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行书字体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毛笔行书字体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进行行书章法专门训练?是从字组开始吗?
行书的结构和连带运笔使线条构成各种艺术形态,是便于艺术创作的一种书体。充分理解和认识行书的特点,是我们书写的首要课题。章法练习宜从词组和单句开始,注意字的大小组合,笔锋的走势,字的中锋要处在一条平行线上。
感谢邀请!想把行书写好,章法极其重要。因为我们欣赏一幅作品时,首先看它的整体气势,再看局部每个字粗细变化。如果章法不行,就给人感觉散乱、不联贯等等…
所以临帖时就要注意这个问题,(当然刚入门时,以练习单字多主。)平时要多读名作,认真揣摩字与字的相互关联映带,行距间的穿插避让。做到心中有数,要有那种潜意识。当你创作书写时,那种错落有致,疏密有间的意蕴就出来了!
还有选帖也要注意,选章法极精妙那种,别选集字一类的。比如颜真卿《三表真跡》,《刘中使帖》。米芾的《珊瑚帖》等都很精***。还有写行书时可穿插着练草书,因草书对章法的要求更高,草书有了基础,再写行书就更加得心应手。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经验,大家不妨试一下。
再就是要多写写书札,给朋友写信时尽量也用毛笔,随意书写。心境平和,伴着茶烟琴韵,任手写心,不经意间,妙手偶得,浑然天成,一幅精品就这样诞生了。
历史上好多大作就是这样来的。
下面是我写的诗稿,请大家品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先了解什么是行书?唐代张怀瓘在《书艺》中说:“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
所谓行书章法一般多用纵有行,横无列,或纵无行、横无列两种。字与字之间要有内在联系,行与行之间要有意态呼应,不必故意笔笔相连,贵在气息贯注,笔断意连。通篇字的大小变化、疏密对比、伸缩之宜都要合乎自然,章法要如音乐之有旋律,如诗词之有声律。
章法又称“分间布白”,是研究书法全幅布局的方法。我们学习行书章法如王羲之《兰亭序》,终篇结构,首尾呼应。笔意顾盼,偃仰起伏,似攲反正,血脉相连,一气贯注,章法自然天成。还如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通篇结构随强烈的情感起伏变化,有意无意之中,流露出一种自然的意趣,奔赴腕底,作品表现出豪放雄浑的气势。如果过于工整齐正而无变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或过于窒塞局促、疏远神散,就不能给观者美的感觉。
我们进行行书章法训练,如宋代行书大家米芾的章法与他的结字一样能因势生形,旺盛的笔势是交织成攲正相生的章法基调。他常常以下字的重心追随上字的重心,这种既倾侧又紧紧统摄追随的风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米芾貌似颠逸,实则精警过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只需细心观察米芾组成章法的笔势是富有节奏感,如《张长史帖》中有一气呵成六字的连绵,更有笔断意连的上下应接。
我们只有通过多看名家名帖,多做临帖训练,在实际创作中多注重通篇的章法布局,才能有上佳的作品。
毛笔写行书一不小心就写成江湖体,需要怎样改进?
说明你临的帖是今人的字,而少临或从未临过古代名家的碑帖。若坚持临古十年,一落笔就有古意,远离江湖体。
老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这意思。另外,要有自信心,当下流行质疑所有显示张扬个性。怀疑千年传统,又缺乏拿得出手的东西。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稍有点自然流露才是真正的创新。就如五谷粮食是传统食品吃它不仅保健康还生气力。如果你创新转食其它东西,你就会生病或吃一口就毒死。
当今的丑书不但毒死自已,还毒了别人。
对于毛笔书法,一定要有扎实的临帖基本功,要不然你本来就是江湖体。所以说书法是一个讲究基本功的东西,并不是玩弄技巧就能写好的。这也是为什么书法能修身养性的一个大原因。所以要好好学习前人帖子,以碑帖为主。这样才会有进步,才不会成江湖体。
书法的造诣不能以风格来区分!
我们要知道,所谓的“江湖体”是从何而来!所谓的江湖体,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流行体,而且江湖体并没有固定的形式和风格,但是它和传统的风格有些不同的是更自由。
江湖体▼
江湖体可以是小清新风格,也可以泼洒挥毫大气磅礴,但是这些风格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没有“章法”,或者说“章法”不够严谨,比较自由散漫,更多追求于形式上的好看而不是章法的森严。
书法的造诣不能以风格为标准。
江湖体虽然有一些致命的缺陷,但是也是一种风格的体现,书法历史上每一种风格的出现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比如说篆书、隶书、楷书、行书乃至于瘦金体,每一种风格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和创新才形成的,甚至需要艺术家一生去研究它。
江湖体也不过就是最近这几年流行的书法风格,离形成正式的“体”还有很长的距离,而且江湖体也是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诞生的,结构和章法也是传承一致,只不过挣脱了传统的束缚,更加自由多变,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也是一种新风格的尝试,只要它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那么它成为一种新的“书法体”也不是不可能。
书法章法是在不停的训练中锤炼出来的,对于一切新生事物,我们要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待它,不要急着去否认它的价值,因为书法得罪造诣从来都不是根据风格和“书法体”来断定的。
谢谢阅读。
关注【文海微沙】一起交流学习艺术文化,浩瀚文海中你我皆是一粒沙子。
一幅书法作品的高低雅俗,关键在于他的格调。格调表现在品质,境界。他反映的是书家的修养、学识与性情,是融入书家的技法后,所表现出来的风格特征。
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讲求的是字内功夫和字外功夫的结合。字内功夫使技法纯熟,字外功夫使格调提升。缺少文化内涵与艺术修养的书法创作,往往摆脱不了“匠气”,甚至是“江湖气”。只有深厚的字外功夫,才能让书法表现出风度和雅致。
书法创作怎样摆脱“江湖气”,换句话说,怎样写出“书卷气”呢?
