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三体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三体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征明楷行草俱佳,为何书法名家里没有一席之地?
说文征明在书法名家里头没有一席之地,这句话是有点过了。文征明,就像你提问中所说的,楷行草三体俱佳。唯一遗憾的一点就是他没有创新出属于自己的一种书体。而这一点正是使用他没有在第一阶梯的书法名家里头。
文征明算是一个全才的人,他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被当时的人称为是“四绝”才子。
他的书法是跟李应祯学习的,绘画是跟沈周学习的。在绘画方面他跟沈周共同创立了“吴派”画派,在中国的国画史上,沈周、唐寅、仇英跟文征明合称“明四家”,又称为“吴门世家”。
文征明的书法最早拜师李应祯,后来他广泛学习了前代的名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五种字体都各有造诣,尤其擅长行书和小楷,他的书法温润俊秀,法度严谨但又意态生动,虽然没有雄浑的气势,但却具备了晋唐书法的风致,有一定自己的风格,但是又那么的明显。他它的小楷笔画婉转,节奏缓和,跟它的绘画风格相结合,在当时有明朝第一的称谓。
总之,
关于文征明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的确是有些遗憾,他五体皆能且造诣非凡,但是在书法的第一阶梯却没有他的名字,主要就是创新二字所导致的。但是,这一点上来讲,也算是必然的规律吧,中国自从文字的出现到现在,历经将近4000多年,真正能够在书法史上第一阶梯的位置,出现的名字也是寥寥无几。
有时也在感叹这种形情,书法的学习,自娱自乐、悦人悦己就可以了。
感谢您的邀请!
文征明在楷行草上的建树,书法史上曾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诸如史上将文征明同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杰”。文是吳派中第二位大家,其书法在明代中期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后人在书史上对其着墨较多,己经列入名家之列。
文征明的楷行草各有造诣,但最擅长行书和小楷,其书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特点。其小楷笔画婉转,节奏缓和,有“”明朝第一”之称。文征明同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又合称为“江南四大才子”。
后世将“吴门四杰”,“江南四大才子”的美誉授于文征明,可见历史已经充分肯定其书法名家的地位。
凭心而论,如果把文的楷行草与王、颜、柳、欧、赵和怀素、张旭相比,其草书远不如怀素,张旭;行书更不敌二王颜真卿和赵孟頫;楷书确实不及欧阳询和颜真卿。文的行草虽有温润秀劲一面,但总体上气息滞结,气韵不够贯通是其硬伤。因此,入名家之列己是高就,要与王羲之等诸大家比却相差甚远。
此乃一家之言,不妥之处请指正。
以下是本人临文征明小楷《落花诗十首》,请书友们指正。
练字行书谁的字帖好?
王羲之
王羲之的行书是历史上最好的,王羲之行书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笫一行书。王羲之,字逸少,因官至右将军,又称王右军,真行草三体兼精,尤以行书最为著名,增损古法,开创新体,为后世立极,为后世所称道。王羲之行书字势雄逸,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
王羲之行书字帖,有兰亭集序,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圣教序虽为集字,但包含了王羲之行书的精华,是怀仁和尚历数年而成,也是学习行书最佳的范本!
行书就是楷书的快写吗?没学过楷书能不能学行书?
练行书的话先练楷书比较好,以楷书打好基础,这样练行书时也会轻松很多。
其实书法都是在考验怎么用笔,笔用的好不好,笔用的稳不稳,笔控不控得住,这几个问题上。而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你的书法,自然也就会小有成就了。
其一 楷书可算是作为书法的起步和入门了。一般我们在学其他字体时,我们都会在之前学楷书。不为别的,因为楷书能很好的让人学会控笔。楷书不比其他字体,可以随意,可以潇洒,相对于来说,楷书更偏向于工整、正式,它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是有着要求的,而且书写起来也是需要下功夫的。
其二 每个书法老师在教学生书法时,首先便教的是学生写大楷。大楷的端正和工整对学生也是一种考验。当你大楷学好之后,这时候你对笔的掌控能力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底了。当然这是毛笔,但书法都是想通的,钢笔字也是一样的,笔划间的轻重、停顿都是一样的。
其三我们通常以大楷作为底子,再开始学习其他的,例如:隶书、行书等之类的。一般书法老师都是在将楷书学完后,再教行书,然后再是草书。为什么不先教行书就是因为还没有那个底,就像房子连地基都没打稳的,这房子又怎么会稳。即使你房子上面再怎么费功夫,但还是感觉没那么踏实。再者行书与楷书的联系还是蛮大的,我们从简单的再学到难的,这也可以让我们学起行书来更容易。至少之前的底子还在,怎么练都会比直接去练行书要来的快。练书法就和做事一样,还是一步一步来比较好,这样脚踏实地,心里也比较踏实,当然你也可以跳级,不过你得花费更多的努力。只有勤学苦练才能练就好的行书和楷书!
行书并不全是楷书的快写。行书不同于任何一种书体,然而行书却兼有篆,隶,楷,草,碑书法的多种笔法特点。既然专论楷书与行书的关系,那么准确说,行书是楷书的流动书写。
片面的以为行书就是楷书的快写连笔。就导致只追求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表面的联系。忽视了毛笔在运笔过程中不断交替出现的关键特性。笔锋的提和按。顿挫。缓急,粗细等艺术规律。只是追求快写或连笔。就相当于把毛笔当硬笔来写。从而失去了毛笔最宝贵的艺术特性。满纸飞白飘洒,牵丝连笔,而自己却觉得比例不够深入。有种一顺势写下来,倒是快意,就是当止都止不住,自己都觉得那块不对劲,使不上劲的感觉。
明代有一本书法名著叫《书诀》,其中对行书概括的比较全面精彩:"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行云流水,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翻译过来说就是行笔流动不停,笔画不僵硬刻板,生硬。转笔萦带要轻重缓急适当。就如同流水云飞一样气息贯通。古人这几句话基本就点到行书要害。
没学过楷书,并非不能写行书,只是说学好楷书,就会为行书的书写打下坚实的笔法和结构基础 ,为行书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打开行书上提升的空间。
原因是行书是讲究连续性的书写,如果绕过楷书直接学行书 ,对一些行书省略了的楷书笔画写法就会忽略掉,容易造成法"夹生饭"。
没搞懂笔画的来龙去脉。如下图分别是王羲之兰亭序的行书"興(兴)"。欧阳询楷书"興",
如果练过楷书,就能领会迅速掌握行书"兴"的牵丝连线笔法特点,知道那些地方提那些按,那些一笔带过,如果没体验楷书训练,就会分不清笔画写法只知一笔带过的连笔,写不出提按转折点的节奏和中锋用笔力度。
而且还有一点,没有楷书的中锋用笔训练,一笔一划的书写,就容易写不扎实, 所谓"立"不起笔,用力过猛"大刀阔斧"会流入江湖体势,想学的飘逸深入不进笔锋,则会越写越油滑。也就是常说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书法也一样,总感觉欠点功力。
行书不像楷书可以字字独立,而是必须上下左右有呼应,特别是一个字的结尾就要尽快接应下一个字的起笔。保持平衡中的变化和不平衡,欹侧跌宕,相应得趣。
才能得到行气不断的贯通。然而行书又不能全是连贯,中间也要讲究节奏感,行断而意连,有缓有急,有行有留有驻笔,宛如一幅旋律优美的乐曲,给人以美的享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三体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三体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