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结构怎么记住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结构怎么记住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隶书作品的落款是用章草还是行草亦或还是用隶书?哪一种更好?
隶书落款,
如果行草写的不多,就用隶书,跟正文风格大小完全一致,当成正文写。如果行草书写的还不错,落款用行草也可以,章草当然也是很好的,一些题跋部分参考古代经典用篆书写个碑额也行。
能经得住推敲,不突兀,就可以。
谢谢邀请
隶书作品落款大多用行草书,这样更容易与隶书横向的字势产生对比,但也不是绝对的,也有不少书法家会用楷书或是隶书落款。如果用隶书落款,一般字体上会与作品保持一致,这样在章法上也能比较统一,所以只要在章法上安排合理,用什么字体落款都是可以的,艺术本来就是多样性的,如果有那么多条条框框那也就失去它本身的意义。可参考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很高兴与书法爱好者共同探讨、学习书法知识,共同进步就是目的。
一幅书法作品完成后,落款就是画龙点睛。落款形式多样,内容文字要求考究,所以历来书法家都十分重视。落款也是整幅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正文之陪衬,又为章法之补充,具有丰富与均衡的作用。落款也与书体、大小、位置,要与正文吻合、谐调。
题主所说隶书作品的落款我认为以小行草为佳,隶书也行。
以隶书字体做为创作的书法作品,它的落款字体***用行书字体显得更为适合一些。
其主要逻辑是:隶书是书法三种正体字字体之一,由于正体字讲究法度,因此跟其他字体相比就显得端庄、规范,而行书字体它的特点是自由、潇散,如此端庄和潇散的配合形成了一种一静一动的相称之美。
因此,
用隶书字体创作的书法作品,它的落款用行草字体比***用章草或者隶书这两种字体来的更为适合。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一般来说,落款的字不早于正文的字。
小篆作品,不宜用大篆、申骨文落款;
隶书作品,不宜用大篆、甲骨文落款;
楷书作品,不宜用大篆、甲骨文、隶书落款;
行草书作品,不易用大篆、甲骨文、隶书及楷书落款。
以上,仅供参考!
各位书法专家来评判一下我的字体结构该怎样改进谢谢?
我不是专家,但我觉得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很好看。
书法和写字相比,愚以为是书法比起普通写字,审美的内容更丰富。
点画美观,结构匀称,排列有序,让人看了感觉舒服,这是起码的,基础的层次吧。
点画起行收、字的结体、行气、章法都有基本功和追求讲究,这是技术层面的书写,在这个层面取得自由以后,应该戴着书法法度的镣铐跳舞,即不脱离书法书写的本质,完成个性的创造。注意,书法的个性创造不是丑书、画书那样背离书法本质的美术和行为艺术。“宁丑毋媚”是在书法范围内的“丑”。
书法,首先是通过写字抒情。天下三大行书都是文稿,都抒发了不同的情感,这个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书法的要素,懂得无情感反映的的技术性书写是上不了书法的境界的。
其次,艺术是需要个性表达的,书法除了通过高超的书写抒情,还应该展示书写者的个性,在用笔用墨谋篇布局那些微小的动作里展示书写者的性格、爱好、审美。
书写者的情感、三观和文化修养在书写里得到展示,如果比普通人深刻、高远,那他们写的字就达到书法水准。
回过头来说,情感、知识、文化、修养,如果没有技术层面的书写来表达,无论书写者怎样聪明,怎样情感丰富,怎样有修养有文化,他们写的,仍然不是书法。就像一个旱鸭子教练,即使培养出世界游泳冠军,但他并不是游泳运动员。
所以,书法不能用学问和理论代替,它的实践性很强,就是草圣、书圣也得日日临池,不间断地长期地练习。
你在书写的技术层面已经到达一定水准,可喜可贺。
你的硬笔书法有一定的功底,能把简化字的正楷字写出较工整的一板字体看得出你是有耐心的人,但单是简化字还不足够体现你整体楷书的书写成熟程度,希望加把劲练习一下繁体字,把握好比较全面的汉字楷书的结构和用笔方法,更充实汉字笔画结构的疏密均匀排布协调,更能加强你大脑对汉字美丽身影演变过程展示能力,令你感觉出和认识汉字本来面目丰富内涵真的不简单,还不满足现状,如饥似渴,求知欲滴,卖油翁精神,庖丁解牛,便胸有成竹了![玫瑰][玫瑰][玫瑰][赞][赞][赞]
谢谢你的邀请!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先生的字写的挺不错的,端正大方,也很用心的去写,至于指正不敢造次。就目前这个水平加以时日,只要你坚持和努力,总有一天会得到大家认可的。会有更大的收获。最后祝你早日成为书法大家!
