,富于立体感,结构方整严谨,宜于初学。晚唐书家柳公权所书用笔方圆兼备,点画清劲,结体中心紧聚,四外舒展,学之能够得到瘦硬的笔画与严谨的结构。回答此问,愿与各位书法爱好者同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的字体寓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的字体寓意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