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楷书笔触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字体楷书笔触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中“纸上调锋”是怎么才能达到的?
我习惯用通俗的比喻来回答专业的问题。书法调峰就像唱歌换气,你要把握好音律、节奏和断点,还要根据肺活量和音域去调整呼吸。换言之,书法调峰就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笔触和书写姿势,所***取的一种技术性的调整。它是根据笔锋的出锋长短、弹性,以及纸墨的枯润浓淡而做出的一种调整。想要取得调峰的良好效果,除了了解上述的基本因素之外,更关键的是手腕和肘臂的灵活度(米芾八面出锋就是靠手的灵活度去调整的),甚至一种意在笔先的修为。只有在掌握了以上的技巧,才能胸有成 竹,而后自信,自信就能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写字如此,唱歌如此,生活处事亦然,这就是书法教会我们的。
感谢支持并关注,共勉!
书法的调锋技法是有多种的,确实存在纸上调锋和空中调锋,空中调锋,主要是取一个意字,笔不到意到,一般在行书和草书中居多。也可以说看作第一笔完成后蓄势待发,做好下一笔的书写准备的状态。
纸上调锋是指笔不离纸或者逆锋入纸式的调锋。这种技法是我们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技法,各种书体中都有。
比如楷书的横画的起笔收笔之处,都需要进行调锋。我们知道,逆锋起笔以后,有一个折锋向下作顿的动作,这时的毛笔是笔尖向上,笔肚在下,出于一个侧锋状态,可是我需要的点画线条一般中段都要求中锋线条,这时候就需要进行调锋。怎么办呢?就需要我们***取一定的技巧来改变笔锋的方向。通常情况下需要通过顿挫提按的技法来实现调锋改变笔锋方向。用顿挫方法调锋动作主要是先顿后挫,就是在折笔后做顿出下角轮廓,然后驻锋,以笔杆带动毛笔的笔法向右拉,这时候,就会将笔尖在上,的状态改变为笔尖向左且在画中的位置,笔肚在右接着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中锋运笔了。还有一种方法是折锋顿笔后,略做提按,先提后按,在按下的同时,挫锋向右,改变笔锋的方向。
现代的书法家李松写魏碑的时候,还***取了另外一种技法,就是翻笔技法调锋,也是在笔不离纸的情况下完成的。
收笔时的调锋动作和起笔处的技法差不多,只不过调锋方向有异,如横画上收笔处,先中锋在提笔向上在向下作顿,然后再提按中略做衄挫而将笔锋收回画内的。
几千的书法演变发展,笔杆垂直于纸面,中锋用笔成了书***统,控笔的原则是把笔提起来,让笔听任调遣,即调峰。
中锋行笔既***饱满,圆润又富有质感。
但是在书写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锋,侧锋等情况,及时的调整,才能保证中锋用笔,以及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调峰的主要目的
1.调成中锋,
2.把散开的笔锋收拢起来,
3.把聚集的笔锋分散开。等等
我们主要看看如何调成中锋
纸上调峰无外乎如下几个方法:
1、捻管,即转动笔杆(这是我最常用的方法)
2、要仔细体会笔锋在行进中所产生的力量感,以表现线条质量为目的进行笔锋调整;
3、要表现迟涩、徐疾、燥润等不同的感觉,就要求对笔锋的使转进行不同的把握与调整。
书写过程中用中锋、侧锋、露锋折转自如,按笔提笔不倒锋,不散锋等,都是通过笔锋才能完成的。
所以,笔锋在书写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果不及时调锋,便会出现偏锋、绞锋、散锋等现象,这样既影响线条的质量又给运笔带来很多困难。所以,在行笔的过程中要时刻进行笔锋的调整,使之达到中锋用笔。
乍一看这个问题,感觉问得好奇怪。细想一下,调锋确实不只是纸上调锋,离开纸面的调锋也有两种。
索性一块说一下。写字之前要蘸墨批笔,批笔其实也是在调整笔锋,把凌乱或者散开的笔毛调整顺序。离开纸面的调锋还有一种,严格讲不是调锋,应该叫顺应笔锋,比如一笔写完了,毛笔提了起来,此时笔锋已经散开或者弯曲了,接下来要写下一笔,总不至于笔笔批笔,因此可以把笔杆转动一下,把弯曲的笔毛扣过来继续写,这个方法写字的人不经意间会常常用到,虽然它没有直接对笔毛进行过调整,但是也起到了调整笔锋的作用。
