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灵飞经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灵飞经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钢笔临习《灵飞经》大点字还是小点字好?
《灵飞经》相传是唐人钟绍京的小楷作品,其章法为纵有行、横无列。整篇字的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变化自然,虽是楷书,亦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的气韵,妙趣横生。《灵飞经》以其秀媚舒展、沉着遵正、风姿不凡的艺术特色为历代学书者所钟爱。钢笔临习《灵飞经》应该大点字较好,这样更接近原帖大小,又因为原帖字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用米字格临习时,较小的字写略大些、较舒展的字写略小些,这样在米字格的整篇幅上更协调吧!等离开米字格的练习时,再按照原帖的参差错落,尽量临习出原帖的气韵与精髓!
《灵飞经》是毛笔小楷,本身字体1.2厘米左右,无需放大或缩小,直接用钢笔临写原大就行了。
硬笔书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艺术类,一种是实用类。艺术类的,就是完全模仿毛笔字特点,突出棱角,多用于写书法作品。这种字,如果用普通钢笔或中性笔临写,想表现毛笔韵味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除了加大提按幅度以外,还需手***取一些***办法,比如在书写纸下面垫上一块儿软质合成革之类,用以增加笔尖起伏和手感舒适度,能写出粗细变化大的笔画。若用弯尖钢笔(弹力好的)容易一些。不过,这样写出来的字,虽然有艺术美感,但书写速度慢(只要快写字就变形),只能自我***或参展比赛,平时办公作业用不上。实用类的,正好与其相反,笔法动作简约,行笔速度快。用普钢笔和拷贝纸、书写纸练就行,临写时,不必理会原帖的棱角(省略掉),直管像平时书写那样,重点是熟记字形结构。为力求写好写快,笔画起止和转折处千万不要“顿笔”,只需将笔尖适当停驻一下,随即快迅行进即可。这种字,看上去似乎缺少艺术性,但是,恰恰如此,正适合日常工作学习所需……
上述是我个人一点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对题主和喜欢练字的朋友们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有关练字方法方面的信息,敬请关注互动交流。谢谢!
《灵飞经》本身就是小楷。
还是原大为好,特别是通临法帖。对于初学者,用钢笔临习毛笔小楷,也可略大些,这样便于读帖,看清字的细节。但还是以原大更能体现原帖的神韵。
《灵飞经》有多种版本,主要是石刻翻墨和据说新近发现的墨迹本,也有选字本教程字帖。
建议***用已经编辑好的字帖教程,循序渐进进行临帖,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再进行通篇的临习工作。
之所以建议用原帖。主要是因为接近原帖的的读帖,理解的距离近,容易把握。其实字体略大的字帖,读帖时对于细节方面的理解认识更精确。字小些或原大的字帖易与对单字的结构的学习和通篇章法的学习。有条件可以多备几本不同版本的字帖,学习起来更方便,和利于多角度理解字帖。
在说,这不是根本问题的关键,重点在于对用笔结构技法掌握后的读帖能力。读帖能力精准到位,理解掌握的扎实,做到胸有成竹,心摹手追,以意自如挥运,字帖上的字,大和小不是特别重要。有了以上基础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或纸张方格大小、作品需要自行决定字体书写的大小。
钢笔临写灵飞经,最好选用碑刻版的灵飞经字帖,
用这种字帖练习钢笔书法,笔迹相对来说比较接近。由于钢笔的特性所使,无法表现出毛笔起伏跌宕的效果。只能在结构方面下功夫。把字帖中难于表现出来的细节直接省略掉。如起笔处的虚锋和圆润的点画以及钩角撇捺,进行取舍。如果照模照样的去写,便无可避免的要去描画,既费时,又费力。而且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硬笔书法中,结构比例合适,比笔法更重要。点画结构能表现出原帖的神态来,就可以了。
如果选用墨迹本,受书写工具的限制,根本不可能写出它的形质,而在临帖过程中,都会不由自主的去模仿。结果是伤心落泪。所以,选择合适的字帖,明白钢笔与毛笔本质上的差异,在练习中发挥钢笔造型准确度比毛笔易于掌握的优势,避开轻重起伏变化的缺点,强化结构方面的练习,会收到很好的成效。
大家在书法练习中,有什么疑问或难题,欢迎与我一起交流。关注今日头条,关注子衿,与你分享学习书法的乐趣。
《灵飞经》能当中楷临吗?
