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曲阜小篆字体书法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曲阜小篆字体书法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书法,懂书法,《乙瑛碑》、《史晨碑》、《曹全》、《张迁》四大名碑单字各有什么特点?
汉碑、魏碑和唐碑是书法史上三座碑刻高峰。汉碑是碑刻之发端,其中又以东汉碑刻居多,西汉碑刻较少,其原因在于东汉统治者崇扬儒学,提倡名节孝道,厚葬盛行。
隶书成熟于汉代,在汉武帝时已成为日常手写体,故汉碑以隶书为主。
汉碑数量众多,风格各异:
全称《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辛史碑》。其用笔规范而多有变化,结字方整,字势舒展,向背分明。
整体来看,《乙瑛碑》书风严谨,古朴浑厚,是汉隶中少有的逸品。
又称《史晨前后碑》,此碑两面刻,前碑称《鲁相史晨孔庙碑》,后碑称《鲁相史晨飨孔庙碑》。
此碑用笔严谨,结体方正,字体圆润,中宫紧密,波折分明,温文尔雅。它与《乙瑛碑》《礼器碑》合称“庙堂三巨制”。
全称《汉邰阳令曹全碑》。其用笔平稳,体势舒展,秀丽多姿。圆笔为主,方圆兼备,柔中有刚,精气内含。波磔分明,蚕头燕尾尤其突出。
全称《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又称《张迁表颂》。
其用笔凝练,以方为主,棱角分明。结构谨严,字形方正但不失灵活变化,寓错综于端正之中。波折提按不明显,看似稚拙但精巧有致。
汉隶的用笔都是中锋用笔,逆入平出,横平竖直,突出主笔。但汉碑的结字特点及风格则是多样的。
上图为汉《乙瑛碑》局部
汉《乙瑛碑》的结字特点是:中收中放。都是中锋用笔,逆入平出,横平竖直,主笔突出。《乙瑛碑》是初学隶书者的首选碑帖。
上图为汉《史晨碑》局部
汉《史晨碑》的结字特点是:中收中放,且点画精道,有神***,有雅味。
上图为汉《曹全碑》局部
汉《曹全碑》的结字特点是:体势开张,内收外放,飘逸灵秀,正大气象。
张迁碑比较硬朗、力度大些。
史晨前后碑和曹全碑比较柔和秀美些。
要先了解自己练习书法的目的,如果只是字好看,隶书可能意义不大。
如果你想通过书法修生养心或者通过毛笔更好的诠释自己内心,其实练什么碑帖都可以达到。
就隶书而言,建议顺序是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张猛龙碑。
有功底的可以按照书法风格抽象上的生克来练的。
如果没有基础,建议乙瑛碑、史晨碑、利器碑都可以。
先把平正做好,再去追求一些力度和技巧。
《乙瑛碑》是汉隶中有数的逸品,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别是后半段,***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扣的很紧,尤为高妙。《乙瑛碑》的结字看似规正,实则巧丽,字势向左右拓展。书风谨严素朴,为学汉隶的范本之一。
《史晨碑》结体方正,给人以端庄典雅的美感,较其它几碑的笔势健劲遒逸,更多古朴敦厚的气息。杨守敬《平碑记》云:“碑下一层字嵌置跌眼,向来拓本难于句读,自乾隆已酉(1789年)何梦华将跌眼凿开,从此全文遂显。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
《曹全碑》一、圆笔很多
曹全碑很多笔画的起笔都是圆笔起笔,也是就是转个圈然后行笔,比如横画的起笔,除了方向,长短的区别外,几乎都是圆起。
曹全碑笔画
二、中收外放
中宫的概念就是一个字,很多笔画要往中间靠拢,只把几个主要的笔画伸展出去,从而做到字型不散,积聚力量。这一点上,曹全碑,礼器碑的雅致一路的汉碑都是这个结字方法。
中收外放
三、外拓
內擫是相对于外拓的笔法来说的,这么说吧,就好比一个括号,正括号就是外拓的笔法,反括号就是內擫的笔法,大家所熟知的颜真卿的书法,用了很多外拓的笔法,而欧阳询用了很多內擫的笔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曲阜小篆字体书法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曲阜小篆字体书法班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