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ps字体怎么换为草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ps字体怎么换为草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写不好楷书,能写好草书吗?
能不能写好草书、完全和楷书没有关系!
楷书是草书的基础~这是很多人的误区!草书源于篆隶,比楷书形成还早几百年,比如说,有草圣张芝的时候,还没有成型的楷书!草圣没有学过楷书是显而易见的。楷书也是源于篆隶,也就是说楷书与草书没有必然的互为基础关系。
会楷书写不好行草书的例字多如牛毛。行草写的好的书家楷书写成狗的书家也很多,最典型的数米芾了,他的楷书笔画粗糙、结构也算不精准,可毫不影响他行草书大家的地位。
学习书法想要打好基础,需先学习控制笔的技能,而楷书可能是比较好的练习点划的字体之一,但只是之一而已,不是唯一。直接入手写行草书的人并不少,从篆隶书入门而后攻草书的路也很多人走。
所以题主不要纠结谁是谁的基础了,按你喜欢的字帖好好练下去即可。
ps.谁见过孙过庭的楷书写得好?哪一本史论书表扬史游、孙过庭、怀素的楷书好?完全没有呢!笔者认为,不仅仅是楷书和草书,篆隶楷行草每一种字体皆有自身的运笔特征、结构特征,各具特色,他们是平行关系,可以互相借鉴、而非谁是谁的基础。
PS2.再补充一下,草书并非源于隶书,应该是源于篆更准确些(草书和隶书一样的在篆书快写的基础上完善,同时在互相影响下各自成熟,因为隶书在西汉作为官方规范字体,所以早熟一些,草书因为属于非官方的字体,靠自觉成长所以晚熟一些,这个很好理解吧),草源于隶这个结论从秦简的发掘出来就应该推翻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秦简,不要人云亦云,因为更多文物资料的出现在颠覆以往的书论书史,比如甲骨文从20世纪初才出现在世人面前以后,我们对大篆的认知应该改写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东西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丰富、传播也很快,所以说现代更需要独立思考。
草书和楷书一样的,都是成熟的字体,有着自身的独立的审美和书写体系。
诚然草书和楷书在笔法上有太多的差异,像沈鹏这种只会草书,不会楷书的“书法家”确实凤毛麟角。
诚然,草书很难,光是背草符,起码得两年的时间去了。因为难,大部分人看不懂,造成了草书是书法骗子的首选书体,是书法骗子的避风港,所以老百姓要检验某个“书法家”是不是骗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写一段楷书,毕竟楷书好不好,三岁小孩都能看懂啊!
为什么草书难学?光是下面两点就让你蒙圈了:
一、以点代画
在草书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点代画”。就是用一个“点”的笔画,可以代表其它多种笔画。
代表横竖撇捺写好楷书是写好草书的必要条件。不掌握楷书元素(点横竖撇捺,结傍,构字等)的静态书写方法,无法幻化出草书字的动态翻飞之势。换句话说,没有好的楷书,必定没有好的草书。沈鹏书写就是一现象级案例,都当国家书法协会主席了,任职时间也足以培养一个书法大家出来,但他的草字作品的合格率就是不到百分之一二,遑论美的作品比率了。非常可惜,盖因沈鹏的楷书功底太过薄弱而未补上。
但是,写好楷书不是写好草书的充分条件,掌握了楷书基本元素的书写方法,还只是字的静态美的能力掌握,要让字从静态飞翔为动态并自然过渡,腕的360度灵动,肘臂的配合转寰,字字之间的牵连与呼应。墨色的分次与笔融纸时的力变,以及大章法的理悟与瞬间感发,还得溢溅出美的成分来,都是楷书书写过程较少能够碰到的(沈鹏倒有这方面的能力)内容。这也是很多楷书书写者已经具备相当专业水准了,但还是多年无法写出让人深服的草书作品来。这方面,老前时候的顔真卿是极端一例,今天的田蕴章也是一例。
