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统字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统字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入门练些什么字?
行书入门可先练练楷书和行草书过渡的书体一一行楷。比楷书灵动,没有行草使转连笔多。动势也没行草强,基本是楷书构架。如智永行楷《圣教序》。
(智永行楷圣教序)
此帖温雅清劲,流美自然。有行书笔意,字独立而规矩,用笔变化较多。
如二横并列的一横轻、另一横重。撇画轻捺画厚重。主笔长横有的中段细瘦,末端稍顿笔。起笔笔锋入纸切笔动作细微,轻灵婉转。有的长横露锋直下笔,由轻至重,笔画由细渐粗顿笔作收,凌厉劲健。何绍基说他的用笔特点是笔笔空中落,空中住。
(智永行楷圣教序)
结构上较端庄而流丽,平稳匀称,舒展大方。雅俗共赏。苏轼赞曰:"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谈。″
把此帖临好后,就可以临王羲之的《圣教序》,相对来说,经过临智永行楷《圣教序》后,再临王羲之的《圣教序》要容易入手些。
(上图行楷书法作品为智永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我练得行书不多,回答得也不见得精准。
首先巜兰亭叙》我觉得不适合初学者练习,我有楷书基础还那么困难,况无基础的书法小白呢?
如果有静态书法的基础,如会点篆隶成楷书基础的建议练唐伯虎巜落花诗》,他更接近楷书,只有微弱的连带。
赵的楷书一:比较难,二:赵体没有骨气,身为宋朝皇室后人却为元朝卖命。说实在的这和汉奸无两样!俗话说字比其人,所以身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有点骨气都不必学赵!
《书道拍案惊奇》观点:不管是硬笔行书还是软笔行书,都不要选择现代人的字帖。有老师点拨可以直接上手《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自学的话建议用行楷过渡下,推荐赵孟頫《前后赤壁赋》和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字数多,且平正的行楷字帖。具体原因,接下来简单絮叨絮叨,仅供参考。
首先,我不推荐书店里的任何硬笔行书字帖,因为全是现代人所写,学习书法要尽可能的选择优秀的字帖,古代名家流传下来字帖才是首选。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硬笔书法来源于软笔书法,仅书写工具变了而已,结构和笔顺都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你想学的好,即便学硬笔行书还是要去买古代的经典名帖。考虑到硬笔行书的实用性,那么在选择字帖的时候,可以尽量去选平正姸美一路的风格。比如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它的也可以,只是这两本本字数更多)。
行书入门字帖首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用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不过作为初学者,入门周期时间会比较长,如果你有老师时常点拨,那没问题。但如果是自学,我建议先学习行楷过渡一下。这里呢,推荐两本字帖。
第一本,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特点是线条瘦硬,结体婀娜,用笔以弧形线条居多。由于弧线的大量使用,让原本笔直、坚挺的基本笔画显得柔和委婉。起笔时,尤其长横略微多了点逆笔,然后竖切向右提笔。这些用笔让呆板的楷书显得生动活泼,不局限于原有的形式,而这些小笔触和弧线恰恰是行书所需要的。所以,也时常有人说“褚”字是楷书中的行书。
第二本,智永《真草千字文》
可以这么说,凡事见过这本帖子的人,会彻底摆脱“田楷”的审美。什么字是呆板或生动?什么是美术字或书法?智永用这部传世作品告诉你答案。
扯远了,为何用它作行书过渡,主要有三点。
选择行书字帖主要和练习的目的和个人的喜好有关,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写一手好字,那么选择常见的行书字帖照着练即可,如果想要追求更深的造诣,练习的时间也很多的话,一般可以从古帖如赵孟俯的洛神赋,智勇的真草千字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入手,最好不要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因为他是临摹本非真迹,使转不走寻常路,比较难[耶]
曾经听人说,只要把“永”字写好了,其它字也自然会写了。这是真的吗?
永字八法是书法的书写规则或法则,其中包括了汉字基本笔划的书写方法:侧、勒、努、趯、策、掠、啄、磔。
书法讲究起笔、运笔、收笔,同样是遵循永字八法,在起笔、运笔、收笔上的不同,那怕是细小差异,便可能形成不同的书法流派。
比如,绝大多数书家是露锋起笔,而颜真卿是逆锋起笔,在中国书法上独树一帜,创下了雄浑、大气、壮美的颜体,独领***至今。
有一定道理。永字含点丶横丶竖丶撇丶捺丶提丶勾丶顿,汉字的笔画,“永字八法”包含着绝大部分。要写好字必先把笔画练好,笔画是基本功。待笔画看着有力了,飘逸了,活了,美了接下来是字的组合。
笔画组合成字也是写好字重要的过程。重要的是如何按排笔画,字的结构有的需让左,让右;笔画需长则长,需短则短;左右结构恰到好处,上下搭配浑然一体这样写出来的字,就让人留恋了。
人们常说:写字人,别自夸,你先出飞、风丶家。这就说明飞风家三字,笔画不好按排,统观全字想要笔画不长不短,字体不歪不斜,恰到好处浑然一体,可不是一年半载的功夫!
