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分字草书几种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分字草书几种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一般分为哪几种?
谈到我们中国的书法,我们就会想到书法的字体。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书法里有五种字体,那就是:篆、隶、楷、行、草。这往往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即五种字体的演变,是按照这样一个顺序来进行的。事实上,文字演变的情况,远比此复杂得多。正如隶书不是在小篆之后才出现的一样,草书也不是在行书之后才出现的。作为一种特定字体的草书,大约是在汉代出现的,是隶书连笔的一种快写。草之本意是草创、草率、草稿,也是初步的、非正式、不成熟的意思。在此,我想介绍的草书就是指的书法艺术中的草书。从狭义讲,指书写上有一定规范法度并能自成体系的草写汉字。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草书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省简、笔画连贯,书写流畅迅速,但不易识别。草书历代能书者,章草有崔瑗、杜度,;今草有张芝、二王;狂草有张旭、怀素。
一、章草。章草从汉隶演变而来,我们从汉木简中,可以看出,它多以隶书的架势和简捷草率的笔法,虽笔画有些连缀萦带,结构中又简化,但每字都不相连属,收笔还带有雁尾似的上挑这些都是保留了汉隶的某些法式,它是由汉隶的草书写法经过艺术加工,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和艺术价值的书体。
二、今草。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结合楷书发展来的一种草体。去掉了章草带有隶意的挑势、捺笔,使笔画之间的萦带加强了。
三、狂草。狂草是最恣肆豪放的草书。它渊源于今草,也可以说它是今草中一个以狂放为特点的艺术流派。狂草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奔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草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此外,还介绍一下“标准草书”。标准草书是近人于右任主持创造的。他于三十年代在上海成立草书社,***海内外专家,根据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四原则,制定“标准草书”。于右任认为历史上有三系草书,即章草、今草、狂草,故标准草书又称第四种草书。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
一、章草
章草名称的来历: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因《急就章》中有个"章"字,所以名称章草。
章草是隶书的快写、草化的结果。从出土资料上分析,始于民间。有的风格平和、有的风格谨严、有的风格豪放不拘。
章草的特征是字字独立不相连,字形扁方,仍有隶意。传世名作有史游《急就章》、索靖《出师表》、皇象《急就章》等章草作品。
(王羲之豹如帖)
二、今草
今草比章草书写更快捷洒脱。字的方形变为圆形,把波挑笔画改为收笔,字与字之间有牵丝连绵。呼应感强。
(王羲之十七帖)
三、狂草
草书是中国书法发展到一定时期而产生的一种快速便捷书体。唐张怀瓘《书断》云:“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草书一般具有结构简省,笔画牵连,上下呼应连贯,笔意奔放等特点。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唐·怀素《自叙帖》(局部)
草书始于汉初,最初是隶书的草写,即为“草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章草”。有人说“章草”是汉章帝所创,得名于汉章帝命大臣杜度用这种字体写奏章。还有人说“章草”得名于汉元帝时的书法家史游用这种字体书写《急就草》。
“章草”在汉代十分普及,用笔结字还保留隶书的遗韵,字的最后一笔有波磔,字形扁方,结体简约,虽有牵丝映带,但字字独立。
也称小草,独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来的。到了汉未,出了个大书法家张芝,他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借,成为“今草”。可以说张芝乃“今草”之祖。从整体上看,今草虽偶有牵连,但大多字字独立;在用笔方面,完全去掉了章草中的波磔,结体由章草的扁方趋于长方。
也叫大草,连绵草。到了唐代,张旭、怀素,将“今草”字的放纵开张,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飞扬,这就产生了“狂草”。可以说张旭、怀素乃“狂草”之祖。狂草字中的连线和笔画并无多大的区别,打破了字独立的界线,往往几个字、甚至整行一笔写成。用笔更加自由,线条更具抽象性,从而更富有表现力。
