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瓷的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瓷的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嘉庆年制珐琅彩特征?
1、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2、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3、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4、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5、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6、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
7、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康熙四十年后才开放禁令让其落款。不过必将原用“熙”字改写成“熙 ”字,这个“ 熙”仅出现在康熙的瓷器上。康熙的款识在珐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写款,有红、兰、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匡。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笔。 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匡,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只见兰料款。乾隆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匡形一种,其特点,乾隆有兰料也有赫色料款。
据记载,康、雍、乾三朝以后,到了嘉庆时期,珐琅彩就停烧了。因为当时国力衰竭,皇上玩的这些高档的玩意玩不起了。珐琅彩是一个由西方传入的彩瓷的品种,在康、雍、乾三朝,尤其到了雍、乾时期把它国产化了,当时有一个新名词出现,叫作“洋彩”。洋彩介于珐琅彩和后来传统的粉彩之间,既有珐琅彩的很多特征,也有粉彩的一些特征。当时北京宫廷里确实没有烧造,这是有档案记载的,至于景德镇有没有烧造,目前还是一个谜。
虽然宫廷内部不烧造珐琅彩了,但还是有很多很漂亮的彩瓷。比如这件粉彩瓜瓞连绵纹小罐,是嘉庆时期非常典型的官窑。这上面有一种颜色是嘉道年间非常喜欢用的,就是黄绿色。
瓷器底款是怎样写上去的?
瓷器的款识始于宋代,宋瓷有:内府:二字和:正和年制:款,钧瓷器底内有:一二三四......数目字。元瓷款识惟官窑有:枢府:二字款,民窑有款者甚少,明代款识种类很多,官窑款识:某某年造:字样,亦有:某某年制:字样,清代普遍用制字,用造字极为罕见。题款位置,以在底足内居中最为普遍,高足者有题在足内之边际,也有题在足外层边际的都是横书款。清代瓷器款识较为复杂,有单圈.双圈.无圈栏.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凹雕,凸雕,白地写兰字,白地写红字,楷书,篆书,滿清文,***文等。康雍两朝是楷书盛行时期,篆书极少,乾隆篆,楷皆有,篆多于楷。光绪宣统两朝除仿古外,则又楷多于篆。清代官窑盛行一种四字或六字篆书图章款。一般底款是在胎上塗一层***料质,然后写上兰,红等颜料款识,罩透明釉入窑烧制而成。另有私家堂名款,吉物吉语款等诸多底款,因篇幅之故不多述。謝謝邀答!謝謝编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瓷的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瓷的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