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不字的小篆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不字的小篆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的组词?
组词 不可思议
相关例句
1.他孤身一人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了十三年,真是不可思议。
2.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不可思议。
3.这篇论文,是我几个月的心血,发表后却是湮没无闻,这个结果简直不可思议。
不是,不用,不要,
“不”,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不”是“胚”的本字。甲骨文“不”字的横画表示地面;下面的须状线表示***萌发时首先向地下生长的胚根。后来***借为“丕”,后来陆续在商朝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秦朝小篆中发现,“不”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不见、不要、不是、不行、不解、不怕、不快、不许、不定、不给、不能、不但、不信、不肯、不幸、不必、不料、不屑、不禁、莫不、不啻、不吝、不妨、不恤、不肖、不懈、不断、不图、不仅、不时、不够、不然、不曾、不足、不安、不论、不朽、不已、不止、不得、不满、不堪、不顾、不配、不安、不甘、不免、不凡、不惑、不及、不乏、无不、不齿、不才、不胜、不祥、不日、不平、不忍、
不字一般做副词组词:
1,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组词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勾,不才,不才之事,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不凡,不俗,不服,不甘,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不屈不挠,不仁不义。
2,指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组词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不测风云。
3,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组词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4,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组词如:不客气,不谢。
5,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组词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6,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回答:不(bu四声),表示否定。
组词:不好,不说,不给,不行,不同,数不清,求之不得,漫不经心,不能,妙不可言,恨不得,不恒,不想,不给,卓尔不群,美中不足,等。
不遇四声,发生音变读二声调。
组词:念念不忘,不用,不快,不怕,纹丝不动,不要,不见,不必不信,不是,等。
这种像汉字又不是汉字的文字,是哪里的文字?
是西夏文字,整体全部被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收藏,我国有一个姓金的研究人员认识,说要查看全部资料还要去俄罗斯用照像机,一页一页的拍下来,才能带到国内来研究。
敦煌莫高窟的文物是1908年被英国人用及低的价格在王和尚手里买去,后来日本人也去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物。再后来俄罗斯人就到西夏王陵遗址把西夏时期的文学盗挖出来带回去了俄罗斯。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等。 是党项人李元昊称帝前,命大臣野利荣仁创制。 是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民族文字。并在西夏境内作为国字广泛流传。1227年蒙古灭亡西夏。之后随着党项族逐渐消亡,西夏文也称了死文字。
由于元代未修西夏史,文献记载的缺乏。使西夏的历史和文化面貌十分模糊。直至20世纪初,以科兹洛夫为首的一只俄国探险队,分别在在1908年、1909年在黑水城遗址大量的西夏文文献和其他文物,并席卷而走,至今仍藏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和冬宫博物馆。其中西夏文文献有20万面之巨。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也在黑水城发掘大量的西夏文文献和文物,现文献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文物则藏于英国国家博物馆。法国人伯希和也从敦煌掘走一大批西夏文文献和文物。瑞典人斯文赫定、日本人大谷光瑞先后都从中国获得数量不等的西夏文献。
1917年在灵武县发现共约8000面的西夏文献,其中大部分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另一部分藏于故宫博物院,一部分流失至日本。1940年代,张大千在莫高窟北区发现一批西夏文献,后流失国外,先分别藏于日本天理图书馆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图书馆。
此后又在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零星发现一些西夏文献。
西夏文属于表意体系的方块字,共有六千多字。因是仿汉字而制,多由横、竖、撇、点、捺等笔画构成,斜笔较多,四角匀称,字体饱满。笔画多在十画上下,笔画顺序和书写方式与汉字相同。西夏文书写也分楷书、行书、草书、篆书。楷书用于刻印和工整的抄写,行书和草书用于手写,篆书仅见于碑额和印章。
西夏文可分为单纯字和合体字两大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不字的小篆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不字的小篆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