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名人字体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名人字体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是最受大众欣赏的书法之一,这与《兰亭序》的影响有什么关系吗?
我是书法爱好者。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如下:
一是行书字的问题,的确行书是最受大众喜爱和欣赏的书法之一,不信你看看各类书展和周边的书法爱好者或书法大家或者书法名人,一般提笔就是书行书,再则看看周边的人,工作和生活也是行书字为主流。毕竟行书字是最实用、最广泛应用的一个字体;毕竟行书字对笔法、笔画和结字的要求与楷书、隶书、篆字的要求差之千里之外,所以引起众多人书之,无可非议的。
二是行书字与《兰亭序》的影响问题,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待,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天下第一行书,影响行书字至今未衰。但因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爱好,也有不爱好《兰亭序》的,也有喜欢唐代欧虞褚薛的,也有喜欢五代杨凝式、李建中的,也有喜欢宋代苏黄米蔡行书的,估计喜欢兰亭序的暂多,这只是我的猜疑。毕竟行书字一般认为起于东汉刘德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行书法,钟繇之后二王造其极,遂大行于世。但从近年出土的秦代竹简、西汉竹简或帛书,魏晋历史资料和墨迹来看,可以远远追溯至古隶时期,行书完善当推至魏晋之间。不管怎样?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是传承临习最多的字体,当然还有其《圣教序》,还是那话,根据爱好者的喜好不同,选择的行书字体也不同。但我还是建议《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最好范本。因《兰亭序》行书字具有中和之美,不肥不瘦,动中寓静,方圆并用,刚柔相济,富有自然之美、变化之美,疏密得宜,无论在笔法、墨法、点画技法、结构、章法都有指导和模仿的效果,特别是风格气韵,书写意境、流露书写者真情,自然生动、意趣横生,都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关于这个问题,行书最受大众欣赏,我认为主要是行书本身的魅力所致。行书有楷书的严谨而少了楷书的拘束,有草书的流畅而少了草书的任性。大众的审美自然是优点多的那一个。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行书最受大众欣赏的书法之一,这个无可厚非。但是,行书受到大众喜并欣赏,与王羲之《兰亭序》关系不大。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不也是行书吗?难道大众就不欣赏它?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也都是行书啊,难道大众就不欣赏它吗!
所以说, 《兰亭序》只是《兰亭序》,并不是说大众欣赏的行书只有《兰亭序》。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的影响是大了点,但是,做为一个书法家或者是书法爱好者,不要动不动就把大众喜欢并欣赏的书体与王羲之《兰亭序》拉扯在一起。据了解,学习书法之人,还有不喜欢王羲之《兰亭序》的呢,这叫萝卜***各有所爱。 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强加给别人。但是,对王羲之《兰亭序》,我们还是应持敬畏之心的,它毕竟是“天天第一行书”嘛!
世上的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综上所述,大众喜欢并欣赏行书,并不完全是受王羲之《兰亭序》的影响,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不排除受王羲之《兰亭序》的影响。
行书是书法的一种,自古以来是人们常用的书体,主要是因为它书写效率高,比看书书写速度快,比草书容易为大众所辨识,同时也易于抒发书者的情感,故此广为流行。《兰亭序》只是行书中堪称典范的体例,是王羲之为用而写,不是今人标榜的为艺术而生作品。因此,行书作为主流书体,过去流行是因其用,今日流行是因其容易抒情,与《兰亭序》没有直接关系。
行书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书体,既实用又好看,写行书易得手漂亮,写楷书很难做到行书效果,在其中兰亭贡献不少!对行书质量提高很大是事实,兰亭前卫夫人,锺繇,张芝,伯远,书圣长辈们行书都是高手,当时风气,习气都纯正,对书写很敬重,没人敢写丑书,怕人笑话,直到今日行书还是主力。
东汉书法代表人物及作品?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 )人。 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代表作《篆势》、《笔论》、《九势》等。
崔瑗(77~142年),东汉文学家、书法家。代表作《草书势》。
张芝(?-约192年),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汉族,敦煌郡源泉县(今属甘肃酒泉市瓜州县)人,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书之祖",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代表作《八月帖》。
东汉流行的字体是隶书,代表人物是蔡邕,其代表作是《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刻于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刻成后立于当时的汉魏洛阳城开阳门外洛阳太学所在地,所以人们又称这部书为“太学石经”。
石经是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平正直、中规人矩,极为有名,故也称为“一字石经”。
书法名人有哪些?
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广***众长,自成一家,不仅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的丰碑深远影响着中国千年书法,还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精品。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太宗独爱之,《快雪时晴帖》,亦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爱。
书法名人不计其数,比较出名的有以下五位:
1、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2、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 ),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3、苏轼
世代相传的四位楷书大家他们姓名分别是?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赵孟頫(元朝)赵孟頫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其代表作品有:仇锷墓碑铭、汲黯传、福神观记、胆巴碑、兰亭帖十三跋、雪晴云散帖、洛神赋、妙严寺记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名人字体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名人字体行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