纸面调锋是问题的关键,也是调锋的核心,首先做一个声明,纸面调锋只是说毛笔不离开纸面去调整笔锋,并不代表毛笔不做提按动作。只要笔尖不离开纸面,那么笔毛所有的动作,都可以称之为纸面调锋。
纸面调锋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把侧锋调整成中锋,主要靠转、顶或者顿。比如写一个横,起笔下切,这是侧锋,为了要调整中锋,可以切下去后,捻管或者用腕力把笔锋扭转过来,然后行笔。再比如写横折竖,到了要转折的地方,把笔按下去,顿笔,然后扭转笔锋,调整成中锋,然后下行。
如果是篆书的笔画,要写一个圆弧,还要保证中锋,就不能用顿,只能用转,靠捻动笔杆或者手腕的旋转来调整笔锋不被绞裹在一起。
这个是顿笔或者转,什么是顶,比如上面说的横转竖,到了要转折的地方,把笔往上一顶,横向的笔锋自然竖过来了。
二。把散开的笔锋收拢起来,需要用到捻管、转腕或者倾斜笔杆。比如写一个长捺,最后下压铺毫以后,如果笔毫弹性较弱,弹不起来,笔毫收拢不住,出不来细尖,那么就可以通过转动笔杆或者倾斜笔杆把铺开的笔毛用转换锋面或者绞转的方式聚拢起来。这么说可能不容易理解,比如一个拖把,一拖地,铺开了,想要把拖把毛聚到一块,把拖把头放地上然后转动拖把杆,毛就绞到一起了。
三。把聚拢的笔锋打开,按下去,或者一挫笔即把笔毛揉一下就打开了。写点画时会经常用到,要不然只是下笔由轻到重按笔,写出来的点,形态不饱满,总有一个尖。
总结一下,调锋不外乎侧锋转中锋,粗笔画变细笔画,那么提按顿挫转,这些最基本的笔法技巧,就需要大家有一个认识继而掌握。
初学者学楷书,选颜真卿还是柳公权?
大家好,我是书法之道。颜真卿的《勤礼碑》《多宝塔》和柳公权的《玄秘塔》我都临过,亲身体会告诉我,初学楷书,一定是颜真卿的《多宝塔》。颜真卿的其他几款碑帖个性太强,不适合初学,初学还是要学共性较多的帖,尤其是笔法和结构,《多宝塔》的笔法点画丰富,变化比较多,可学的东西也比较多,《多宝塔》的字体比较中正端庄,没有太多的奇险结构,最适合初学。而且《多宝塔》的笔法来自二王,行笔流畅,非常适合往行草书过度。柳公权的笔法个色,与二王行草差别太大,很难过度。柳公权的书法最可取的是他的结构变化,临完《多宝塔》后,可以再临《玄秘塔》。
颜体是最佳选择,颜体特征明显且简单,颜楷书字体方正,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初学者易入门。而柳体对笔画要求较高,且在后期转型方面,颜体易融合其它风格,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颜体代表作有《多宝塔碑》。
柳公体字瘦而硬,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竖画顿挫有力,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字体骨力遒劲,对于初学者不好练。柳体代表作《神策军碑》。书法界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颜真卿4岁时父亲去世,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二次拜师张旭,第一次被冷落,但他锲而不舍,终于得张旭真传,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气势,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颜真卿不但是位杰出的书法家,还是一位爱国的政治家,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英勇就义了。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书法遗产,也留下了高尚的人格。他的字刚劲雄浑,他的品德坚贞不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佩。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是后人学书的重要碑刻典范,整体上整密匀稳,笔法方折丰劲,法度森严,秀丽多姿。他的字势挺拔,浑然天成。就象中国的太极,张弛有度,虚灵顶劲,一翻推拉动作后一顿发劲。可谓是用笔的宝典,给人一种庄重肃穆视觉特点,让我们在静静的临摹中悟道。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著名,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派。其遒劲的书体,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