《灵飞经》原本是小楷,还是按原帖原大对等练习为好。等把技法精要掌握熟练了,可以适当的写大一点儿像中楷字似的。但是,要尽可能的保持原作风貌,同比例放大。如果用于创作是另外一回事了。
《灵飞经》有两种版本,一个是墨迹的四十三行(局部),另一个是拓本(较多)。如图:
如果把原帖字体放大一倍,字大小相当于中楷了,事实上并不是纯粹的中楷书法,技法不一样啊。小楷以指法主运,腕虚枕。而中楷则需悬腕书写,手法略有不同。即使同比例对等练习,无论是入帖、出帖,难度相当的大。所以,小楷当作中楷练,相当于反串艺术,首先涉及到笔性转换问题。有弄巧成拙的风险。
据我所知,把小楷放大后临写,会产生一些预想不到的缺憾。比如,写中楷用的毛笔性能特点,与小楷笔有一定差异,或多或少会影响笔画质感和字形神***。再者,写成中楷字,行笔速度肯定慢下来了,没有原作小楷那么快,很难把握好韵律感。所以,要有心理准备。
我个人认为,小楷、中楷不单单是字体大小不一样,主要是笔法动作、笔画形制、字体姿态等方面,两者有很大区别。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书法系统。
小楷是书写性很强的书法形式,如写经体、馆阁体、状元体,说的通俗一点儿,就是日常抄写文稿似的。《灵飞经》即属于这类。
小楷多是墨迹的,也有翻刻的拓本。尽管有的小楷帖是摹刻本(拓片),书丹的细节略微缺失,但是,书写技法与笔势来龙去脉的迹象仍然可以看得出来。
中楷,多是刀刻的碑文体。由于是特殊环境下使用的书法表现形式,字体个性比较突出,带有工艺美术性的成份,没有扎实的技法基本功,碑帖中的笔法动作读不懂,导致把笔画写错了,只能模得字形,似是而非,难能出帖……当今很多学欧楷的,就是实例。
补充说明:
小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执笔法、运笔法、临摹法,与硬笔基本上是一样的。尤其是操作训练方法特别简便。如图:
当然可以!我经常就这么干。
放多大,得看你自己咯,因为每个人的习惯是不一样的,俺一般放大10-15cm左右来写。
灵飞经被誉为天下第一小楷,看过***放大版灵飞经的书友都知道,它是经得放大考验的“好同志”,而且还不失真,模样仍然风姿绰约。
初学者不宜一上来就非要用尺子量,欲与原帖整的一样大小,你不累吗?写的时间久了,眼睛累不说,还腰酸背疼脖子痛,有点颈椎病的就更受不了啦。
但是放大临也得悠着点,太大了你可能驾驭不了,这可是考验个人洞察力、专注度的哦,弄不好可就落下东施效颦的毛病咧。
等找到感觉之后就做进一步缩小,通过大量的练习,慢慢的就有点感觉了。
想学好灵飞经,个人觉得要有耐心,信心和意志,有多人问过笔者,怎么练着练着就练进死胡同了?
那是因为你帖临得多读得少,读帖不仔细当然就不抠出自己究竟错在那。只有勤读帖,才能成功破解每个字的密码,精临单字虽然速度放缓,但是往往事半功倍举一反三。
同时,要持之以恒不耻下问,在相关高质量的书法圈子里,多做一些技术交流,有多人指点就少走一些弯路。(文/艺术与运动)
现状是欧体本是小字,可当下欧体教学几乎没见到写原贴大小的。大字和小字用笔肯定不同,重要的是古人很少有写大字的,而现代大字小字都有人写怎么办?小字想放大写必须学其形而笔画粗细必须放大比例,不信你可以把欧体字放大试一试,没一个字是好看的。估计有很多人不认可,等骂吧。
《灵飞经》能不能当中楷临,这牵扯到的问题有很多。我们现在来逐一分柝。
先来说大小的问题。《灵飞经》是小楷,字径在七八毫米左右。中楷的大小在二至三厘米之间。字越大,越要求厚实,把小字放大写,就要把它的很多虚笔改变为实笔。《灵飞经》里的用笔有大量的虚笔,要把它们改为实笔,就不是临帖的问题了,一般的初学者没有这个能力。
再来说虚实的问题。尖锋虚起,古代专业术语叫做“抢”。大家不好理解,我们就直接用现在直观的话来讲容易些。大家注意到《灵飞经》中的横画,起笔处很多都是带尖的虚锋。因为小楷的书写速度较快,虚起能更快的加快书写速度。古人写字是以实用出发,速度的快慢,决定着工作的效率。不能用今天的艺术性去套他们的实用性。实笔就是起笔厚实的折笔。毛笔入纸以后有顿折,有逆入衄锋,中楷以上的字,实笔多于虚笔,字才能写得稳重。虚多于实,字形就会轻滑漂浮,稀疏松散,不实在。
最后,来讲放大的字帖。放大以后的字帖,是整体的字形。在人的视觉观感上,仍然是小楷的感觉。因为它的笔法是无法通过放大来改变的。大家都见过放大以后的照片,照片里的所有景物都同时放大,我们对放大的景物仍然是本身的大小感。但是单独把画面里的某个部分分离出来,他就比实际尺寸大很多。产生出不实际的感觉。把小楷放大成中楷写,大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并不是说《灵飞经》不可以写成中楷这么大。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要去想创造的事。按《灵飞经》原大临好了,掌握了他的用笔与结构特点,然后再去放大,才有能力在虚实的地方适当的改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灵飞经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灵飞经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