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楷书基础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楷书基础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都说楷书是基础,要想写行书一定得从楷书练起,这话对吗?
我回答这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不练楷书也能写好行书。这也是行书大家张旭光先生的观点。
当然有楷书的基础肯定是好的,楷书和行书有好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提按、顿挫、轻重、快慢等技法,它们都有训练,楷书的基础打好对行书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不论学习什么书体,选择字帖、寻找方法是很重要的。看见你练习的是《兰亭序》,帖子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开始学习行书不宜从《兰亭序》开始,因为它是作者技法与情感高度统一的完美作品,里面的顿挫、方圆、提按、欹侧、顺逆锋、牵丝映带等技法作者运用的炉火纯青,尤其是作者感情的抒发、与自然的书写、以及书法技能高度地糅合在一起。建议你先从《圣教序》开始学起,它汇集了王羲之的很多字,接近2000字,是王字的集大成者。
一是它的字多,便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单字,能为我们今后的创作打下很好的基础。二是这里面的字字字珠玑,涵盖了王羲之的行书技法,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来的书法家很多人都学习它,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怎么学习呢?认真读帖,充分了解行书的笔法特点,熟练掌握基本笔画及变化笔画的写法,精准把握每个字的结构特点,攻打重点字、常用字,反复临摹,努力背临每一个字,同时与集字创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下去,吃透这本帖子。这样你就把王羲之的行书掌握了大半,再去学习《兰亭序》就很容易了。练习书法要有侧重,不能随便换字帖,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念,有学不成不罢休的毅力,这两个帖子交替进行学习,你会提高很大的。最后,在临习的同时,加强学习,要学习书法史,书法理论,美学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眼界,审美能力,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如有不妥,请指正!
"草出于章,行出于真,虽曰行书,各有定体,纵复晋代诸贤,亦不相远。《兰亭记》及右军诸帖第一,谢安石、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秾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学,可以兼通。″一一姜夔《续书谱》。
楷书是行书结构的骨架,是行书的根基,练习楷书可以正骨力,正结构。提高功力。增强对法度的认知。才能下笔有源,结字有法可依。学行书不仅要学楷书,其它书法须博学。取篆隶的古拙,草书的纵笔快意,风神洒落。楷书的筋骨老健。其行书才有内涵,有功力。
有一位老师对我说,他练了三年行书,是写得龙飞凤舞,但缺骨力,结构有欠缺,后来又回头从楷书学起,才有了很大进步。
楷书的用笔方法:
一,提笔和顿笔指笔锋运行中的提按动作,提笔轻而笔画细。按笔重而笔画粗。刘熙载说:"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须飞提,用笔轻处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
二,疾与涩。在行笔过程中,不是均速运动。是有快慢节奏的,行笔较快的为疾,行笔较慢的为涩。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节奏变化,不同的风格,因人而异也为不同的快慢节奏变化,有的创作书写较快、有的创作书写较慢,灵活应用。
三,转笔和折笔。在运笔过程中,笔画方向变化,就有转笔和折笔出现,转为圆笔,折为方笔。在楷书中,折笔应用较多,在行书或草书中,转笔应用较多。
(上图为欧阳询书《黄帝阴符经》小楷,纸本,尺寸26.46厘米x7o厘米。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楷书是最难练好字体,能草能篆的人也未必能写好楷书。楷书至尊颜柳欧赵,行书以兰亭序为准。但楷书是练字的基础,尤其是对行书而言是重要的。要练习好行书,有揩书的基础为好,进步能快一些,但并不是说要写好行书非先练好楷书不可。
行书习惯称“我字体”,写起来比较随意,也比较实用。行书一人一个写法,一人写出一个样,但要写好也非易事,除用心勤练以外,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还得有点灵感。就像《兰亭序》,王夫子在此后多次重复抄写,也没有超越首次所作,均不满意。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分别产生的时间?
1、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金文之始,实在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距今约3300年。
3、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距今约2200多年。
4、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距今约2200年。
5、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约形成于汉末、三国时期,距今约1900多年。
6、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距今约2000多年。
7、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在汉末即有雏形,距今2000多年,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我国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因为考古发现那时绝大多数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之为甲骨文。
金文产生于殷商到秦朝统一之前,主要是浇铸在青铜器上,因此也称为钟鼎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文字统一为小篆(因为金文又称大篆),统一后的小篆更均整美观,也便于书写。
小篆字体很漂亮,但书写起来较麻烦,于是到汉代,便产生了隶书并不断发展成熟,更易于书写了。
草书中的“草”,含有草率之意,最初的草书是章草,出现于汉末,由隶书演变而来,是隶书的快速书写方法,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今草,最后到狂草。
楷书最接近于今天所用的字体,传说是三国时期钟繇整理加工而成,经过两晋到唐代,楷书发展到顶峰,出现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一批楷书高手。
行书介于草书与蒋书之间,多数人认为出现在魏晋时期(因为它应在草书和楷书之后),其最繁荣时期是东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相对而言,行书最为实用,书写比楷书便利,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认,因此行书至今仍是普遍受欢迎最常用的字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楷书基础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楷书基础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