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秀气又狂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秀气又狂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哪位老师,推荐一下比较好的行草字帖,或草书入门字帖?
行草:首选孙过庭《书谱》、王羲之《圣教序》及其手札;领悟和天赋高点的(个性)选米芾、苏东坡、何绍基、赵之谦等。
草书:首选《书谱》、张芝草书、二王草书、旭素;第二层次(个性)山谷、王铎、倪元璐等。
谢谢邀请
题主要求推荐一些好的行、草字帖,(行、草名帖浩若烟海)我尝试着向你介绍几种。
行书我推荐《陆柬之文赋》,它具有行楷的显著特点,用笔谨慎含蓄,行笔充实圆润,筋骨内藏,不激不励,上通二王,下延赵、董,是陆柬之晚年的得意之作,是学习行、草书不可跨过优秀范本。
草书学习的优秀范本当属王羲之的草书集字《圣教序碑》,此碑笔法流畅庄重,方圆兼用,体势开阔,轻重悬妙并巧用隶法,很值得学习。另外,象孙过庭的《书谱》,张旭的书帖及宋四家的书帖都是很的范本,不管是哪位名家的帖,若选定了,就一定要坚持临下去,且忌朝秦暮楚,频繁换帖,否则将一事无成!
陆柬之《文赋》
王羲之《圣教序》
苏东坡《归去来兮辞》
行书字帖首选当是《怀仁集王圣教序》这帖是学行书者必学之帖,历代书法有成就者皆对此帖钟爱有加,临习不辍。然后《兰亭集序》;颜真卿的《争座位稿》《祭侄稿》。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诗帖》。如果行书有一定功底,也可临些赵孟頫的诸如《前后赤壁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小行书。
草书首选当是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智永《真草千字文》。若是对草书特喜爱,有一定功底,可学怀素狂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等。窃以为,狂草三大家:怀素、黄庭坚、王铎。黄庭坚的《诸上座帖》《李太白忆旧游》;王铎的狂草书帖较多,可酌选几本。
这些书帖是我所临书帖的大部分,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书家书帖。不过这些字帖也足够临几年的时间了!
我推荐王羲之十七帖。先看帖,不要急着临帖,多看几遍,这个帖子到底好在哪里。从字的大小,提按,长短,正侧,疏密,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维妙的变化。呼应关系,断连等等。然后再临帖。我也是正在学习阶段。再者圣教序必临。个见。
既然这么问了,说明楷书基础已然打好,但是问题需要修正,你应该想问行书和草书,而非行草。既是为了入门,那就纯粹些,时而行书时而草书并不利于你的学习。
看到不少人推荐一堆名家字帖,殊不知有些并不适合入门,一上来就学《书谱》没几个能写好,书法要讲究循序渐进。以下来自《书道拍案惊奇》推荐的行书和草书入门字帖(行一草二),仅供参考。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这是被历代公认的行书入门最佳范本,虽然是碑刻,上面的字的确来源于王羲之。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
碑文选自王羲之各帖,功夫深的人会发现,如知、趣、或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且勒石、镌刻皆当时高手,故此册成为历代书家学习王字的最佳范本。
刘熙载《书概》评曰:“《怀仁集圣教序》古雅有渊致。”康有为则赞曰“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尽管有“结体无别构,偏旁多***借”之疵,但微疵不足以伤其大雅,在王氏书迹流传稀少的情况下,此册弥足珍贵。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遗失,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它在草书中的地位可以相当于行书中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唐蔡希综《法书论》说:“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南宋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
智永《真草千字文》
进行草书匾额、扇面创作时,怎样写才得自然之妙?
谢谢邀请!
匾额,是悬挂于楼阁厅堂之上的横幅作品,也是庄重的远视观赏作品。
1.匾额往往是字数比较少的横幅作品,因而草书书写时无行气可言,大体上可***用轻重的视觉来处理字形的繁简问题,也就是说繁字线条应细,简字线条要粗,字字的关系可用势态来做照应,因此匾额的书写应在每字的构图上下功夫,以求的每个字的自身变化效果。
2.扇面
我们再来说说扇面。扇面书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团扇,一种是折扇。对于草书创作者来说,因为草书以使转为主,字形可以变方为圆,所以书写团扇,似乎很合适。团扇处理四角的字,应特别注意它的势态,以求整体的圆形特点。
3.折扇的章法安排可分为两种,一是每行字数相等,二是每行字数不等。一长一短交错书写的,基本要求是上弧下弧的每行空白要基本相同。
4.所以现在很多形式的草书格局也是别具风格的。在掌握了传统格局的基础上,可以做多方的尝试。
草书大致可分大草、小草、章草,用作匾额我认为不是最合适的选择,若一定为之则以小草或章草比较合适,再者有些字的草书相对雅俗共赏,很多人都能认识。而有些草书则很生僻,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很难识得。若是后者个人觉得不适合匾额,前者可以尽量写得偏行书些以普通人都能认识为基础,再加尽可能写得饱满、高贵些或许也会有不凡的效果。至于扇面,各种书体均能表现出扇形特有的典雅,草书自然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大草写出磅礴气势,小草写出平和之气,章草则可高古,任君恣意发挥。粗浅见识博君一笑。
问一下,好的行草书作品往往是“满纸云烟”,这个效果是怎么达到的?
西晋大文豪潘岳在《杨荆州诔》中写道:
“草隶兼善,尺牍必珍。足不缀行,手不释文。翰动若飞,纸落如云。”
大意是说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般变幻无穷。于是,“落纸云烟”常被用来形容书法高妙,有时也用作“满纸云烟”。
我们先来看看云烟是什么姿态:
书法很有趣,它来自社会实践,又常追求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状态,比如书法似飞鸟、如惊蛇,又如船工荡桨、似担夫争道,等等。而云烟也是书法家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状态。
“落纸云烟”的本义是指行草书尤其是草书中,书写自然 、大小错落、线条多变、墨色淋漓的状态。
比如王铎、徐渭、傅山等人的书法作品。大家与上面的云烟图片比较一下,是不是有一种云蒸霞蔚、水雾迷漫的感觉。
但是现在,只要是形容书法的高超玄妙、变化多姿,也常用“落纸云烟”来形容,且并不特指行草书。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在张大千的山水画中,(图一)。山谷幽深,云气缭绕,变化多端。可以称作满纸烟云。
书法作品中,作品给我们的千变万化,一片苍茫,气象万千,象云烟一样的感觉,就是满纸烟云。
徐渭的书法作品像秋风中飘飘悠悠的落叶,像满天的雪花飞舞,章法上无章可循,纵横错落。结构变化奇特。墨色有层次感,通篇虚实、黑白、节奏处理高超。给人以满纸烟云之感。
徐渭(1521一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中国明代书画家,文学家。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书法作品由徐渭所书。)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就题主的问题来看,我想应该是指一些行草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墨色变化和线条的挥洒飘逸的效果。在书法创作中,线条质感取决于用笔,更准确地说是用锋。提按、使转、切锋、换面等笔法技巧在一幅作品中的应用,以达到丰富的线条质感,而运笔的缓急、轻重、顿挫则用于对不同墨色的表现。
如果追求“满纸云烟”的效果,通常可以***用“饱墨入纸,墨枯笔尽”的方法,而在用笔过程中,需要对行笔速度,轻重、换锋进行配合,这样可以形成丰富的墨色,也尽量避免收不住笔,留不住墨的情况。
另外,还是老生常谈,动笔练手,读帖练心。贴一幅王铎的作品,不知道题主是否说的是这样的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秀气又狂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秀气又狂野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