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作品欣赏硬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作品欣赏硬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哪位书法家的钢笔行草体好看?
哪位书法家的硬笔书法好,说法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欣赏角度不同,适应口味不一。市场上的字帖更琳琅满目,参差不齐。以自己多年练习硬笔书法的感受,浅谈几点;
一、当今硬笔书法知名的如:顾仲安,卢中南,田英章,司马彦,沈鸿根,钱沛云,吴玉生,丁谦,荆霄鹏等。他们的书***底深厚,各有特色,都很值得学习。
二、市面上见到的字帖,田英章,司马彦,吴玉生的相对多些。当然了,也有一些不太知名的书家,字也很不错。其中也有不少滥竽充数的,不规范,要引起注意,切勿上当,也易让学习者走弯路。
三、笔者认为,选字帖要根据自己已形成习惯和字形来确定,选一些相近的,自己比较喜欢的字体来练习,这样写起来舒服顺手,提高也快。
四、本人比较喜欢顾仲安的,他可以说是当今硬笔法界一哥,字很规范,线条秀美,结字合理,书写流畅。吴玉生的字也很好,玲珑剔透,看上去很是舒服。钱沛云的字大气,豪放。
五、总之,选字帖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选用,切忌任意选择,以免少走弯路!
本人毛笔和硬笔草书,真诚邀请各位大神点评赐教指正,也欢迎拍砖?
谢谢邀请!你的字让我眼前一亮。
看了以后第一印象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宋朝的吴説创制的游丝书。二者之间很像。启功曾经对吴説的游丝书法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游丝书是一种极其高妙的草书。
他在《论书绝句》七一里面曾经说过,有兴趣的话可以搜一下看一下,而且你这样写完全没问题,书法本身就是心性的流淌并没有高低贵贱,只是格调有高低,追古人追什么气韵格调最为难。
你的这个书法还是有很多的漏洞,我嚼蘸着前人的牙慧试着以当下书风偏专业的意见而论及。
第一就是线条的中锋力度还是给的不够。厚的地方出现偏锋,细的地方细弱游丝,粗细对比上整体细的较多,造成整体偏弱(这一点古人看怀素,当代看看王厚祥)。另外线条在使转的时候圆润度缺失比较明显,比如说画红圈的地方。
第二个问题就是字内空间还是有点局促,字内空间没有打开,这种写法和路子,必须要给足了字内空间,线条不要乱七八糟的缠绕到一起,比如说画黄圈的地方就是太挤太局促。(这一点可以看看日本小野之后的良宽和尚的字风)
第三,就是一些直的比较突兀的、比较放的线条尽量少有,节奏的调节可以用其他方法,要有也要藏头护尾,比如还有另外几个画黄圈的地方体现圆浑一脉,把握整体的气息和韵味。比网上有很多习气,比如说线条的质量还是不够强。
这书法说实在,我有点看不懂。
古代不是没有类似的,宋代吴说就写的游丝书(如下图所示),差不多与提问者类似,但差别还是有的,这种路,我只能说,历史证明,这路走不通,吴说书法都没有几个人去学,都被后人诟病。
总之,自己开心就好。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觉得你的毛笔和硬笔草书不好看,很多字让人认不出来是什么字,而且字与字之间连体过于频密,有的地方不易辨认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草书也是写出来为了给人看的,如果别人都看不懂你的字,那么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草书。
草书虽然可以草一点儿、糙一点儿,但是字的组成部分,能简化的地方可以简化,不能简化的地方就必须保留主体轮廓形态,以便于识别,而不是随心所欲,如脱缰的烈马。
图片一,你的毛笔字通篇给人的印象,好似许多大虾的胡须,又细又长且呈现圆弧状,单调且不富于变化,毛笔字的笔划该长则长,该短则短,该粗则粗,该细则细,抑扬顿挫,方能显现力度上的变幻,形态上的多姿。
图片二,你的硬笔草书也不像是草书,字的形态又高又瘦,架构过于紧凑并且扭曲,算啦,我的评论就说到这儿吧!
这是书写,不是书法,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自己误书写为书法,还发到今日头条误导他人,实不该。
在古代,汉字书写是文化人个个会的,无人拿出来显摆。只有掌握了从书写升华为书法的笔法,写出了反映人格和天道的书法,才能成为艺术,供人们和自己观赏收藏。历代的书法传下来成为一部书法史。至于古代的实用书写,一般的称为民间书写,官方的称为台阁体、馆阁体,如传到后世可以作为文史资料参考。
所以想学书法者,请先弄懂了什么是书法,什么是书写,然后再动手,否则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南辕北辙学书法,赔了纸墨和功夫,内行不屑一顾,外行浑水摸鱼。现在所谓书法,大多如此,常闹笑话。
恕直言,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作品欣赏硬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作品欣赏硬笔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