可以这么说,颜真卿是柳公权的老师,只是学生在老师的基础上稍作变化,自成一派。既然老师在这,就学老师的吧。
都可以。
因为柳公权学的就是颜真卿。颜柳是一家。当然他们也有一些区别,有颜筋柳骨之说。颜体雍容大度 ,有庙堂之气。柳体俏拔铁骨铮铮。都是非常好的书法临本。
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建议学颜体,因为他从年轻时代的多宝塔到郭家庙,到老年的勤礼碑,严家庙,麻姑仙坛等,你在深入学习其中一个帖之后,在颜体范围内还有非常多的拓展空间。
最后建议你学书法,一定要找一个好的指导老师。现在一些网上教学也不错。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祝你学书进步,生活愉快。
初学楷书,不一定要从颜体柳体入手。我不推荐从欧、颜、柳三家入手。因为三家字体,初学者都是以他的碑刻本为范本,例如《九成宫》《多宝塔》《神策军碑》,这三个碑帖的书法不是不好,就是作为入门书法,并不是最佳。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因为这三个帖是碑刻本,看不到笔触,看不到运笔的细微之处,初学者因为没有书法经验,不懂得通过刀锋看笔锋,临摹的时候,很容易一味地求形似,写出来的字就像刀刻一样,书写性不强,行笔不流畅。
我建议从赵体或者智永《千字文》入手,偏向于从赵体入手。很多书论认为,初学者不适宜从赵体入手,因为容易学得软媚。这些论调,大概也是因人废书的观念,认为赵孟頫有皇赵血统,最后在元朝做了官员。赵孟頫一身以二王为宗,刻苦学习,倡导书法复古,学习晋人书法,一改宋人尚意的书风,篆、隶、楷、行、草五体皆精,特别是楷书和行书,取得傲人的书法成就,千百年来甚受大家的喜爱,人称赵体,与欧、颜、柳并称四大楷体。他的墨迹本存世非常多,[_a***_]、中楷、小楷都有,初学者以赵体为范本,能清清楚楚看到古人是如何运笔的,运笔的节奏如何,通过学习他的楷书,还能进一步学习他的行书,直接领会书法创作的奥妙。
智永《千字文》也是墨迹本,是王羲之的后人,书法也是取法晋人,书法风格与赵体比较,更加古朴,也是学习楷书的好范本。但赵孟頫的字帖非常多,风格多样,可参考学习之处也多,学习赵体,更加容易学会创作书法的技巧。
如何在写书法的过程中写好转折、减少笔触?
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转,什么是折。圆弧方向者为转,用笔直行中忽然改变方向谓之折。转的过程要令笔尖行于笔画正中,力度随笔粗细而调控轻重。折笔是正在中锋行笔中,要改变方向,就先要把笔轻轻提起一点,然后侧入用力稍顿后调为中锋,向下行笔。相比之下折笔多了个调锋的动作。凡中锋行笔,笔画圆劲沉着自然就没毛刺了。希望***纳本人拙见!
写好书法中的转折,每一种书体都有不同的笔法。
比如在行书草书中我们经常直接变锋,绞转。
在楷书中经常调锋,在隶书中甚至出现断笔。
我们经常说的八面出锋,有的直接从中锋变成侧锋,或者侧锋变成中锋,有的使用绞转,绞转就是在转折的过程中转动笔管。
在隶书曹全碑中,断笔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转折方法。
同一种书体在不同的人写起来,笔法也不尽相同。
比如在楷书中欧体和颜体的调锋就不太一样。颜体调锋的时候笔提起来比较大甚至笔尖脱离纸面,而欧体只是微微提起,然后在调锋轻轻按下运笔。
所以说转折怎么比较好,要因书体而异。
书法的转折分方折和圆折。方折多见顿笔后调锋,圆折则要用到捻管,捻管的练习就是在纸上画圆圈。如何写好转折,一是多临古帖,学习古代大书法家的运笔方法,做到一气呵成。二是多写多练,在技法和线条质量上打好基础,书法的高层次讲究神韵,这可不是三年五年的功夫就能达到的。古人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的就是要在勤上下功夫,勤能补拙。古代任何一个书法家都是在习得笔法后,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方能有所建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楷书笔触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楷书笔触写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