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柳公权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字体柳公权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柳公权楷书的用笔特点?
柳体楷书用笔特点主要是方圆兼备,以方为主,横、捺、提的起笔多用方笔,横、点的收笔多为圆笔。用笔注重逆转,强调夸张,干净利落,清刚中见圆厚,骨力凸现却丰腴妍润,结字疏朗大度,内紧外松。方笔多取隶意,圆笔多取篆意。使用方笔所造成的突出棱角以及坚挺笔画,是谓之“柳骨”的主要原因。
话不多说,一起来具体看看柳体楷书笔法的特点吧!1、点
侧点多为圆势,有长有短,裹锋侧行,不做重顿。方点有时直下,形如短竖;有时平正,形如短横。双点横排有上开下合、下开上合之异。左点一般逆锋入笔,露锋出笔。右点顺锋入笔,向左回收。
起笔方整,多用折锋,顿笔回收,藏锋于画内。横有长短之分,长横的中部较细,向右上微斜,多充当主笔;短横粗壮,多为仰横。
横截下笔,中锋力行,中竖挺劲,多用悬针;左竖顿挫有力,多用垂露。
4、撇
柳体的撇画多逆锋入笔,笔画细劲,撇尾瘦而圆,弧度较小,以方笔取势。
5、捺
逆锋起笔,笔画粗重,行笔用力逐渐加大,整体沉稳遒劲。长捺略有曲势,捺脚方而长,捺尾较细。撇捺相交时,撇轻捺重,对比鲜明。
6、钩
柳体的钩画,力在钩末,势在锋尖。俯钩先顿笔成点再回锋出钩;戈钩和弯钩成长三角形。柳体出钩前多有回锋的动作。
7、折
柳体的折画多提笔另起,顿笔而下,棱角突出。当然,也有一些是提笔圆转而过。
8、挑
逆锋起笔,顿笔向右上疾出,力至笔尖。三点水中的挑笔比较特别,逆锋顿笔,调锋回笔,从上沿挑出,形如“榔头”。
柳公权,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柳公权楷书的用笔,以骨力取胜,从柳字的点画分析,他方笔居多,出锋劲利,折笔处“骨节"明显,收笔干脆利落,处处体现了“体势劲媚"的特点。
点:方圆并用,圆点丰满,方点斩截。
横:起笔横截而下,以凌厉之势向右行笔,顿笔干脆。
竖:起笔以折锋落笔,不管是"悬针"法,还是“垂露"法,都很挺拔稳当。
撇:运笔速度较快,长撇较轻,短撇较重。
捺:此笔形态带有明显的弧形笔势,格外潇洒。
钩:此笔柳体具有独特的造型,钩在直竖垂落到底后向上回锋旋笔挑出,表现特别锐利。
折:只是在带“口" "日“的字中,有的是左边短竖向上伸,有的右边短竖向下展,显示变化。
挑:此笔都以一顿之后,转锋挑出,特别劲爽!
盛唐时期颜真卿的“颜体”及同时代柳公权的“柳体”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柳公权又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被称之为“颜欧柳赵”楷书四大家,自古以来,后世的书法爱好者,学习楷书都以这“颜欧柳赵”楷书四大家入手,那么柳公权楷书的用笔特点怎样呢?
“方圆并用”是柳公权楷书的用笔特点,
柳松权书法初学王羲之,也得王羲之小楷《乐毅论》的笔法精髓,《乐毅论》可是王羲之楷书中的第一代表作,后才学习欧阳询、颜真卿的笔法体势,柳公权将王羲之小楷“刚柔并济”的楷书笔法与颜真卿大楷的“严谨强烈、结体圆转”的楷书笔法融会贯通起来,形成“柳体”笔法,
其中,柳公权的楷书《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通篇共计1512字,是唐代楷书代表作之一,吸取了北碑方笔雄强之势和颜真卿圆笔遒润之法,从此碑中可以看出柳公权的笔法利落,引筋入骨,“骨”有方的一部分,也有圆的一部分,柳公权的“柳体”便是这样的特征,
以至于有人觉得“柳体”虽然美的没有一点尘俗气,很清朗、清正,但学习起来比较难,毕竟柳公权的楷书有欧阳询“欧体”的方,又有颜真卿“颜体”的圆,可谓“方圆兼备”,康有为曾说过,如果将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缩成小楷,则更加的遒媚绝伦,言外之意是,如果学习楷书,“柳体”并不是最佳书体,取法“用笔”难度比较大。
历史以来,形容楷书有'颜筋柳骨"之说。柳公权的楷书以廋劲著称,特别是笔画有魏碑斩钉截铁,骨力强劲,锋利挺拔之势!在字的结构上,稳而不俗,险而不怪,遒劲严谨,给人一种法度森严,张驰有度的美感。笔画的细微处更具特点。即方圆并用,棱角分明,收放到位,撇捺力度十足!字的整体结构规律一般为内宫紧收,主笔外延,给人一种舒服的视觉感受。
柳公权的书法整体给人以结构劲爽,结字严谨,一丝不苟的感觉。具体来看,笔画线条均匀痩硬,棱角分明,富于变化,对于横画字比较多的字,为了避免单调重复,有的方起圆收,有的方起方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骨里劲爽,竖画顿挫挺拔,坚实有力,撇画比较锋利,给人以刀切一般的感受,捺画用笔干净纯粹,不留一丝迟疑。总体上中宫收得比较紧撇捺舒展,严谨重透露一种属狼的风***。也是位列楷书四大家之一。
柳公权的楷书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是如何的?为何柳体在唐后几无大家?
