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记字体行书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日记字体行书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毛笔字行书要点有哪些?
学习行书的要点在于:要有一定的正书(篆、隶、碑、楷)功底,又有一定的草书功底。
很多初学者以为有了楷书的功底之后,就可以直接学习行书了,在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行书笔画特别僵硬。有的甚至写上十年,也不得妙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学习过草书。
先来看一下楷书,楷书的笔法,以折笔为主,转笔为辅。而草书以转笔为主,折笔为辅。行书则是兼而有之,转折通用。所以说行书是最难的字体。
(楷书九成宫)
(小草十七帖)
很多书法爱好者之所以写不好行书,在于只会折笔不会使转。有的甚至连楷书功底都没有,直接学习行书。所以大部分都学不好行书。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条评论,有一个书法的初学者提出了一个疑问。他说把笔画把横写直,写正怎么就这么难?这种就是属于完全初学,不懂真正的书法。书写唐楷需要横平竖直,但别的字体可就不是了。横从线向上分,一共分为三种:抬头横、低头横、仰头横。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面这一幅米芾写的行书
咋一看东倒西歪,歪歪扭扭。其实这就是趋势问题,通过笔画的方向,笔画的长短变化,使得字势不一,有往左侧倾倒的,有往右侧倾倒的,有正的,有歪的,正奇相生,趋势不同。这是真正艺术性的书法。只学习过唐楷的话,就不懂得取势的问题,因为唐楷呢,他是四平八稳的,偏向于实用性。
我们再来看一下王羲之的《十七帖》他在书写草书的过程中呢,也是有趋势的,取势特别明显,东倒西歪
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笔法、结构和章法缺一不可。我们去看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轼的寒食帖、王珣的伯远帖、杨凝式的韭花帖,这些被誉为天下五大行书作品的书法,可以看到,他们都是笔画、结构、章法的佼佼者,他们在这三个方面达到了完美的融合,高度的一致和统一。由此可见,毛笔字行书其要点:
一、识贴读帖。选择字帖后,首先认识所选字帖,进行认真读帖,做到熟知入心。练习书法的途径不外乎临帖和读帖两种方法,练字的方法就是读帖,行书读帖熟悉后再进行精临帖,这样写起字来才可实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选字临帖时,尽力先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字例进行学习。选择那些笔画比较少的字,这些字,因为笔画少,可以很好的锻炼我们的笔画,不仅使笔画得到锻炼,同时也不会让我们完全割裂了笔画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一举两得。
二、解散楷则 。 练习楷书时,讲的是起笔藏锋,转折处要有提按的变化,钩的笔画要先顿笔再挑出等等,这些要领在写行书是要尽量摆脱和忘记。打个比方,如果把楷书比作武术套路的话,那么行书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从头开始,讲究的是流畅。行书主张书写流畅、合乎法度、气息通畅,字形大致上合乎规范,这就是好的行书。
三、掌握笔画和结字规律。要学好行书必须认真的临摹,还要经过一段时间专门的临摹训练,从基本笔画、偏旁、结构中了解规则,分门别类,触类旁通,从而总结规律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方法。
四、学用结合助提高。行书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适应的阶段,在写不好的时候觉得没面子,没关系,可以在笔记本上练习,也可以在写日记的时候,练习用行书写给自己看。熟能生巧,从一个字到一段字,从几个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渐掌握行书的规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属于你自己的行书风格。要善于从多方面吸取营养,名人题字,商家牌匾,学校老师甚至是同学之间,只要认真观察,都可以找到别人写的好字,学他家之长,来补己之短,时间长了就成了自己风格的字。行书中有很多点画规则可循,尽量多记,多练,为以后提高书写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寒柏陇卧子/答文】
首先,说一说什么是行书,行书分为几种;再分享一下行书的特点和练习要点。
—— 什么是行书?
行书:是为了补救楷书的不便书写和草书的难以辨认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行书的笔势不像草书那么潦草,也没有楷书那样端正,是一种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形式。行书始于汉末,流行至今。
行草:行书中草法多于楷法,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
—— 行书的特点和练习要点
行书的特点在于它的大众化,行书的书写速度不仅比楷书快,而且又比较容易辨认,特别适合书写宣传专栏、通告、布告等,古人用毛笔写文章更是多用行书。
行书的笔画之间出现连笔,如有的由几个笔画组成的偏旁部首,在行书中已连写成了一画或二画的连笔笔画,而不像楷书的笔画总是各自独立存在。
练习写行书,要根据行书的上述特点,像练习楷书必须首先认真练习写好笔画一样,要先写好行书的偏劳部首。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邮票及书法知识等方面。请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其他精彩内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记字体行书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记字体行书设计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