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待字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待字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下图这种字缺点什么?
这字写得很好!很有劲道,方圆兼济,有起、收笔之分,腕力很強,有良好的硬笔书写能力!看得出作者是下了功夫的,功力不错!
建议:方笔有点多,可适当增加一点圆笔技巧。可以增添作的艺术性!可谓阴阳兼备也!
业余可参考一点苏轼的风格,可中和一下!笔者研习硬笔字多年,一点小建议供您参考!谢谢!还望高手共同讨论!
谢谢邀请!我也只是书法爱好者,不是***,有一说一。
这字就是典型的“自由体”、或者被戏称为“江湖体”,无论什么名称,并不重要,题主也不要太介意,大家其实都差不多。
所谓的“自由体”,就是有太多随性发挥的地方,而且没有书***底,或书***底较为薄弱。
题主的字,在学生时代算是中上水平了,尚有很大提高空间。有如下特点:
而题主起笔时“顿”一下,结果用力过猛,几乎就是“横折”了,这样写感觉并不好看!也就没有书法美了。
从书法角度看,问题还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可以正楷、行楷交叉练习,互相促进。单单练楷书,你会感觉无聊,并且最终写的会呆滞,而若直奔行楷,楷书功底又待加强。所以建议行书楷书一起练。
笔画多练一下,注意提顿、轻重、若是笔画能练好,硬笔书法同样能写出弧度、粗细变化、笔锋的,当然,这是需要功底的!
每个字都有重心的,可多留心每个字的构架。
学行书三年,就这字师友们能指导一下吗?
首先,还要是鼓励一下这个老师的这种精神,自学书法,能坚持三年,在这个高节奏的社会,能静下心来,拿起笔写字,还是值得肯定。
但是,从你的作品来看,说一句比较直接的话,应该还没有入门(望理解,说的比较严重些,但这是实事,之所以说的重点,是想让你不要再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个人建议:
1、到书店选本自己喜欢的字帖,潜下心来认认真真的临写,你喜欢行书,可以从王羲之《圣教序》开始学起。
2、有条件的话,找一位至少省级会员以上的老师,跟着学习。如果没有条件,网上也有很多相关的临习视频,可以看看。
3、有机会,多去看看书法的展览,特别是高级别的展览,现场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4、不能超之过急,书法不能立竿见影,只能是不断练习,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提高。
看了你学行书三年后的书法作品,我觉得你对学习书法还是有浓厚兴趣,而且能坚持三年练习行书,并有一定的基础,这些都是你的长处。
你的不足之处在于:学习书法的步骤不对。学习书法的步骤和学书者的目标相关,我建议:学习书法先从楷书入手。习楷先写大楷,大楷写到一定程度后,再写中楷,中楷写到像样了,最后再收敛为小楷。大楷最好从颜体入手,中楷当从欧体入手,小楷从钟繇,王羲之的帖子入手。
选准了习楷的方向,就要坚守定力,全身心投入,在楷书上下苦功夫,待临习楷书像样了,便可临习赵孟頫的行楷帖,因赵的楷书多有行草意在其中,这样有助于你自然完成楷到行的过渡。
以上仅为自已学书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以下是本人小楷习作)
无练字基础,想学行书,临谁的字帖比较好?
初学行书我来给你推荐一本字帖如何?
“怀仁集字圣教序”和王羲之“兰亭序”二帖结合临习,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怀仁集字圣教序”具有“楷书的形,行书的神”,故而,作为初学者更容易上手。为什么还要结合“兰亭序”呢?圣教序为碑帖,缺少入笔运笔和收笔的动作点,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能准确判断,“兰亭序”是墨迹本,能清楚地看到这些动作点。
具体如何临帖和选帖,也不可大意。
祝进步!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同道斧正为盼!
准确的说学谁的字都不好,没有楷书基础学行书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但即使学了也消化的比别人慢!所以建议您楷,行同时学。我有个朋友这样学字,效果也很好!初学行书我还是不建议您学兰亭之类的神作。即使是圣教序也不建议您学,结构和笔法都太丰富,初学者很难掌握!我推荐您先可以学下成亲王的行书!笔画简单明了,字体雅俗共赏。待有一定的基础再去临兰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待字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待字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