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自学字体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自学字体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落款写不好,学习何种碑帖能快速提高行书水平?
您好,落款是一个门面工作必须书写好,这需要长期的练习了,写到熟时自然成。首先要选好字帖,确定了之后就要坚持练习不可经常换,在就是要练习笔法把基本笔画练好打好基本功,多看古帖古画落款积累书写经验。
你好,我是兰石学书法,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从你的问题可以看出你学习书法时间已经不短了,基础应该不错。不知道你学的是楷书还是隶书篆书,其实落款字体并不固定,并非一定要用行书来落款。既然你想学习行书用来落款,那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书法界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就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二名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名是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这三个法帖都不好学,更不要说快速提高了,当然你如果有天赋那就另当别论了。《祭侄文稿》因有抑制不住的悲愤在里面,一气呵成枯笔甚多,初学难度极大。《寒食帖》侧锋较多,难度也不小。相比之下《兰亭序》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纵横自如,华美精致,刚柔相济,变化灵活,给人一种极大的美的享受.是学习行书的最佳法帖。
但是也有一种说法是初学行书应该临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因为《圣教序》是刻在石碑上的,细微的连带已经显示不出来了,笔画的节奏就容易掌握了,非常适合单字练习。所以你可以把你经常用来落款的字写下来,然后找到《圣教序》上的范字先集下来,突击练习,就能速成。怀仁可以集王羲之的字,你也可以集《圣教序》上面的字,先尽快把行书落款的问题解决掉,等以后有时间再慢慢临习《圣教序》或者《兰亭序》。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你一点点,谢谢!
学习行书的碑帖很多,最好的行书字帖是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此帖属行楷,书法水平很高,很多人都从此帖学行书。但是学起来比较难,所以也有人不主张学《兰亭序》。
我们教学员学行书是从《兰亭序》入手,放大临写如拳大的字,用米格纸和带米格线的《兰亭序》对临,取法乎上,效果较好。
如果学员感觉学《兰亭序》较难,就介绍学陆游《自书诗》,此帖是陆游的代表作,字大字多,兼有楷行草三体,以圆笔为主。学此帖较易上手,而且书体较拙朴,不会写俗了。如能做到运腕书写,很快就能学会写行书,供参考。
如果是落款问题,我觉得不单是学习某一种行书,要多看多参考优秀书法作品章法、布局。当然,行书是比较常用的落款字体,苏东坡手札、杨凝式、二王信札、蔡襄、米芾都可作为练习补充。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书法落款写不好,学习何种碑帖能快速提高行书水平”?首先,我想补充一下你的问题概念,提高行书与落款确实很有关系。但是,书法落款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
例如,篆书落款、隶书落款、楷书落款、行书落款、草书落款。现代书法作品所有的落款,基本上都是用行书写的。
如果你学习的书法主要是行书,那么,落款就要有一些变化,尽量不要与正文行书的风格太一致了。
注意,我是说尽量。就是要避免一下在一个行书作品中,行书和行书太一致,会影响书法作品的字体效果,而不是不能一致。
所以,都是行书落款,现代书法作品对落款的要求,要比古代严格而丰富一些 。因为古代没有“书法作品”这个概念。今天的书法作品,有完整的正文、落款和印章三大要素。其中落款是不能少的要素之一,所以,对落款的艺术性要求,当然就要高一些。
例如,我们是学习楷书的,无论是哪一种楷书,那么,落款的行书字体就没有严格要求变化了。因为楷书和行书本来就离开距离了。
如果你写的正文是《兰亭序》这种行书,落款也是《兰亭序》的行书,就不太好。需要尽量变化一下。
但是,落款写不好也不一定都是因为行书水平问题,还有一个章法问题。落款在书法作品的章法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于“画龙点睛”。你的“龙”正文“画好了”,结果,“睛”落款没有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也会影响作品的,甚至影响很严重。
所以,落款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行书要好,还有比行书更重要的问题,是章法问题。
没有书法基础想练习硬笔书法,可以直接从行书开始练吗?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作为一门艺术,就一定有它的规律,书法艺术的学习,也是要遵从这个规律,书法艺术的规律应该是循序渐进,而基础应该是楷书。在书法成为艺术之前,只是作为交流的工具。从甲骨文到篆书,都只能是工具,谈不上艺术。后人作为书法研究,只是对其中的文字内容更加感兴趣,同时也作为汉字书写的演进史研究。当汉字演化为隶书的时候,就开始有人把汉字向美化和艺术化方向推进了。楷书的出现,把汉字的书写标准化了,但这个标准化的楷书,也只是书法的基础和一种形式。草书是最具个性化的书法艺术,但这个个性化是建立在楷书的基础之上。没有了楷书的基础,草书就不能称之为草书。所以,练好书法,必须从楷书练起。先有基础才会有变化和个性化的可能。
第一个问题:建议以楷书为主,行书为辅,重视笔画构架基本功!