“书卷气是文人精神、气格、情态修养的展露。”它表现的是一种儒雅风流,于法度之内,又散发出高雅的韵味,它是书法的一种内在特质。
蔡襄说:“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像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创作时要多注重神韵,具体表现在书写时,点画干净利落,锋芒内敛,章法疏朗有致。
另外,书家不受外界干扰,排除杂念,达到无我两忘,心手相畅的境界,视为最佳状态。这更需要书家人品修养和学识的滋养,才能融古通今,笔下生风。
传统文化的修养是书家提升内涵的必修课,只有做好文化积淀,才有可能将书法创作展现脱俗的气质。
我是【写字吧】,期待你的【关注】!
一句话:认真读帖临帖!如果还能写出江湖体那也算本事了。
书法是几千年中华文化沉淀下来的瑰宝,在临帖没有过关的时候千万别闭门造车,相信你的智慧还不可能去挑战几千年古人的智慧,一个字怎么写好看,早就形成规范了,想改变要么就是练成江湖体,要么就写成丑书。
读帖临帖一定要认真,不可认为笔画和结构大致相似就差不多了,我们通常说工匠精神,在临帖的时候就需要这种精神,把一个字精雕细琢,力求100%临摹还原,单个字单个笔画反复练习。
临帖也并不是一个短时行为,大多书家虽早已成名,但是依然穷其一生孜孜不倦的临帖,可见临帖的重要性,书法能自成一体的人自唐宋以来,可以说凤毛麟角,勉强算的话,启功先生应该算一个,他在高龄时也依然秉灯临帖,作为现代学书之人,还有什么不能做到呢?
我见过很多出手就是江湖体的“***”们,他们根本就不会去读帖,更不会有那么多时间静下来去临帖,他们更热衷的是各种“秀”,写给不懂书法的人看,也觉得写得不错,沾沾自得,一旦形成这种习惯,成了老油子,再想改回来可就难了。
如果对书法没有追求,仅仅是自娱自乐,那倒罢了,如果想要有点成就,那还是按部就班的来吧,临帖必不可少。
写一副毛笔行书作品怎样注意字的大小搭配、用笔的轻重、行间的疏密。谢谢?
横不成列,竖成行,笔画较多略大一点,笔画较少略小一点,行气要连贯,不一定要写得太快,笔画的粗细搭配要注意临贴,没有捷径,多看字贴,建议学二王的行书,千万不要学习今人的行书.
所谓創作作品應该是到了火候,自能拿捏方寸,如果不能拿捏方寸,那么还未到達火候,不过是习作,习作不需刻意字之大小,真正的好字往往是意達,和撰写的内容有关,矯柔做作是自我陶醉,自欺欺人终歸淘汰。写字和做事一样,需要认真,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因为没有捷径可走。写字不是素描,除了构体还需要精神!儘管成名成家很不现实,但应该要求自已的步履踩着"家″的脚印,也就是多临多读多看他们的作品,在這方面没有刻板的教授,祗有神领意会,所以感悟才是重要的!讲一则真正名家费新吾的真实故事,费老一生嗜書如命,偏右手废了不能执筆,生不如死,幸摯友汪老星佰(章太炎学生,当代名医、書法家、金石家、園林藝術家)鼓励以左手書,还赠了一方親手篆刻的新吾左手,新吾者新吾也。新吾不负汪老厚望,很快左手运用自如。新吾每习请汪老评点,汪老是很固执的老人,要求他纯書,则行是行楷是楷,草是草篆是篆,但费老行草混杂己形成了自已的風格,汪老懒得再批,将其习作置于字篓,不再理会,被汪老高徒饒一航(当代中医学家)全收了,敝人也要了几幅。事实证明费老的书法是成功的,但汪老要求也有理由。但同时说明了凡事臻熟,不拘一格可隨意发揮,当然除了功力还需注入心力。
写一副毛笔行书作品怎样注意字的大小搭配、用笔的轻重、行间的疏密。谢谢?
所谓創作作品應该是到了火候,自能拿捏方寸,如果不能拿捏方寸,那么还未到達火候,不过是习作,习作不需刻意字之大小,真正的好字往往是意達,和撰写的内容有关,矯柔做作是自我陶醉,自欺欺人终歸淘汰。写字和做事一样,需要认真,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因为没有捷径可走。写字不是素描,除了构体还需要精神!儘管成名成家很不现实,但应该要求自已的步履踩着"家″的脚印,也就是多临多读多看他们的作品,在這方面没有刻板的教授,祗有神领意会,所以感悟才是重要的!讲一则真正名家费新吾的真实故事,费老一生嗜書如命,偏右手废了不能执筆,生不如死,幸摯友汪老星佰(章太炎学生,当代名医、書法家、金石家、園林藝術家)鼓励以左手書,还赠了一方親手篆刻的新吾左手,新吾者新吾也。新吾不负汪老厚望,很快左手运用自如。新吾每习请汪老评点,汪老是很固执的老人,要求他纯書,则行是行楷是楷,草是草篆是篆,但费老行草混杂己形成了自已的風格,汪老懒得再批,将其习作置于字篓,不再理会,被汪老高徒饒一航(当代中医学家)全收了,敝人也要了几幅。事实证明费老的书法是成功的,但汪老要求也有理由。但同时说明了凡事臻熟,不拘一格可隨意发揮,当然除了功力还需注入心力。
横不成列,竖成行,笔画较多略大一点,笔画较少略小一点,行气要连贯,不一定要写得太快,笔画的粗细搭配要注意临贴,没有捷径,多看字贴,建议学二王的行书,千万不要学习今人的行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行书字体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行书字体设计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