谢谢!
我向来支持不管好书法还是一般书写字体,都可以发到平台供具有书法家水平的老师评论。
此为硬笔字体,看起来敢于发到平台你已经认为写的还行。真实你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体临帖摹写,经过数月后对照样帖看看有无进步,自己评判一下,就可知道与样帖字的距离。要想写好书法没有几年的历练、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不会接近或达到具有“书法”标准的。评说不妥望谅解。
书法字体怎么排序?篆书最早吗?
最早成型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据说周朝定籀文,也称大篆(广义上还包含了石鼓文图二,钟鼎文图三),战国时期文字变异,实际上这时候隶书已经开始出现,(图四青川木牍,记录秦武王2年征伐),秦国使用大篆的异化简化版,统一全国后定位标准小篆,此时民间草体当为隶书,传说经过程邈的工作官方承认为佐隶用字体。汉代隶书大兴称为官方标准字体,随社会发展对书写流畅便利性要求的提高,草书开始出现,章草(代表人物张芝),再往下就是经过汉魏时期钟繇,二王的发展定型,楷书成熟。同时今草(小草,二王的草书,大草如张旭怀素),行书也成熟了。
谢邀
秦朝是个分割点
为了方便研究,秦朝以前的文字统一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石鼓文等。
秦朝包括秦所使用的文字以李斯所创篆体文体,统称为小篆,比起大篆又更加精简很多。
秦后至汉出现隶书,比起篆书又更加精简方便很多。
汉后到两晋南北朝唐,隶书逐渐像楷书演变,出现早期楷书,也就是[_a***_]字体,至唐逐步行成楷书,多有隶书味道。
唐后,楷书得到推广,逐渐成熟,慢慢的行成行楷书体。慢慢行成今草。
这里要表明一下,行书和草书出现很早,基本和每个体系的字体都有关系,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行书草书称为今草,早期的草书称为章草,有草篆,草隶。
如问题所示,秦朝以前的问题统称为篆书,那么中国文字字体排列顺序当为大篆先。
中国文字的字体排序,现在的学者是这样排位的:甲骨文、大篆、(包含石鼓文、金文、籀书)小篆、隶书、章草、草书、楷书、行书。
由于秦始皇时期废除六国文字,及烧毁了除农耕,医药以外的全部书籍。这给先秦以前的文字造成了毁灭性灾难。对前面的文字排序众说纷纭。
其实在秦代至汉末这段时间,书体的演变十分频繁。小篆,隶书,八分,章草,草书,行书,飞白,都是这个时间段里产生的。飞白已经失传,八分的概念也不是十分清晰,有人认为是楷书的前身,也有人认为是隶书的前身,还有人认为八分书是独立的一种书体。唐代以前,隶书和真书(楷书)是属于同一类别的书体。这给后人对这两种书体的排序上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还有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是近代才出土发现的。在此之前,所有的古代文字学研究中并无甲骨文的踪迹。据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记载,卜筮者为世代密不外传的一和特殊职业。甲片上的那些符号,只有卜筮行业里的人才知道,外人无法看懂。所以我认为,甲骨文不应该是文字发展中的一环。
根据古代文字研究,书体的排序应该是: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楷书,行书,飞白,大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结构怎么记住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结构怎么记住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