柳公权的楷书书法是唐朝书法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清劲挺拔、俊秀深厚、七分颜三分欧、自创一格,人称“柳体”。
据说柳公权小时候字写的很差,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亲的训斥。柳公权为此练习了整整一年,这时候柳公权的字大有长进,和一起的小伙伴相比之下,略胜一筹,柳公权也因此常常炫耀。有一天柳公权和小伙伴在一起比较书法,自己的书法在小伙伴中独占鳌头,这时候过来一个卖豆腐的老人,柳公权让老人欣赏自己的书法,不曾想老人却把柳公权批评一顿!
这时候柳公权很不高兴,让老人写一下,老人说: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出什么书法,可是有的人用脚都比你写的好。老人告诉柳公权去城里看看人家用脚写的书法,第二天柳公权就去了城里,找到了老人所说的用脚写字的奇人,柳公权大吃一惊,跪在写书法的老人面前。要拜老人为师,老人说,我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写字方法,就是多练习,在柳公权苦苦哀求之下,老人用脚在纸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这虽然是一个故事,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书法与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柳公权把这些要求牢记在心,后来终于称为一代书法家。
唐推崇王羲之,宋推崇颜真卿,明清推崇欧阳询,民国推崇赵孟頫……,但是历朝历代为就是没人推崇柳公权, 历史上学柳体的确实远少于欧、颜、赵,如今书法展也很难看到柳楷踪影。
其中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客观原因。社会主流引导的结果。在书法界,唐推崇王、宋推崇颜、明清推崇欧、民国推崇赵,这些原因在客观上促进了王、欧、颜、赵的发展。
2.主观原因。柳体较难入门。学柳体,需要较好的掌握欧体、颜体以及王体,方能表现其精神。初学者很难掌握这点。如果较好的掌握了欧体、颜体以及王体,则尽可不必费劲不讨好的学习易学难精的柳体了。许多有成绩的书法大家,在研习柳体后,也知难而退。
3.社会原因。在效果上,楷书柳体的墨迹效果不如王、欧、颜、赵的墨迹效果具有冲击力,这点大家可能有争议,但确实存在这点;但是,柳体楷书的碑刻效果特别好,这也需要承认。
一、单从唐朝来看,唐人所说的颜筋柳骨,当时颜真卿柳公权就已经在楷书上齐名了;
二、从书法史上来看,历史上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柳公权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于说楷书四大家谁的成就最高,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柳体,之所以从柳公权之后没有大家,主要是因为柳体笔力险峻,结构奇险,易赏难学。
回答完毕。希望这个回答,能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并附拙作一幅,欢迎方家批评指正!
柳公权楷书肯定是优秀的书体之一,但对于当今网络时代 ,这个特殊时代对书法作为艺术的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快捷高效的学习要求 ,柳公权楷书是太过于严谨,对学习者要深入理解学习,最终走向创作的难度很大,所以学习者也就很少了。
本人认为当我们用现代人的见识来恒定柳公权这样的大家,实在是高山仰止,他的成就自唐以后的名家大家皆有定论。
就楷书本身而言,他不仅吸收了欧的方刚之美,还容纳吸收了颜的柔和之韵,把唐朝的楷书推向高峰,说明他的书法之路何其艰辛。
就其性格而论,有颜鲁公的豪气冲天、正义凛然、毫无畏惧、同时具有欧阳率更的坦荡、憨厚率真,以至于能向皇帝笔谏,表明他与乎寻常的胆识和谋略,也显示其超乎想象的博学和自信。
后人没有超越他是古法尽失,笔法和心法皆没有得到全面的传承,故有人言唐后无大家直说,细想起来不无道理,以至于当今书法教育还在教错误的笔法,这给当今的书者敲响了历史的警钟,如此以往,书法这一中华伟大的国粹将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希望有志于书法传承的书友们老师们,能正视书法的传统性,正心、正人、正气把书法国粹好好发扬光大,以慰藉先人,无愧于心。
一己之言,望各位点评拍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柳公权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柳公权楷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