王羲之《初月帖》(局部)
草书始于汉初。汉代著名的草书家有史游、杜度、崔瑗、张芝等,其中以张芝最富盛名,被后人称为“草圣”。他的代表作品有《八月帖》、《冠军帖》、《终年帖》、《今欲归帖》、《秋凉平善帖》等。
草书到了魏晋有了新的发展。由于今草的成熟,这一时期的草书大家由王羲之、王献之、索靖、陆机等,成就最大的是二王父子。王羲之的草书平淡冲和,典雅飘逸。传世草书以《十七帖》最为著名。王献之草书线条劲利,姿态潇洒,欹侧跌宕。著名作品有《鸭头丸帖》、《送梨帖》等。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断》中认为,草书的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从广义上说,有文字以来便有草书。从狭义上看,一般认为草书产生于汉初。《说文解字序》就明确指出:“汉兴有草书”。隶书为汉代通行文字,由于文书的增多,为了进一步提高书写效率,书写更便捷的草书便出现了。
最早出现的草书是章草,章草之名始于东晋卫夫人《笔阵图》,是为了区别今草而命名的,章的意思是章法、条理。“章草即隶之捷”,章草是源于古隶派生出来的一种“救速”、“急就”书体,是一种介于隶书与今草之间的书体。章草仍见隶意,“章务检而便”是其目的,其特点是字字区别,字有波磔。
章草产生于西汉初期,成熟于西汉中晚期,代表作品如《居延汉简解得守左尉过所》和史游《急就章》。
东汉、西晋是章草的兴盛期,至二王今草出,章草便日渐冷落。
二:今草
今草形成于西汉至东汉中期,至东汉晚期,张芝变革章草及早期今草,创“一笔书”,称为今草,张怀瓘《书断》曰:“按草书者,后汉征士张伯英所造也……伯英即草书之祖也”。张芝被称为“草圣”,其实张芝只是今草的变革者,今草早已有之,张芝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今草和章草,使今草更加完善。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随着书体的演进,草书可以分为章草(隶草)、今草(小草)、狂草(大草)三类。
1、隶草
关于草书的起源有种种说法,但一致认为它与隶书同时产生,工整地楷写即为隶书,急速地草写即为章草,这一点可从《居延汉简》中得到印证。
2、今草
今草是从章草衍进而成的。它与章草的不同处是:章草还保留着隶书的“尾巴”,而今草已完全去掉隶书的“雁尾”笔法,结体也由扁方趋于长方,横势改为纵势,字与字之间也偶相连续,打破了章草每个字不相连续的规矩。
3、狂草
狂草即大草。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与《大草千字文》,不仅是字大字小之别,更主要的是大草比小草更加纵逸奔放。大草用笔流畅跌宕、笔势驰聚,字与字多连绵,即使不是笔笔连续,却也笔断意连、一气呵成。其运动感与节奏感都极强,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
书法中的“草书”是一种什么字体?有哪些经典作品?
草书是一种不同于任何书体的字体,在书法众多的字体中也只有草书能书发出人的思想中的喜怒哀乐,所以他是纯艺术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之美妙,所以草书的笔势多取自世间万物和大自然。传说怀素喜欢蛇行和秋天的云的变化从中悟出用笔之法,然而颜鲁公讲何如屋漏痕,怀素虚心接受下来用以草书之中才有了巨大的成绩。
再者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得笔法,舞剑与笔法相通吗?相通。舞剑的每一势剑尖直指敌方咽喉,如写草书毛笔无论怎样行走筆鋒一直在划的中间方能成书啊。所以张长史的狂草无人能敌这才是真正的四面用笔八面出锋耳。
谢谢邀答,一管之见方家教正。
草书是书法的主要书体之一,草书出现比较早,一般是认为出现在汉代。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隶书的快写形式,今草是楷书的快写形式,今草又分为大草和小草。下面分别说一说几种草书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首先说说章草,章草出于隶书,保留了隶书的笔意,之所以叫章草,是因为汉章帝喜欢这种草书,代表书家有崔瑗、张芝、皇象、索靖等几位,下图是皇象《急就章》。
汉代以后的书法家有不少也喜欢章草,如赵孟頫、文征明等大家都有章草传世。
接着说说小草,小草伴随楷书出现,写小草的名家就太多了,二王、孙过庭、怀素、智永、赵孟頫等等等等,王羲之的《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等等等等,
再说说大草,又称狂草,狂草创始于唐朝,相传张旭是开山鼻祖,被称为“草圣”之称。狂草笔势连绵回绕,奔放活跃,大有驰骋不羁,一泻千里之势。狂草的名家也很多,还有怀素、黄庭坚、徐渭、文征明等等,
近现代草书大家也很多,明清有王铎、傅山,民国有于右任,我朝有毛泽东主席,有林散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分字草书几种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分字草书几种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