另:现今很多“书法家”不会写楷字,不从楷书练起,提笔就是草书丶狂草,有的别出心裁写小篆丶大篆。如此的书法,外行看着热闹,内行看着摇头。不过,书者自认为:笔走龙蛇丶篆若甲骨!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字八法,它的点画是所有字的间架结构的组成部分,写好“永”字,就能洗好所有的字。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首先,我们要相信“永字八法”藏有关于书法的不传之秘。周汝昌先生认为“永字八法”的奥妙在于教会大家如何写好楷书的基本笔画以及笔画和笔画间的“势”,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问题在于“永字八法”要教会我们什么样的笔画、得到什么样的“势”,却没有说明。
“永字八法”正是一篇设了密的书法内传秘笈,既然是秘笈,就不能只看表面,而应该深入其间,寻找破解之法。而就秘笈来说,古人在设密时即防止了外人的入内,但同时也会防止秘诀的失传,所以它必定会给其期待的读者暗示通幽曲径的“路标”和门径。
“永字八法”有着不同层次的秘密,外秘,顾名思义其秘在外层,即对眼睛所见之物[_a***_]解读,使之内含意义得以呈现。“永字八法”,就是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来阐述真书笔势的方法,其内容包括: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努、挑为趯、左上为策、左下为掠、右上为啄、右下为磔。
稍加留意会发现,“永字八法”有着两套命名:一套是点、横、直、钩、仰(左上)、长撇(左下)、短撇(右上)、捺笔(右下);一套为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前一套名字应该是正名,只要是识汉字者都很清楚,后一套名字则应该是别名,似乎只有习书者才有所了解。正名的原初意为动词意义,即“如何”,很有可能在“永字八法”产生之时,正名已经从原初意义走向了派生意,即“什么”,并且派生意开始居于主导地位。这样的情况在今天依然存在,即我们一讲到横,眼前出现的是一个横的形态,而不再是横的那个动作。一般认为“永字八法”是落在了别名之上,但事实上,要解“永字八法”,必须在正名和别名之间来回运作方可。对于目的在于汉字字义的传递的实用书写,有个样子,只要你“弄”出来就行了,但对于书法艺术而言则不行,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传递文意,更重要的在于书写本身。
在中国传统书法中永字八法的意思是“永”字共有八画,画画不同,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研习书法者在初入门的阶段,力求在练习永字的过程中,能基本的掌握中国书法中的基本技能与要领!
永字写好了,字就好了,这种说法第一个可能是来源于对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推崇,因为《兰亭集序》的第一个字就是"永″字,故而从临习兰亭序的字数的概率来看,永字应该是中国古代学行书的人学习最多的一个字,因为王羲之被尊为书圣,所以学他的字代表了美学和***规范字的统一。第二个可能是来源于写《千字文》和集王羲之字的智永,智永字帖多,混得人人面熟,封面上名字中的永字影响力大也就不难推想了。后来,八十年代出了很多有关永字八法的书,封面上大大永字印刷量是亿万计的。所以,按照大数据来研究民俗的形成还是较科学的,永字只是古代字帖和现代出书帖市场频繁合力的结果,永也是书法消费终端最常见到的那个字罢了。
草书,行书,楷书分别怎么写?
孙過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贯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实际上还是熟能生巧,贵在功夫到家。难的是恒心?坚持数年仍至几十年才可有所进步。也可能一世只是玩玩而已,消磨消磨时间。我就送这种人。
草书、行书、楷书分别怎么写?
楷书写的慢一些,行书稍微快一点,草书再快一点。
三种书体各有其法。楷书的书写规律性最强,故在学习之初,以楷书作为入门的书体学习,能正手脚,学规矩。草书书写最难,故应在有了控制毛笔的能力以后,才能学习。若没有基本的控笔能力就去学草书,就会失于狂野放荡,手下无根,多年用功而不能修得善果。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不要有先学行书的想法。有人认为写好了行书,往快一点发展,就能写好草书,往慢一点写,便是楷书。听起来很合理,但实际上,没有楷书的过程,行书根本就写不好。有人例举现在某某,某某来作例证,不举还更好。现代人的书法,不足观,更不足学。
这三种书体,先从楷书学起,在楷书的学习中认识笔法,笔势,结构,布局等书法规则。最重要的一点,是训练自己的控笔能力。当自己的控笔有了基础,写较快的书体,才不会凝滞呆板。楷书的学习,并不是要把楷书写到一个特别的高度。只要能把毛笔控制住了,就可以进行行书和草书的学习了。
书法,不是简单的拢统的一句怎么写能够问清楚的。从学习到从心所欲,几十年的学习过程,不断的修正,不断的否定,哪里能有一个标准的学习模式,一蹴而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统字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统字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