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赵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赵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赵构跟宋徽宗谁的书法好?
赵构和宋徽宗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的书法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但是,由于他们的书法风格和特点不同,因此很难简单地比较谁的书法更好。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时期的皇帝,他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为主,笔画流畅,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瘦金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赵构是南宋时期的皇帝,他的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笔画奔放,气势磅礴,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狂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因此,赵构和宋徽宗的书法各有千秋,无法简单地比较谁的书法更好。他们的书法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练习钟繇的小楷快有一年了,问下行书最好练谁的,在此谢谢了?
我觉得最好练赵孟頫的。
赵孟頫早期就是学习赵构的思陵书,中年的时候又学习西晋时期的著名隶书大家,也就是小楷的发明者钟繇。晚年的赵孟頫也是在不断的进步,他通过临摹唐朝时期的书法名家和一些经典的书法碑文,来逐步完善自己的书法技艺。
赵孟頫学遍诸家,但是并没有迷失自己,相反他还是取各家精华,来补充自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赵孟頫书法特点有三:
一是***众家之长,在赵孟頫的书法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名家的书法特点,这些特点都能很好的出现在赵氏的作品之中。这不是简单的糅合,而是结合这些书法的有点,进行有机的组合,这就像做菜一样,只有将食材做到物尽其用,才能烹调出最美味的菜肴。
二是基础扎实,赵孟頫的书法适合书法爱好者打基础的时候临摹,赵孟頫生在宋朝,宋朝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变得有点浮夸,注重技巧,反而丢失了那些基础性的东西。赵孟頫在参照唐朝书法特点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改造,变得更加的复古,注重基础的应用。
三是形意结合,赵孟頫书法特点最重要的就是形意的结合,他的书法在形意结合方面做的非常的不错。赵孟頫的书法结合前人的书法优点,注重形意结合,让书法有了自己的意韵。
(汲黯傳)是赵孟頫小楷代表作。供参考。
首先恭喜这位朋友,小楷写钟繇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近现代中国书坛两位巨匠林散之先生和启功先生都说过,学楷书要从晋人小楷学起。钟繇就是这个时期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缺少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钟繇所处的时代正好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从传世的钟繇作品里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钟繇的楷书多多少少可以看到隶书的痕迹。
从中国书法的传承图谱上看,蔡邕传之崔瑷及女蔡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郗超、谢拙,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阮研、孔琳之,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授于欧阳询、褚遂良。再后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知道了书法传承顺序,自然就给书法学习指明了方向。从钟繇而王羲之是最正确的选择。
王羲之的书法楷、行、草俱佳,尤以行书称圣。学习王羲之的行书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王羲之的行书传世作品很多,但都是摹本和刻帖,是经过二次加工的东西。在这些作品中,公认的入门范本就是怀仁和尚集王羲之字刻成的《圣教序》,这里面字是在王羲之的作品里千挑万选出来的,稍作优化,基本保持了原汁原味,而且刻工精美,笔画清晰,易学易懂,作为行书起步教材最为适合,自古许多书家也都临写过《圣教序》,当代名家中孙晓云、张锡庚更以《圣教序》为根本,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对于行书的字法、笔法有一定基础了,有个七八成像了,再学习其它作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进阶学哪家?主要看自己的喜好,王羲之本身就是无穷的宝藏,能真正领会的没有几个人,但是不能就王羲之学王羲之,容易一叶障目,要触类旁通,可以学学智永、米芾,也可以看看赵孟頫、董其昌,通过逆向学习找到行书的脉络。这里特别要提一下智永,他是王羲之的嫡传子孙,他的笔法、字法与《兰亭序》最为接近,甚至有人认为唐代发现的《兰亭序》就是他写的,也未可知。
至于有的朋友建议直接写兰亭,我都认为要谨慎,冯承素摹本虽然清晰,但是兰亭真伪一直是个问题,历史上临兰亭的很多,但是后世没有一位书法家是以模仿兰亭风格成名的,要深入学王字,倒不如多看看王羲之的信扎、尺牍,丧乱、二谢等帖的价值不比兰亭小,还更有利于理解王羲之精髓,也有利于自我风格形成和创作实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赵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赵构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