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谦谦君子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谦谦君子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弘一法师的书法您喜欢吗?
谢谢邀请!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 1880年出生于天津,在他39岁的1918年,进入西湖旁边的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才拥有了“弘一”这个法号。
第一、弘一法师戏剧、书画、音乐歌赋都是专家,多才多艺,皈依佛门后,其它的才艺都舍弃了,唯留书法一事与众生结缘。
第二、弘一法师的书法也因为佛学的修养,去掉的雕饰与行笔的走势,唯一静心,低调不显。顶礼弘一法师!南无阿弥陀佛!
第三、楷书主要取法《张猛龙》,篆书主要学邓石如气势,隶书主要学习的是杨岘方圆兼用的用笔。
第四、弘一***的书法字形瘦长,即使无一渴笔,无一飞白,墨浓如漆,亦不嫌臃肿。如果像苏轼那般取左右横式开张,或如朱耷那般取方圆字态,那极可能给人用墨过丰之印象。上下取势,较好地解决了饱满黑亮和态浓肥腻之间的矛盾。
书法是心灵的迹化。弘一***书法由在俗时的绚烂到脱俗后的平淡,是修心的结果,是***心灵境界的升华。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通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最早将油画、钢琴、话剧引入中国,擅长书法、诗词、丹青、音律、金石,是整个学术界神一般的存在。
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首歌《送别》就是他的作品:
多年以后,演唱此曲的朴树感叹,如果这歌词是自己写的,愿意当场死去……
叶圣陶在谈弘一晚年书法时说:“弘一法师近几年的书法,有人说近于晋人。但是,摹仿的哪一家实在说不出。我不懂书法,然而极喜欢他的字。若问他的字为什么使我喜欢,我只能直觉地回答,因为它蕴藉有味。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其实我的感觉和叶圣陶先生一样,弘一法师的书法给我一种淡雅、从容、谦谦君子的感觉,初看结构并不是很美丽,但是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赏心悦目,可以说弘一法师把书法的质朴发挥的淋漓尽致。
弘一法师的书法由在俗时的绚烂到脱俗后的平淡,是修心的结果,是***心灵境界的升华,出家之前的弘一法师字体写的也非常好,当时的水平已经可以跻身于民国大家的行列,其魏碑书法大气磅礴、刚劲挺拔、用笔果断且多用方笔。
出家以后的弘一法师在性格和人生追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到了书法上,出家以后弘一法师的书法变得厚重圆润起来,不仅没有了斩钉截铁的方笔,笔画都变得柔和起来,连锋利的钩画都显得那么平易近人。这和弘一法师在y佛教上的修为有很大的关系。
弘一法师的书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起中期和晚期,现在我们来一一欣赏,不知道你是喜欢他哪个时期的作品呢?
一:早期作品:
二、中期作品:
法师五十岁左右的楷书是其巅峰状态,极其高妙。过后的书作就开始逐渐不受书法拘束了,不能用书法去理解。尤其是法师晚年的字,不应该用来作为书法临习的范本。
最后,本人内心充满着对法师的敬意。
弘一法师早年写的是魏碑,刚劲有力,大气磅礴,晚年作品网上看到过几幅,有人评价甚高,如进入了一个崇高境界,无我境界,超凡脱俗,但我是凡夫俗子,寻常之人,欣赏不了,故不言喜欢。
悲欣交集四字,上下结构非常奇特,感觉是寸肠欲断,有种矛盾心里的交集,但与俗世之人不同,俗世人会烦燥不安,我认为他心空也,有点无赖,有点不甘,心里多少还倦念着啥,,,,,,,,,,,
晋尚韵是什么意思?
晋人取韵,唐人取法,宋人取意。先说这宋人之意。意乃胜于法,豈不是宋人胜过唐人了吗?其实不然。宋人自以其意为书,非能有古人之意。
再来说晋韵。韵,情致典雅,情感藏而不露。在晋代的书法作品中,很难找到狂放不羁,热力四射的书法作品,他们几乎都是含蓄内敛,不事张扬。即使是悲伤难耐之事,如王羲之的丧乱帖,虽然痛贯心肝,也不乱了法度,仍然保持着其贯有的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是中和,被褐怀玉,谦谦君子。谦和有礼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晋代的书法风格,正是这种思想的自然产物。是历朝历代追模而又难以企及的典范。这种风格的形成,多缘于个人的思想,不受于皇权的约束,宁可纵形山水之间,也不愿为朝廷卖命。如竹林七贤之嵇康,忘形于松菊之间的陶渊明,发重誓不再为官的王羲之……他们对待做官的态度,就如脱去一件衣服一样简单。说不干就不干。
反映到书法作品中,便是不激不厉,温润镌永。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观。而取韵的晋字,是屹立于中华书法史上的一座难以越逾的丰碑。
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韵,不然白忙活。韵有气韵,意韵,韵致之说。首先,韵属于虚美,但,是由实美所带来的联想,也是实美的余韵和引申。晋人尚韵,就是追求书法实美所带来的联想,即是字外之美。美之核心离不开人,所以晋人尚韵,是尚书法的意象之美。
晋尚韵是什么意思?
飘逸是为韵味十足,晋代的书法代表二王,书写的点画具有妍丽遒美,相比较汉魏的古意浓厚隶书更加具有自由流变的行书气象。因此韵之致嫣然烂漫,富有韵律之感。故意识流乎韵成为了晋代最重要的崇尚标志。
以后书史也就把晋代书法形态称作为尚韵了。实际钟繇的楷书,与羲之的行书成为魏晋风度。由此说从钟繇开始便形成了韵致俊逸的书风。也是帖学的代表。
相应北派碑学,帖学的韵,更加灿烂多姿多彩。
晋代书法才算是具有了欣赏性,称之为文人书法艺术,如此衍生了风韵,神韵,其韵涉入会心者视听而荡漾出“韵味”。美学意义的最高境界。一个词形容艺术“逸致”,恬淡深远。属于内在气息表现了书艺者的情性本真。其晋韵皆体现在形质之外,是魏晋诸家的风情,精神境界,以及品味的笔墨,审美标准达及情调自然流露。
宋代苏轼曾经说过“以钟王之迹,萧散淡远,妙在笔画之外。”显然特指“韵”不在形质与技巧內,而是一种“淡和”书境臻于修炼的心性。
黄山谷在论晋人说:“观魏晋人论事,皆语少而意密,大都犹有古人风泽,略可想见。论人物要是韵胜,为尤难得。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
如此说来,人的精神何以能进入笔端,并横生出某种妙趣,乃书韵。
每个朝代的审美有所不同,故书法有“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一说。
“韵”字应该是魏晋时创造的新字,在《说文》中并没有这个字。其本义指乐音的和谐,用于对人物及书画诗文的品评,则指多样化因素和谐统一所呈现的一种综合印象。
“法”好理解,但“韵”与“意”都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该如何区别呢?宋范温的一句话,“有余意之谓韵”,一语正中要害。
书法中的“意”是以笔墨为手段表达的个人旨趣,虽然有的表现得浮浅,有的表现得深刻,却是一般作品都有的。
而“韵”则是“意”之外而可供回味的内在蕴蓄,并不是一般作品都具备的。只有有学问修养者才有高远深沉之意,也只有技法精熟者能将高远之意表达出来。
韵、法、意都是成功作品所不可或缺的,所谓尚韵、尚法、尚意,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
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既有严谨法度,又表达悲愤之情,还流露大义凛然之气,使法意韵达到高度统一的境界。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谦谦君子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谦谦君子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