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大字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行书大字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字行书和小字行书有何不同?
笔者以为,大字行书与小字行书的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笔法不同。
笔法分为篆㨨笔法和一拓直下法两种。一般来说,大字行书用篆㨨笔法,小字行书用一拓直下法。大字行书如黄庭坚、王铎、傅山等,他们的不少字法取自圣教序,但笔法则主要取自怀素自叙帖、颜真卿祭侄文稿等。小字行书则一脉相承于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赵孟頫等。
二、章法不同,
大家行书一般用长线条多,以展现大的空间布局与豪放之情,如江河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小行书以显精致之美,如众星云集,天女散花,珠圆玉润。
三、墨法不同。
大字行书需要墨有枯湿浓淡之变化,有时还会用涨墨以展现块面,而小字行书变化较小,如兰亭,赵孟頫的行书,墨法几无变化。王铎大字行书则可见丰富的墨色变化。
不尽之处多矣,容后再叙。
大字和小字的写法是不同的
苏东坡说,世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大字难于茂密。
总的来说,小字多用运指,腕辅之。大字多用运肘,臂和腕辅之。
同样的字,小字多用露锋,而大字应多用藏锋。
小字使转运用的更多些,大字提按运用的更多些
小字更善于表达清秀,大字更利于表达雄壮
所以,清秀一类的字,在写大字是要表现的开阔些。像练习欧体的如果写大字,最好加一些颜体的东西进去,才会更加相得益彰。
一、大字行书比小字行书难掌握
小字行书运笔动作相对简单,字的结构也容易写到位,而写大字需要的动作幅度变大,字越大结构越不好掌握。
二、大字行书有浓淡枯湿的变化,而小字行书墨色变化小。
大至的写法和小字的写法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是难度的区别,大字的笔法难度要远远高于小字的笔法难度。这也是书法界内要求原大还原古代书法的原因之一。
第二是笔画粗细的区别,写大字的时候我们要把笔画写得更粗一些,写小字的时候笔画写细一点也没有关系。比如说颜真卿的字放大了之后就很好看,而欧体放大之后就会显得略显单薄!
第三.写大字的时候我们最好是站起来悬臂书写,如果是写小字就不需要这样了,右手腕搁在左手上写也是可以的。
第四.大字一般适用于写牌匾,写对联的场景,而且小字多用于写书信,做作业的场景
写大字行书用什么笔好?
柔毫中,最大的叫“楂笔”(又称抓笔),其次为“斗笔”、“提笔”、“联笔”及“屏笔”,再次为一般常用的各类楷书字笔。
大号毛笔可以写6-9CM大小左右的字,小号可写3-7CM大小的字,特别适用于日常临习和中小字型的创作使用。
大号适合于站立书写9cm大小左右的字,小号适合座着书写5cm大小的字。
练习行书先练小字还是大字?
从目前的书法字帖中,一些“书家”往往认为,练习行书应该从大字练起。不过在这方面,我与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如:书信、公文是古人主要的交流媒介。一般是***用小字行书表达的。为了使书写具备美感,古人平时练习时,应该***用小字行书的。从现存的一些古人信札,都是以小字行书呈现的。后来一些书家 ,渐渐***用大字 ,表达自己的情感 。练习时才开始用大字练习行书。因此练习行书,应该是从小字练起。当行书书写达到一定水平,再进行大字的练习。
对于大字小字,不管你练行书还是正楷,往往随着人的习性而发,而言。写什么体的字,都得讲究字的行体,艺术风格。过多的,是大字的艺术,风格,流派,技巧,较复杂。要想创到境界,不是说说,写写就行的事。需要长期的锻炼。
谢谢邀请。个人以为,应该写大字。说不明白啥原因,只是有这种感觉。觉得字写小一点,即使不太好也没那么难看。大字就不同了,无论是结构还是笔划,如果有一笔不到位,感觉都特别难看。可能是大字能给人更清晰更直观的感觉吧。所以,有这么个想法,不知对不对。
怎样写好大字的书法?
谢谢@不二斋 邀请。大字多大叫大字?我们姑且以四尺对联的字径我比较大的字为最大吧,再大,比如四尺整张写一个字,那就是榜书了。
当然,榜书,也是大字,而且还有比四尺更大的字。
不过,我们一般说大字,也就是大楷。大约20公分左右。
大字要写出气派来。笔画要雄健一些。布局相对来说匀称一些。
现代书法展览喜欢大字,因为在大展厅里,如果写的是小楷,那就被环境給淹没了。
只有大字,从会有展览的感觉。
所以,写大字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都是为了展览。
不过,写大字应该注意一下书法的气韵和韵味的结合比较好。
现在,很多大字字体大,但是气派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虽然大字不是放大了的小字,但是,吸收一些小字笔法的韵味,大字也会更有神***。
小字和大字的书法确实有所区别,从用笔、结构到章法都相当不同。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大字的标准,多大为大字呢?一般来说,小楷是小子,平时我们练习时常写的字是中字,而对联大小的字其实已经算是大字了,比对联最大的就是榜书,也叫匾额。
那么,,如何写好大字呢?
