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计算的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计算的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字如何,算楷书么?
从字体上来看,它不属于楷书了。楷书即:端正有序,说白了就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没有笔画之间的相连。 如果您想往书法这方面走,建议书法理论知识也跟上。中国书法精深,理论和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楷书以颜柳欧赵四种书体风格为代表,古今文人总结“颜劲、柳骨、欧俊、赵秀”,楷书至今无人能够超越。上面的书法,并非楷书,勉强算作行草,说是书法创新也好,说是随心所欲挥笔弄墨也可。
楷书,又叫正楷,特点:横平坚直,字体端正,是从隶书演化而来。《辞海》中解释说:“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显然,上面那些不是楷书。楷书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这字如何,要看放在那个时代。
要是放在现代人的书法水平中,也算是已经入门,基本的章法已经能掌握了。
要是放在古人的书法水平中,那差距还是有点大。
这字体我的观点看不算是楷书。
楷书是汉字字体的一种,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创作大幅面的书法楷书作品,怎样又快又准确的打格子?
打格子不论大作品还是小作品,都需要先进行一番计算,只有在保证计算准确的情况下打出的格子才有意义。而打格的快与慢由你的个人熟练度决定的,很多的初学者不可能上来就很快,不建议用折格的办法去打格,因为折格折的时候误差比较大,再就是折格会在纸上留下痕迹,普通宣纸折格之后经过装裱折痕会消失,但是如果是再加工纸(蜡染 粉彩)折格以后经过装裱折痕依然存在,影响作品美观。
不是所有楷书打了格子就美观。真书、楷书、隶书作品,字茎不大于十厘米,打格子起到凝聚字与字、行于行之气聚一体。如果字茎大于十厘米,格子打得不好,有画蛇添足之感。
再者,摩崖刻石味道的作品,如石门铭、石门颂,汉牍、造像、郑文公碑等,就不宜打格子。因为这些经典作品,书者以山坡石为纸,以竹木片的空间大小为纸,书者因书写材料的空间位置变化,因位置设字,因字生势,如果这类书体打格子,反而有弄巧成拙,把本野逸跌宕的洒脱气,因为界格,人为堵气断势。
如果书者写的是小字,晋唐中小楷(墓志铭类型,)或者汉碑刻小隶书,界格可令作品有整体一团气的效果。建议不管写啥正书,先折算好格子,先书写所写内容后,最后打格子,为了增强碑刻古朴斑驳的金石味,打格子时线条不能打死线,可根据字的味道来打,格子也要变化,一般市场上的带格子的宣纸,格子都很均匀、平滑、呆滞,适合初学者用。高手书法人,最好不要打格子,字和字,行于行的盼顾生情,就是最好的格子。
庚子孟夏,新野人随记于【归一堂】
书法中“重复字”不好写,尤其是楷书,柳公权是如何巧妙处理的?
书法中常常会出现重复的字,在行草中往往是以符号代替重复字,而在楷书中往往是以改变写法来处理。然而,有些字在一篇中重复多次,你不可能有太多的书体改变,完全可规整的用一种写法即可。比如,《心经》中像“色”和“空”这样反复重复的字较多,我查看了多位古代书法名人的《心经》作品,大都是用一种书体来写,并无呆板之感,古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谢谢邀请!
书法中的“重复字”是每一个书法创作者都会遇到的情况,尤其是楷书,因为笔画清楚,大小变化不能太突兀,处理不好就会出现雷同,失去章法之美。很多大书法家在创作时都会巧妙地规避这类问题,柳公权作为一代唐楷宗师,自然在这个方面也是做的很到位。下面,就以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为例,予以说明。
柳公权其人
柳公权,字诚悬生,于778年,逝于865年,享年88岁,是中国古代高寿书法家之一。柳翁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是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其柳体书法传世千年,同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中国四大楷书大家。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柳公权还是一位大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只是因为其书法名气太大,其诗作就被书法的光环掩盖了。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碑文叙述的是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的恩遇和大达法师的重要事迹。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后刻碑而成。该碑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2013年我曾经到访专程观碑,保存完好。《玄秘塔碑》通篇正楷,共28行,每行54字。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是柳公权“柳体”书法的重要代表作品。柳翁在《玄秘塔碑》中处理重复字的做法
1、相同笔画粗细对比。比如下图中的两个“大”,尽管姿态差不多,但笔画处理上却有了明显的对比变化。第一个字的横画、捺画均比较细,第二个就相反,横和捺都写的较粗,而且两个字的捺脚也有明显的变化;
2、相同笔画不同写法。比如下图中的两个“散”,右边的反文旁,第一个用的是正捺,第二个则写作反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很有趣味。
3、相同的字加减笔画。比如下图中的两个“为”字,在碑中又靠的比较近,为了避免雷同,柳公权在第二个字头故意加了一个“点”,使两个字就出现了视觉上的变化。
书法中的重复字要想处理的不一样,就象王義之在《兰亭序》中处理21个“之"一样,没有一个相同的;象孙过庭在《书谱》处理好多累同字一样千变万化。总之,最好的方法是“以不变而应变。”
在写楷书书法作品中,有相同的上下两个字是一样的,视情况安排。
例如:“绵绵若存”、“水光粼粼”,第二个“绵”和第二个“粼”字就可以点两个点来表示。这是一句话里表示相同意义,但为着重表达或为押韵而重出的字,它有语气上的“重出”效果,完全是相同的意思,是可以的。
2、非“重出”的字不可以点两个点来表示。
例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这里的第二个“水”字就不能点两个点来表示。这是两句话里表达不同含义的同一个字,它没有语气上的“重出”效果,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意思。这时就不可以点两个点来表示。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计算的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计算的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