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手机北魏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手机北魏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是唐代鲜卑族的书法艺术,你同意吗?
这个问题有点莫名其妙。
从楷书发展的历史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体系:汉楷、魏楷、唐楷。题主所言“鲜卑族的艺术”应该是指魏楷系列,它是鲜卑族进入中原后,通过学习汉楷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书体。成型并盛行于北魏时期,多见于墓碑、造像、石刻之中。
魏楷用笔多方正,古朴率直,恣意挥洒,运笔自由有余而法度不足。可以说魏楷是学汉楷而没学好,自由发挥出来的。
而楷书作为一种书体,萌于蔡邕,成于钟繇,经二王的发扬光大,已经成为一个很完备的体系了。钟、王的楷书也成为后世师表。从隋智永到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无不奉二王为圭臬。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裴休等无不是在初唐书家的成就上进一步发展而成。
当然,魏楷出现在唐楷前,唐代书家肯定对魏楷有所借鉴,但从用笔、结字上看,两者师承远不及与汉楷的明显。也可以说唐楷是汉楷的好学生,而魏楷是汉楷的懶学生。
所以说唐楷是鲜卑艺术有点牵强了。
北魏楷书十大名帖?
1. 《郑文公碑下碑》
2. 《张猛龙清颂碑》
4. 魏碑《高湛墓志》
5. 北魏《元怀墓志》
6. (北魏)楷书_张猛龙碑
7. 北魏《元倪墓志》
8. 魏碑《刘根等造像》
9. 北魏《元桢墓志》
你们见过笔法结字最好的北魏墓志铭碑刻是哪一个为什么?
大家好,我是景行书苑。近来,一直在学习魏碑,一起交流一下。
北魏墓志是魏碑楷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以小字出现,较为常见的有《张玄墓志》《李璧墓志》以及元氏墓志系列。
谈到笔法结字最好的,我觉得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固定的标准。
我比较喜欢遒美朴秀的《张玄墓志》,一直坚持临习,其隶意明显,较为高古。
近些日子,涉猎一些其他魏碑,其中《李璧墓志》更为丰富多变,方笔颇多,元氏墓志各具特色,风格各异。
总之,学习魏碑如果喜欢墓志,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一个经典深入。
景行书苑旨在建立一个传承专业学习理念,展示景堂书法日课,分享文化艺术感悟的交流平台。我将始终秉持这一宗旨,努力把更多更好的临帖和创作作品展示给朋友们,坚持每日更新。欢迎关注景行书苑,欢迎点赞、评论、收藏、分享、转发,谢谢支持!
景行书苑设立“景行书友会”与“景行书学院”两个圈子,欢迎加入一起交流学习书法艺术,欢迎定制收藏景堂书法作品。
我国的墓志从三国开始萌芽到了北朝进入高峰时期,北朝墓志又称魏碑,这种魏碑墓志主要涵盖了北魏时期洛阳出土的***以及贵族墓葬出土的墓志,主要被称为忙山体或洛阳体,另一种为邺城出土的东魏北齐时期的***墓葬和贵族墓葬出土的墓志。该时期的墓志我个人觉得更为漂亮,书法造诣更高,影响之后隋唐楷书更深。可以说是隋唐高峰时期的楷书前身。没有邺城的魏碑就无唐代的楷书!唐楷是它的直接演变。主要代表有磁县的三高碑。即东魏时期的《高翻碑》《高盛碑》北齐的《高肃碑》也就是《兰陵王碑》这三通碑代表了东魏北齐时期书法的最高成就。也被称为唐代楷书的鼻祖。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因为墓志碑刻用的工具并不是笔,“透过刀痕看笔痕”得小可功力可以达到。而且北魏墓志碑刻太多,各有千秋,要说哪个最好,实在是太南了!比如:
《张黑女墓志》
《元顼墓志》
《元绪墓志》
《元钻远墓志》
能探讨墓誌中的笔法问题这是好事。原因是在北魏墓誌中有刻的和沒刻的两种。刻成的墓誌,如刻工好可以留下笔法的痕迹。对于研究笔法的根脉很重要。再参考未刻的书丹会有益处。至于其它北魏刻石因为失去了书写痕迹,老先生们把这个归于剑锋之作。并言剑锋不可代替毛锥。
谈到笔法结构最美的北魏墓志书法,人们往往不约而同就会说起《张黑女》,《张猛龙》,甚至魏隋过渡时期的《董美人墓志》。
其实这些碑刻只是传播的极广,特别是发现出土的较早,捷足先登。先出了大名,正像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早了就一步先,步步先,及早被人们临摹,孰知从而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位置。
后来新出土的, 即使笔法结构再多优美漂亮,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所以只是名声不大, 实际书法艺术的水平,并不逊色一点,甚至超过他们,如《元略墓志》。
欧阳中石的恩师,现代著名书法家吴玉如先生一生对此碑爱不释。此碑刊刻于北魏建义元年(528年),近代辛亥革命时期,才在河南洛阳安驾沟出土。
《元略墓志》书法笔致劲丽隽秀,清雅流美,一出土就得到书法家们的推崇。吴玉如先生认为,《元略墓志》用笔与王羲之《兰亭序》及手札笔法,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结构似不同,实则由质而妍,亦自然延续。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墓志书法,名《北齐于孝卿墓志》,时刊于北朝末期。笔法静朗干爽,结构飘逸健雅。直接与后来刊刻的《董美人墓志》相濡沫。从中可以看出笔法特点上承秦汉篆隶血脉。下开初唐楷书风尚。古意盎然。高贵出尘。
如下图,"军,无,玉"的横画,一波三折,明显沿袭了汉隶八分的笔法特点。
而下图,"以,永"的撇和捺,则能看出唐楷的端倪。
黄庭坚说过"书要拙多于巧。涩多于滑"。才能"运雕龙于笔端"。得古意盎然的气象。现在人写的书法,却难有耐心和静气,沉下心来临摹魏晋古人法帖,结果适得其反,笔法难得深入,有高古意象。而多观读这些碑刻拓本,则能让烦躁的心绪宁静下来。无论于书法学习 还是修生养性,对我们身心健康都有助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手机北魏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手机北魏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