第一,要悬肘
通常来讲我们写中字,是不强调悬肘的,写对联要求要悬肘,而写匾额必须要悬肘。写匾额如果不悬肘,说明你在书写方法等方面是存在问题的。
第二,写大字少用虚笔
写小字时作用虚笔(此处所说的虚笔并非行草书中所指的牵丝、连带),有时是为了留出空间以避让其他点画使字看上去更平稳也更灵动,而大字如果多用虚笔字则显得软绵无力。
第三,要紧凑不能疏散
苏轼说过,写小字要疏散,写大字要严谨。近代吴玉如说:要想大字好,必须窟窿少!可见一斑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多写
怎样写好大字,个人观点:
一,首先要注意一个字的点画和结构。
二,笔画尽量饱满、紧凑;要使大字好,窟窿必须小,笔画间留白要小。
三,写大字时要悬肘,好书臂肘须齐运,不是偏将腕举高。意思就是说,想写好字,是一个臂肘齐运的协调动作。
四,注意整体章法和布局。
不足之处还请指教@一起學書法
谢谢邀请
我初练书法学的是两种书体,一种是汉隶《曹全碑》,一种是颜真卿楷体《多宝塔》都是正书。
一般临贴时写的是小楷,就是比拳头小一半的大小。写这么大的楷书,毛笔用小号兼毫,适合座姿书写,要背直,小手臂要自然放于胸前的台面上,行笔速度及笔划大小都由手指和手腕来控制。用笔上可顺势入笔,行笔中锋,藏锋很少用,笔划间意感有连带。写大字,通常指大楷或以上,就是比拳头还要大的字,选用毛笔适合用大号长锋羊毫或斗笔,站立书写,行笔速度及笔划大小由手腕及手臂配合使用完成。用笔与小楷不同,多有藏锋和收笔,行笔中侧锋皆有,这样写出的字,有骨感,有力量。
常练小楷的书友,也要练习大楷,虽然都是楷书,用笔上有所不同,要在练习上多体会,最好先练大楷,有一定基础后,再练小楷,这样过渡就很自然,反之要吃点力,我是这么认为的,意见不同者可以保留。
行书或草书练习大小字有什么不同,本人没有经验,在此不谈。
写大字分多种,大草书,大楷,大篆,等。而要写好大字首先小楷要写好,小楷没写好写大字肯定变形!不要急于写大字。很多人只敢写大草书,不敢写大楷!大草书比较随性比较随意,而大楷则需要很深的毛笔功底,没有10年的毛笔功底是写不好大楷的!
看到一些老人生龙活虎的样子写大草,在旁边看的人会觉得了不起,要是我会说来来你写个大楷看看,他会一脸蒙逼,因为他写不好。写毛笔字需要的是要长期的练习和10年如一日的定下心去感悟!
比如宋代书法家米芾,他的大楷才是一绝,因为他的小楷放大10倍字体不变形,所以他的大楷,小楷无人超越!
所以说不要急于写大字,先从小楷,把字的结构了解清楚,当你闭着眼睛写毛笔字也能和正常写一样的话,你可以写大字了…
文徵明的行、楷、草三种书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一般认为,文徵明的小楷高于其行草作品,但我还是喜欢他的草书。
老文的行草取法黄山谷,笔力刚劲,点画峻利,充满阳刚之气。
他的书风与祝枝山相近,其正大气象超过明初诸家,格局大,行笔健,气势雄强,威风凛凛。
但他的字也有明显缺点,即过于生猛,从容尔雅之韵稍差,过于放而不懂收。[_a***_]他的字,稍不留意,即有可能流于恶俗一途。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感谢邀请!
就无为个人而言,无为更喜欢文征明的小楷。因为无为主要是练习硬笔书法,文征明的小楷用于硬笔练习非常合适。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文征明的小楷清秀俊逸,书写连贯性和实用性也很强。文征明小楷经典作品有《草堂十志》、《琴赋》、《老子列传》、《千字文》、《离骚经》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出来看看!
谢邀,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文徵明是一位很威猛的艺术家,威猛有三:
而且他的各书体的程度不像赵孟頫以前的书家或许各体皆能,但差距较大,比如:
颜鲁公之万世雄杰,楷书绝世之资,行书亦毫不逊色,其他书体完全不见;
米芾除了行书杰出天外,小楷颇有法度以外,其他书体基本打酱油。
世存他的篆书,纯属来搞笑的;
宋徽宗赵佶已经是天赋特出,也只存瘦金体楷书和大草千字文,其余书体不见。
到了赵孟頫神人出世,已经够震撼了。赵孟頫各体皆能,引领国朝书坛,许为旗帜。但事实上,赵孟頫行楷二体互为参用,楷中有行,行中有楷,二体已经合二为一。
其余书体,草书只入能品,二王信札的功夫显而易见,但毫无创建,隶书取法唐隶,圆熟无谓。章草失去魏晋含蓄蕴藉,波挑浮华。篆书取法唐篆,轻薄匀称。
而到了文徵明,说存真草篆隶行当真是样样不差,尤以小楷、行书和草书均可称雄当时,殊堪难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大字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大字字体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