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转换篆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转换篆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解决篆书楷化的问题?
篆字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不像楷体字有很多不同的变化,其基本组字的方法,是用点、直、弧三者,笔画粗细一致,起止都要藏锋,向左撇出的地方并不用撇,向右用捺的地方也不出捺,一概是曲笔弧线结字。
篆字中有内抱和外抱之分。弓之背向外,弦向内者,指内抱,谓之“相向”;背向内,弦向外,指外抱,谓之“相背”。两者各有体势,不可等而视同。相向者虽向内抱,但两部分皆有独存之势;相背者虽向外分,但两部分皆存联络之形。
篆书除了横竖之外,还有许多不同方向,长短的弧线。圆弧的笔基本原理,和横竖画是基本相同,只是起笔,行笔,收笔要随弧势的变化而变化,基本弧线的变化,可以理解为左右半圆线。弧线在运过程要随弧线的运行略有捻笔,以保持笔锋的中锋状态。篆书在直线和弧线的基础上,可以引申为各种直线与弧线组合变化的线条。
篆书的楷化问题最主要是出在笔法上,如何解决?下面从笔法的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起笔收笔上:
篆书是逆入藏锋圆起圆收,不能像楷书那样有顿笔,也不能露锋。如下面1、2。
(二)转折上:
篆书的折画不同于楷书,转折时不要用力顿笔,而是稍提笔捻管调锋转向,顺势而下。必须注意的是篆书的折画是一笔画,是在转折处改变了行笔方向,并不是两个笔画的相连接。楷书的折画则是转折处顿笔调锋转向,有方折角,篆书的转折处不能出现这种方折。如图3、4。
(三)行笔上:
篆书的行笔要始终保持中锋行笔,粗细一致,不能像楷书有提按变化。
学书法可以从楷书直接到草书吗?
谢头条邀请,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我认为楷书可以过渡为草书,重要的是“过渡”二个字,这里面大有奥窍。可以说,历史上书家擅常楷、行、草的不少,这个个人系统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到他的书体内部结构中,更可以从中把握他的用笔特点和规律以及风格,因此成为我们从他的楷法进入到草法的渡河之舟。比如隋僧智永,他的《智永真草千字文》的笔法兼具楷书的间架,而更多的是笔法上与行书,或草书的相通之处,其中的露锋与藏锋的用笔方法无有二致,只是在行笔中,草书多以圆转的笔势回环相扣,而楷书则与其它所有经典楷书一样,呈方形间架,但这种区别只是外在的形态,可以说,只要从智永楷书入门,只要把握了他的草书书体结构,就能登堂入室,进入到草书系统中,而智永又是二王一派的正宗传脉,从智永又能直接晋人的源头,“书不宗晋人而徒成下品”,这个路径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
我认为是可以的。草书***孙过庭在书谱中写道“至如初学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险绝。”平正者楷书也,险绝者可草可行,而更多的应是草书。若有了较好的楷书基础,进入草书,无任笔法架构(险绝之势)都会比较规范。书谱又云:“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此可见楷书与草书之间之关系。至此可见有了楷书基础是可以直接学习草书的。
学习书法从楷书直接去学习草书是可以的,但是没有必要如此去做。
草书在古代可能和楷书一样易于具有一定文化者的辩识,但对于现代人来说,能够实现对草书的辩识这越来越少,除非你是书法家亦或专门研究草书的书法家。
草书的意义在现代更多的是欣赏而不是使用。所以学习书法,学习草书远没有楷书和行书使用。对楷书有较扎实的基础以后与其涉险学草书,不如学行书,更多一些使用性。
学习草书,必须有楷书基础,当然有隶书、行书更好,这样才能有源有基础有根基,能够更深入精准理解草书符号的来龙去脉以及含义是什么,明白草书中一点一画一个曲折符号源于何处,是如何变化省减概括出来的,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精准理解和把握草书符号与字形。
虽然说草书中有许多字形并不一定是直接从楷书而来,但楷书中的点画线条偏旁部首还是和草书有一定的渊源的,能够从中看到相互的影子的。
也可以这样说,隶书之后演变成了草书与楷书,但其中不乏相互的影响,与现在我们仔细看楷书,仍然是可以从中发现草书符号的来龙去脉的。因为楷书毕竟源于隶书,亦可能草书。他们是相互影响的。比如现代的简化字,就有许多来源于草书或草书符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转换篆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转换篆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