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风楷书字体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风楷书字体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诗词文章都怎样赞美楷书之美?最喜欢赞美的书法是哪些书法?
谢谢悟空邀请!"东坡云大字当使结密无间,此非榜书之能品,试观《经石峪》,正是宽绰有余耳!″这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对楷书《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的赞美之词。
它是摩崖石刻,在山东泰安泰山,字有二尺大。字体在楷隶之间,线条圆浑而含蓄,宽博厚重。拙趣横生。
清何绍基赞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在《东州草堂文钞》中道:"都尉此书逼真家法,握拳透掌,模之有棱,其险劲横轶处往往突过乃翁。″
欧阳通是欧阳询第四子,世称"大小欧阳″。《道因法师碑》正书,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骨力劲健,含隶意。结字宽扁。既有家父韵味,又有自己独到之处。
唐张怀瓘赞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曰:"美人婵婵,似不胜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
此碑由唐高宗李冶撰文,褚遂良书,正书,二十行,行四十字。在陕西西安慈恩寺的大雁塔下,字体灵动遒劲,瘦硬通神,杂有行书笔意。圆润而不纤弱。
怎么把正楷练出自己的风格?
要把正楷练出自己的风格,这是每个书家都关注的问题。这需要个人的努力、悟性、还有经历。
第一、大家知道,任何一个领域,不论再如何有天赋,如不努力勤奋,终将难有所成。
东晋二王,王羲之勤习书法的故事家喻户晓,王献之练字十八缸水的故事也是为后人称道。
然而勤奋几乎是书法道路上取得成就的必经之路,古有楷书四大家殴、颜、柳、赵。各家楷书各有所长,个中又有相通之处。若不勤于练习,则无法掌握楷书的基本功:笔法、墨法、结构、书写思想等。最后做到熟练,能信手拈来,才能不断融汇惯通,取各家之长,成为自己的风格。如华世奎、启功先生、卢中南等。
第二、悟性。
书法的悟性非常重要,若不注意去感受,感悟书写的乐趣,魅力就会失去坚持的原动力。同时要注意总结方法,应纵观全书体、领悟大略、抽象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
书法,又复杂,又至简,又科学,又感性,又矛盾,又平衡,若没有悟性,若不能举一反三,若不能简约不简单,若不能取舍有道,书法几千万种的变化,怎么掌握得了?书法万千变化的后面,自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
第三、经历。
最后,楷书要成为书家个人风格,这跟经历也有相关性。王羲之当时经历的时代背景是动荡不安的,书法自然会加入了一些险绝之意,有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再如钟繇,其《季直表》《宣示表》等,欹正相依,方正为主。而唐殴、颜、柳自然一目了然,殴阳旬刚正,文官气质,颜真卿武将出身,常年征战,其字体有大开大合,厚重而稳定的感觉。
总的来说,楷书要练出自己的风格,需要很多综合因素的考量,以上大概就是几点归纳,至于个人原因最起决定因素,努力朝这三个方向走吧!
这属于创作方面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基本功扎实就行,不用十年二十年。只要是精通书写技法(执法、笔法、字法……),懂得科学临摹,正确取法,融会贯通、熔古铸今的道理就可轻松的做到。
举个例子说,当把范本的技法核心精要掌握之后,将帖上的字体拆解,只用笔法、笔画,可以适当的变化一点点,按照书写法则重新组合成新字体,即是自己的写法与个性风格。注意,不能原样照搬帖上的字形,否则,怎么写也出不了临帖,
最好是能多临几个帖,专工一个帖局限性太大了,追求变化的空间小,很难写出个性……
以上是我的一点见解,仅供参考。
怎么把正楷写出自己的风格,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所有的书体,要写出自己的风格都不容易。
有的人以为,只要写的与众不同,就是自己的风格。这不叫风格。要写的与众不同其实是件非常容易的。只要不去学习,写出来的字肯定与众不同,但这种与众不同是没有法度的与众不同。是自己的样。至于什么样,美还是丑,就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大家认为美的,才能算自己的风格。
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先要学会法度,然后熟练应用,古人总结出来的方法是,先生而后熟,熟而能巧,巧而后生。什么意思?开始的时候由生到熟练,熟练了以后就能巧,能巧了以后就能生出新意。
新意,就是自己的个人风格。话说起来很简短,做起来要有把板凳坐穿的心理准备。
我是一人。这个问题容易引起争议。
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容易得罪人。
楷书想要形成风格非常非常的难,书圣王羲之的楷书风格也没有被经常提及。
楷书要有“风格”是非常有难度的,王羲之当然也写楷书,不过书圣也不并不是样样让人印象深刻。
上图王羲之的《黄庭经》,王羲之写的楷书,楷书中的小楷。
我们现在楷书风格说的最多的就是“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的楷书。
上图就是欧颜柳赵的楷书,这四位大家的楷书,一眼上去就能辨别,个人特色非常的明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风楷书字体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风楷书字体设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