把二者结合比较好的是张旭、祝允明,更好的是王義之。但是,草书艺术的探讨才刚刚开始,未来三到七年,当有起越性突破。
比如,书画同源的命题并未被书法理论家认真探讨过,画家们倒是浅尝辄止过。林散之试了,几乎不成功,其草书很差。书法者王冬龄试了一下,伟大的一试,但他的同行立马跑偏了。出现了射书、阴书、鼻书、叼书、足书、盲书等。盖因缺理论思辨能力矣,甚至连林散之的墨分五色都说不出来(其实素描的调子也是五种,五音也成律)。
乐观点看,3-7年,当有大变。
写不好楷书,写不好行书,也写不好草书。
我是一人。楷书不一定要好到某种程度,但至少不能太差。
楷书写得很差,草书绝对也很差。
其实这个问题有两点要特别说明,我知道有些人就喜欢把楷书和草书分开,这种想法的人一般会扯到两个问题。
一,楷、行、草三种书体先后问题
现在大部分的书法理论书籍,记录的书法顺序是“篆隶草行楷”。有一点要明确,这里的楷书,行书,草书可以说几乎同一时期出现的,这个草行楷的排序,如果要说应该是草书,行书,唐楷。
三国时魏钟繇,他是书圣王羲之之前的大家。
据传现存钟繇小楷《宣示表》,就是王羲之临本摹刻。
小楷算楷书吗?章草算草书吗?
写不好楷书的,能写好草书?
从东汉张芝的草书境界,来分析,以前没有楷书,而对张芝的草书基础是章草,章草实际就是隶变,故隶书是他的书写草书的基础,隶书亦称正体,到了东汉末年有了楷书的雏形,也就是说草书与楷书的出现是一同而来,分析楷书的形成,是在章草,笔连草书而来。
从这一点上来说书写草书只要学习渊源隶书篆书或章草,可以挥毫抒情。
而同样情况,若有楷书规整的学习,更有利于草书的厚度,更加丰满草书的线条笔画。使得笔墨有广度有法度,没有漂浮感。从质感上更加丰富。
相反只有楷书精整严谨的习练,而没有篆隶的熏陶,草书的点画也不具有丰富性,并且从楷书的结体跨越草性,实际就是性情的野性,也是需要一个放开的过程。
只有从行草逐渐到一个草书纬度跨步。即从
方正变化为欹侧,笔画拉开而使转,由简易的符号为主,实际就是平正――险绝的书写形式。其中有了意气相投之中。更有才情横溢之表现,没有“野气”性,不会放纵,所以把严谨整饬性情,实现自我的本性,***若本性不具烂漫,不会书写出豪放的草书。
草书境界需要字外修养。包括学养,情性气质
诸类的蓄积,才有草书***的彰显。
八大山人的草书就是钢笔字的写法,你怎么看?
对于“亦哭亦笑”的八大山人,你若因为他的字粗细变化不大,类似硬笔书法,就以为其艺术价值不高,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
1、八大山人书法虽个人面目强烈,但他并非不重传统,而是传统功力深厚。
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看一看他的两件作品:
一是《刘伶酒德颂》,此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八大楷书先学欧阳询,后学黄庭坚行楷。从此作可看出他在黄字上所下的工夫,他充分领悟了黄庭坚的厚重与开张。
二是《墨花图卷》题跋,此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它是纯粹的董其昌风格,其淡雅与疏朗,几乎得董派精髓。
2、八大山人线条看似简洁,但书写并不简单。
用硬笔画圈非常简单,没有中锋侧锋的转变,但你若是提起毛笔来画几个圈,就应该知道其难度了。
以毛笔写粗细变化不大的直线,比较容易,可是要写粗细变化不大的弧线,难度却较大,这需要较强的中锋掌控能力。
八大山人的用笔简单,并不使用过多技巧,切笔之后以中锋为主,转以弧线为多,线条没有过多的提按,粗细变化不大,也没有精细的牵丝。
历史上的很多书法家,多追求笔法的丰富,惟恐笔法简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ps字体怎么换为草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ps字体怎么换为草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