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上下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上下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的结构是不是为了保持笔画之间的贯通而改变了位置?初学者,不懂,该怎么学?
行书结构位置的变化有很多情况,主要是为了生动、活泼和变化。当然,题主所说的为了保持笔画之间的流畅贯通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1、左部变成头部
如下图《晋 · 王羲之 · 集王字圣教序》中的“峰”字,左右结构变化为上下结构,原因之一是为了保持笔画之间的流畅贯通,“山”字最后一笔和下部的起笔完全重合了。
2、左部变成下部
如下图“鸭”字行草书,明代王宠、祝枝山多用这种写法,左右结构变化为上下结构,原因之一是为了保持笔画之间的流畅贯通。相比较而言,这种写法常规的写法流畅多了!
3、头部变成左部
如下图文征明行书中的“岸”字,上下结构变成可左右结构,其中原因不一定是为了保持笔画连贯,而是为了追求变化。
不论哪一种书体,连贯都很重要,承上启下。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都要有个遥相呼唤感应才能更好看。
不过呼应有些不明显,像楷书,楷书的笔划结构一般不连线,但是如果你仔细观看,就会发现有个虚连贯,有些位置笔划,上笔和下笔之间,如果你用笔在两之间连起来,你会发现,他们是相连的,只是没表现出来的。
行书就是加快书写速度的楷书,就是把楷书笔划之间的虚连线实体化而已,草书更不用说了。
行书的结构要遵循哪些原则?
行书结体灵活多变,姿态飘逸。既不像楷书那样工整拘谨又不像草书那样粗狂难以辨认,介乎于静与动之间的,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欢,著名的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1.行书务求活泼美观,气脉贯通字的点画,一定要能互相相让,互相照应,使其相称,使其调和,才能美观。极尽神情顾盼之妙。
2.疏密相间相映成趣邓石如所谓“字画疏处可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3.以欹为正平中藏奇以欹为正是行书结构的又一特点。行书往往打破揩书横平竖直,端正平稳的严整性,在欹侧中取得平衡,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4.书法字体结构规律原则。
汉字是由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笔画如何组合才能美观,书法的结构往往就文字的结构规律和作者的审美情趣做合适的艺术安排。这些艺术规律有疏密、虚实、欹侧、匀称、和谐、聚散、呼应等。书法的结构是根据这些规律和技巧表现文字的形式美,给观者以丰富的美感、情趣,借以引起无穷的意境和趣味。
5.用墨方法
墨法也是书法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墨的方法有:浓墨、淡墨、干墨、渴墨、湿墨、枯墨、涨墨等。并在书法创作之中,浓淡互用,笔画之间,彼此渗透产生丰富的意趣。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行书的结构特征非常明显,与楷书有很大的区别。学好行书就要掌握其结构特征开始,一些书法爱好者不明白这些道理,把楷书的笔画连写起来就以为是行书,那样写出来的字味同嚼蜡。
如《宋 · 米芾 · 德忱帖》“常”字上半部分疏朗,留白很多,下半部分紧密,留白极少,形成鲜明对比。
如《宋 · 米芾 · 伯充帖》中“难”字的起笔两点:
如《晋 · 王羲之 · 如常帖》中“淡”字笔画明显左重右轻:
典型的如《宋 · 苏轼 · 黄州寒食诗帖》中的“死”字:
要学习行书的结构,必须在楷法圆熟,用笔精到,功力深厚的基础上,才能在笔势的管束下,产生出万千变化而又合乎情理的结构。
其基本原则如下:
1、奇正相错
奇,即体势欹侧,跌宕起伏,参差纵横;正,即体势端庄,重心平稳,疏密匀称。行书要将二者完美地统一起来,相互穿插,既不可一味求正,也不可一味求险。
2、疏密得宜
重叠的字忌过长,横叠的字忌过阔;独体字难紧密,合体字难宽疏。等等。疏密要通过用笔的长短、开合、伸缩、大小、肥瘦、藏露等方面来表现。
3、参差自然
字体结构,最忌犯平行、齐头、板滞、单调等毛病,所以行书的点画和偏旁部首要有变化、要有主次,比如横竖画多的字,主笔宜平宜直,次笔则拱向主笔。
4、随机变化
行书结构的变化,一是笔形变,二是字形变。比如《兰亭序》中二十多个“之”字的变化。
行书与楷书的笔顺有什么区别?
楷书与行书在笔顺原则上是相同的,但在写行书时为了书写的方便,有时笔顺“顺势”而为,打破了楷书书写的笔顺,一是借用草书的符号,二是为了书写的便利,三更好地展现了行书的特点。如: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中的王字:
米芾蜀素帖中的王字:楷书的王字应是先写二横后再写竖,但行书打破了楷书的笔顺,先写第一横后再写竖,后把第二横以一个圆转的符号代替。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王字在写行书时打破了楷书的笔顺。之所以如此安排,很明显是从草书而来。行书出现在草书之后,行书王字的写法与草书王字的写法差异并不大,只是草书更简约一些:
王羲之草书王的写法:
如果行书王字按楷书的笔顺先写二横再折上去写一竖,最后一笔又是一横,我们很快可以想到横画会机械地重复,而且不如第一横后再写竖来得自然顺手,第二横以一个圆转的形式也可以打破原来三横的重复,以体现书法的变化。
写行书打破楷书笔顺的例子并不是很多,古人如此安排,无疑更加丰富了书法的视觉感受与书写的便利,不得不佩服古人心灵手巧。
笔顺是写字时笔画书写的前后次序,其基本原则是提高书写速度、把握结构重心、增强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使书写自然、流畅、协调。
楷书与行书的结构略有不同,二者的笔顺是有一些区别的。
一、楷书
其笔顺是人们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根据笔画之间的联系总结出来的书写法则之一,千百年来已约定俗成。
其基本原则是:先左后右〈得),先外后内(同),先上后下(思),先横后竖(十),先横后撇(友),先撇后捺(人),先内后外(函),先中间后两边(水),先两边后中间(半),先坐中后封口(国)。
二、行书
其特点之一是为了书写便捷而改变某些字的笔顺,减省部分笔画。其笔顺由于或多或少掺入了草书的写法,不能像楷书那样总结出具体的规则,只是在书写时要考虑实用性、便捷性、美观性、继承性、简约性原则。
比如,一个简单的“王”字,就可看出二者笔顺的区别。
楷书是先写上面两横,再写一竖,再写下面一横。
而行书,多是将上面一横与一竖连成一笔,写成横折,再写下面两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上下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上下结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