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正确书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正确书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怎样理解写书法时“腕动指不动”?写硬笔也有这个要求吗?
书法中的指与腕,从来都是分工不分家的。书写的指令从大脑发出,信号通过神经中枢必然是先到手腕再到手指,因此“腕为指纲”,手腕运用所体现的书法内涵始终要比手指多得多。所谓“腕动指不动”,意即毛笔书写中指力主要起固定笔的作用,书写的动作关键在手腕。
书写靠指腕臂腰协同用力,书写时腕部动作幅度与字的大小成正比。硬笔书写因单字幅较小,手腕的动作幅度体现不明显,而箝笔的五指动作幅度似乎大于手腕。实质上,五指大多仍起着箝笔的作用,推动行笔、提按、使转的关键仍在于手腕。
硬笔字幅较小,手腕的变化更见于毫末,即便变化在毫末之间,也仍是控笔运笔的“骨干力量”,握笔的五指虽时刻发生“大幅”的位移,却始终靠手腕的控制驾驭。因此,“腕动指不动”的经验之谈,也同样适用于硬笔书法。这个不复杂,行笔中认真体验一下便知。
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写字最好状态是身心放松,肩、肘、腕、指乃至全身协调完成,一味的追求指不动腕动或腕动指不动,是机械的身体是僵死的写的字也是僵硬的,写硬笔也是同样道理,当然具体到小细节会有指不动腕动的如写横,是运腕完成,哪么写竖和捺则手腕不动,拇指食指回拉完成,所以这都要灵活对待,而不是信奉一些书论的教条,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创作书法时腕动指不动是古代善书法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书法秘诀,亦称为“指死腕活”。
为什么说指死腕活是书法秘诀?因为书法由笔法产生,无笔法则非书法,只是书写。书写写得再漂亮好看也只是实用字,古代称经生书(抄写佛经及为人抄书信者),官方书写则称为院体、干禄书、台阁体、馆阁体。这些书写以用指为主,亦可挥肘写,或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把字形写得端正好看即可。但书法的笔法,则只有运腕才能写得出来,才能写得精彩。
这个书法秘诀,有人可能不信,有人压根儿不懂。其实古人早就说了,不过不像我一针见血地強调。
明确说运腕即书法秘诀者有怀素和沈尹默。怀素: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因为能运腕草书才能擒纵裹束。
沈尹默:腕力遒时字始工!他并在书中公开点明笔法即运腕。
本人练书法六十年了,初练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往往忽视,直练了二十多年后在写狂草时终于开悟,弄懂了毛笔与手腕的天作之合与最佳搭配所产生笔法和笔势的奥妙。
毛笔的物理性能,与手腕的生理功能,是笔法产生和发挥即书法精妙的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因素。一切笔法的效果如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等等皆由此而出,如果不是这两者的完美精熟结合挥洒,用其他书写的方法任你练到须发苍白也只是字形的堆积,二千多年来莫不如此。
至于写硬笔则是用指写,实用书写笔非软、字又小,杀鸡焉用宰牛刀。
腕动指不动一般是指写小楷,或是坐姿写字时的一个运笔技法,是指运笔时,手紧握笔,腕随字的笔画运行轨迹而行笔。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你握笔稳定而使笔画不散。但这个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坐姿写字是有捻管技法,为求笔画顺畅自然,还必须做到笔随锋转,否则笔只是一个方向运行的话,笔画写出来就显呆板了。
而硬笔书写时的如果你只是写好字,那只要把字的架构安排好然后这样做就可以了,但要想写出书法的艺术感,就还得同时运用笔随锋转的技法,否则,仅仅是写好字而已了。
书法中运笔的方向是变化的,除了横向、竖向、斜向之外,还有提按、驶转等,什么情况用指法,什么状态下用腕法,酌情处理。例如,硬笔书法、毛笔小楷,字体大小一厘米左右,写横画的时候(其他画横的部分),需要用手指控制住笔杆,意在使笔尖稳定行进,迅速的一划而过,此时,像操控电脑鼠标一样,手从左向右滑动,运手不运腕。写竖向、斜向的笔画时,以指头前后伸缩运动笔尖完成书写过程。
通常,指法主运,腕部虚枕,视情况随机而动。如图:
视频加载中...▲图为本人教学示范——运笔法动作
如果是毛笔书法,而且是3~4厘米左右的字体,书写中常常是指法、腕法协调一致完成整个书写过程,指、腕各负其责,彼此之间是合作关系,指法控制笔锋状态,腕法调节运笔动作大小,以及提按、方向与距离等。并不是单纯的独立的只运指不运腕,也不能光运腕不运指。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潘氏三指执笔法
书写技法、训练方法是永恒的主题,书法实验尤为重要,凡事不要凭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想了解更多的练字方法问题,请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信息。我的抖音、火山、西瓜里面有小***,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正确书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正确书写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