第二个问题:建议楷书田英章、卢中南,行书吴玉生。古贴:兰亭集序、灵飞经。也建议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顺眼的,符合你潜意识的更容易进步,顺其自然!
百度百科上,对硬笔书法也有如下阐述:硬笔书法具体又分为硬笔书法艺术和实用硬笔书法。
前者侧重艺术性,所以学了很多不能实用的构架;后者侧重实用,所以在书法上有所取舍,是书法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大多为行书。
你若没有基础,我有如下建议:
1.别通临古贴,通临古贴对新手学硬笔而言,进步的能效太低。建议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能有助实用书写的构架、笔法上,也就是侧重实用硬笔书法,我就是选择的后者。以现代钢笔字帖为主,古贴中少量简体为辅。
很多人,本来初衷是想练一手好字,结果一直不能脱贴,更不能快写,就是因为太追求“古风墨趣”,陷入艺术性而没有取舍。硬笔,我追求的是流畅,舒展,所以,书法上必有取舍。
2、临贴,精抄、随抄相结合,及时巩固所临写的字。精抄,就是把一段话尽力的写好,尤其是遇到最近所临过的字,构架、笔画写到位,可写几十遍很正常的。随抄,就是正常速度随意抄写了。
随抄,有什么好处?这样不但能学以致用,及时巩固熟悉,而且能培养手感、控笔能力、书写速度。若单单临贴,会导致练很久后依然只能描字,不敢脱贴,这不是我追求的效果。
好吧,最近忙,附以前的字:
想学习硬笔书法,只要不是青少年。完全可以从行书练起。只要坚持不懈,严格亦步亦趋按照字帖设计的训练流程和描红、对临、背临、意临的步骤努力系统的学习,就不难写好硬笔书法的。不过,要想追求书法艺术,还是有必要临习一定程度的楷书法帖,最好是学习一段毛笔小楷书法。
期间必须还要学习一些有关书法基础知识理论,因为对于完全没有书法基础的初学者言,描摹字帖的学习是机械的,是并不十分理解的学习活动。
为什么呢?因为在你的头脑里没有书法技法的理论知识,这时候的描摹是被动的,也不可能理解硬笔书法的笔画、结构、章法等为什么如此这般。不理解,往往记不住,一本字帖描完了,头脑里一片空白,具体的书写实践上,仍然按照自己过去的任笔成形做法进行。字帖里讲的根本用不上。所以说,还必须学习有关书法技法的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的体悟和理论比照,不断去芜存菁,扔掉过去的错误和不良习惯,让规范正确的严格的书写习惯入住心中,达于手上。
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及心得和描摹实践,在此基础上,继续持之以恒做好临帖功课同时,就可以利用自己过去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临摹实践经验,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去强化读帖的能力培养了。读懂了字帖,将学习书法过程所获得的知识,就能很好用到书写实践或[_a***_]书法习作的实践上了。
至于选择字帖的问题。一是最好请教一下自己身边懂书法的人,让其帮助选择。二是自己去选自己最喜欢的硬笔书法字帖。因为自己喜欢的书法风格,往往符合自己的审美习惯,对自己的习性脾气口味,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进步也较快。
对于参加书法高考的学生来说,怎样在短时间里,快速提高行书创作?
谢邀。首先要相信,只要方法得当,考生短期内快速提高书法水平是可以实现的。由于时间较短,想达到大彻大悟、突飞猛进的地步,不太现实,只是在战术上、细节上作一番努力,以便高考中发挥出更好水平。
(1)重点方向在于固强。对自已的行书水准要清楚,要在平时临得多、自已比较喜欢的书体上求突破。千万不能搞猴子下山,或者得陇望蜀,漫无目的、杂乱无章的四面突击。平时二王临得多就练二王,米芾的多就练米芾,启功的多就练启功。
(2)功夫出在克弱上。点画的问题,或者结构的问题,中锋的问题,还是偏锋的问题,也要自知。对这些问题,一定还是要溯本求源,从法帖上对照找问题。即便是临阵磨枪,也不能顾此失彼,一边练、一边也要悟。当然,实践是尤为重要的,要反复习练,以求熟中生巧。
(3)章法不可忽略。同样的字,空间列序的不同,直接会导致视觉美感上的差异。严谨谐和的章法,不仅反映书者的认知水平,更体现致学的态度。
(4)调整心态,克服急躁心理。或者称其为专注度,心思进去了,触类旁通、事半功倍。心思没进去,就是在做无用功。目前书法类考生不多,录取率较高,相信自己只要认真准备,希望还是很大的。
要想提高行书的创作能力,必须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书写者每个字能够做到脱手而出
第二,书写者要明白行书的创作跟楷书是截然不同的。
行书需要每一个字根据上下文进行粗细,大小,歪斜一系列的变化,在变化中寻求平衡,而楷书是基本不需要的。
第三.大量的创作之后,把自己的字挂起来,反复揣摩,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自学字体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自学字体设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